给学校的建议(1) 学校工作的决策与实施

作者  郭晓滨

        提高办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质量优劣的前提在管理,管理水平高低在决策。按照这样的简单逻辑推理不难得出初步结论:决策是重点,管理是关键,提高质量是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决策再怎么好,得不到落实,正确的决策就会搁浅;决策是陈旧的,甚至是错误的,落实得越好,离正确的和先进的就越远。因此,在学校管理的整个系统中,决策和管理问题,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教职员工都认真落实和探索,从而使得学校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发展。

决策:一慢、二看、三通过

       行人过横道时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目的在于保证行人安全和过往车辆顺利行驶。套用这个说法,用在学校领导决策上,“慢”是为决策提供根据;“看”是为决策拓宽视野;“通过”是出台正确科学的决策。

       学习决策中“慢”,是建议学校领导在决策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调研准备,清楚本学校、本地区有利于决策实施的因果是什么,有哪些,不利于决策的因果是什么,有哪些。根据发展方向,调研研究人力资源情况。人力资源是最重要资源。教师队伍的现状、结构,学生家庭情况,学校设备设施情况,本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调查要全面,凡与发展方向相关的都应该调查清楚。

        调研中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决不能把主观想象或判断当作现实。要注意对调研人的培训。由于受调研人水平差异影响,可能会为决策带来失误。

        这里强调的决策中的“慢”来强调决策前的工作必须要做得真做得实。要在最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并非是慢作为。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结束后,学校相关领导和教师应该认真听取调研人的汇报仔细阅读调查报告,然后,集体对调研情况讨论、归纳和整理,以此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

        学校决策中的“看”,是建议学校领导在决策前,认真学习和重温教育的法律、政策和理论。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包括校长在内,认真阅读国家教育法律中的有关规定,同时,还要认真阅读和研究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政策,以及相关教育理论。用法律、政策武装来统一决策集体的思想,用法律、政策尺子衡量决策的正误,用科学的教育理论确保决策的前瞻性。学校决策是执行法律落实政策的具体行为。在法律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应该有自由、自主行为,脱离法律和政策约束的行为是不应该有的行为。学校决策集体中的所作所为,应该认真阅读相关的教育理论,用以武装头脑,提高决策水平。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决策,是很难经得起推敲的。有了科学理论武装的决策,容易为决策定准位。还应该广泛收集,大量阅读当代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了解前沿信息,把握时代脉搏,为科学决策提供借鉴。缺少理论支撑这个环节的工作,虽然决策符合教育法律和决策要求,但是很难保证决策的先进性。

        学校决策中的“通过”,是建议学校的领导,在形成决策过程中,特别是重大决策,一定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不要个人决策。民主决策能够提高决策质量,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民主决策能够增强责任意识,有利于决策的实施。避免官僚主义作风泛滥,避免伪科学决策。

        应该让学生参与学校决策过程。学生是学校的重要组成,对于学校的管理有参与权和知情权。让学生参与是尊重学生的权利。学校不能忽视学生权利和剥夺学生的权利。学校还应该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或者家长中的其他代表参与学校决策过程。家长是课程资源的组成,对于学校的管理有参与权和监督权。重大决策不让家长参与,家长就无法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家长的权利也同样被剥夺了。更应该应该由教师代表参与学校决策过程,教师是学校的主人,他们是学校发展的建设者,学校的荣辱与他们息息相关。由教师代表参与的决策,是实行民主管理的具体行为。这样学校的决策才能减少失误,提高决策水平,提高实施决策的质量。

        学校管理的决策,要克服官僚主义的作风,一人决策,一人说算。实行校长负责制,决不意味着校长一人说算。要避免决策中的“感情用事”和大脑“发热”现象。领导这种凭冲动决策是工作中的大忌。一个人吃最好的食品用以强身健体,需要有消化吸收的过程。决策也是一样,领导受某种事物启发,突发奇想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加周密思考,头脑一想,就要求教师贯彻执行,甚至要求速成,在短期内见到效果,这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即使短期见到一些效果,报纸有声,电视有影,但是很难持续发展。此项政策正确与否暂且不谈,就其正常工作系统被干扰这一点,可能就带来很大损失。如果真的给学校工作造成了损失,那么不仅不能作为学校文化的组成,相反的成了学校文化的糟粕。要防止形式主义的倾向,工作效率低,没有什么成效或者成效不明显都是形式主义在工作中的具体反映。我这里所说的一慢、二看、三通过,决不是一要慢腾腾、二要左顾右盼、三要先“通”不“过”。而是要求一要调研彻底,二要思考全面,三要民主决策。

实施:一学、二特、三发展

        正确决策出台以后,如何去抓好落实,是每所学校领导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再好的决策不能很好地实施,只能是一纸空文。抓落实要求讲究策略,研究落实的措施,关注发展过程中的生成,也就是说要保证决策目标的达成。

        学校决策实施中的“学”,是指建议学校领导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集体作出的决策,这个环节是决策得以顺利实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忽视这个环节工作就是对决策不负责任的表现。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员工都清楚,决策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领导学习的人,应该由决策组中的核心成员来承担。在学习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大家充分讨论。在讨论中,让大家对一些观点性的东西进行争论。通过讨论和争论进一步把握学校决策的内涵和外延。还应该组织大家讨论如何实施,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创造力。教师是决策的具体实施者,关系到决策目标的达成。从这个角度出发,学习和讨论的真正目的就在于对实施者进行决策实施前的培训。

        学校决策实施中的“特”,是指建议学校要追求特色。纵观学校发展的历史,一所名学校,一定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经营,长期积累,甚至得多少任校长连续不断地艰苦创业。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追求办学特色不能急功近利。要着眼于长远,立足于现实,走好每一步,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一方面要规范办学,不规范办学,永远也形成不了办学特色。规范体现在按照教育的法律法规办学,就是依法办学。规范还要按教育规律办学,违背教育规律办学,是不珍惜学生生命的行为。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如果是违背政策和教育规律办学能称得上特色的话,那么这种特色,一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方面是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这一点是形成办学特色的重点。有人说教育需要扬长避短,也有人说扬长补短,各持己见,都有一定道理。我个人认为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这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扬长”,办学特色也是这样,要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让优势资源“扬长”。优势资源包括了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第三方面要注意继承和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这一点属于学校优势资源范畴,把它单独作为一个方面提出,是因为它的特殊性和价值决定的。学校的传统是学校文化中最珍贵部分,历史越悠久,文化积淀越雄厚。然而,这种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能够让人感觉得到。在实施决策中,应该与学校传统的优势文化发展相结合,这是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具体而有效的措施。

        逐步提高校长的决策能力、解决学校决策实施中的“发展”,是指建议学校围绕着发展这个硬道理抓好落实工作。逐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解决校长是落实决策的组织者,不是决策落实的旁观者。要亲自挂帅抓落实。要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利因素,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有利因素和新的有价值问题。校长要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解决逐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解决逐步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同时,要虚心地向教师学习,不断从教师中获取再提高信息。要虚心向实践学习,发现新知,积累经验,调整思路,促进学校工作健康发展。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决策中的决议,保证学校“政令畅通”。发现具体问题,或者带有倾向性问题,应该通过一定程序反馈给决策核心组织。教师应该把实施学校决策作为锻炼自己和提高自己实际工作能力的良好机会,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切实为自身发展和学校发展卓有成效地工作。

        为保证学校决策实施的顺利进行,学校还应该制定必要措施保证和物资保证,开展科学的评价,才能保证决策实施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二OO九年二月二十一日

                                                                                                   二O一八年二月二十二日 修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学校的建议(1) 学校工作的决策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