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该知道的12个保险常识

01 性价比最高的保险,是国家的

放眼望去,找不到比国家医保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了:

覆盖范围广,带病也能买,投保年龄不设限。

虽然报销额度和范围都有限,但还是能解决部分医疗报销的。

买商业保险之前,请务必先买好社保。


02 保险,本质上是一纸“法律合同”

每一份保险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

它约定了投被保人和保险公司双方的权利义务。

和其它“保障型产品”最大的区别是,

保险合同有保险法约束,有银保监会托底。

后台常被提问的支付宝“相互宝”、轻松筹“轻松互助”,水滴筹“水滴计划”,

这些虽然也有“保障功能”,都不是保险,它们本质上是互助计划,并不是保险产品。

加入规则和理赔标准由发起方决定,没有监管托底。


03“保险公司不会破产”,这是个谣言

按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是允许倒闭的。

而且,理论上也有倒闭的可能。

只不过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倒闭。

即使,万一,保险公司倒闭了,保险合同还是有效的

也有银保监会兜底,监管部门会安排其它保险公司接手你的保单。


04 反人性的操作,更容易买好保险

更爱孩子,更心疼爸妈,

但要先给自己买保险。

先经济支柱,后老人孩子。

更愿意赚钱,不舍得花钱,

但科学的配置思路就是先保障,后理财。

想花, 最少的钱,屏蔽最多的风险,

花多少钱,办多大事,

保费和保额就是不能两全,

你需要平衡和取舍。


05 没有“什么都能保”的保单

一张保单,解决不了所有的保障需求。

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产品组合

从纯保障的角度说,完整保障方案应该是“3+1”

3类必选险种:

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

1类自选险种:

定期寿险。(经济支柱专属)


06 科学的保险方案是会“变”的

保险方案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

家庭结构调整/财务状况变化/家庭责任变化/社会医疗水平持续进步,

我们的保障方案也需要动态调整。

25岁的保险方案,到了35/45,已经匹配不了你当下的需求。

需要适时增加新险种,或调整保额


07 挑产品,品牌是最后一个考量项

产品好不好,不能只看品牌,也不能只比价格。

核心要关注保障责任,是否匹配自己的保障需求。

建议按这个优先级挑选:

保障>价格>服务>品牌

只关注品牌或价格,都容易踩坑。


08“保险想买随时买”,也是个谣言

上百万保险销售大军,让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

保险想买就能买,到处有人求着我买。

但投保时,每款产品都是有投保门槛的。

比如:

年龄限制:超过50岁,很多重疾险都买不了了;

保额限制:年收入不满10万,意外险可能只能买20万保额;

健康限制:健康有异常,买保险可能过不了健康告知。


09 有病的人,也是有机会投保的

每家公司都有个核保团队,专门审核健康有异常的投保申请。

核保结论通常有五种:

正常承保、加费承保、责任除外承保、延期承保、拒保。

一般的健康异常,不要直接给自己下定论。

试试核保,承保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线上销售的保险产品,很多已经支持智能核保

通过在线问答,直接拿到核保结论。


10 男朋友不能给女朋友投保

保险法规定:投保人要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

个人投保时,只有本人、父母、子女、配偶有资格作为投保人。

爷爷不能给孙子买,男朋友不能给女朋友买。

你们可以出保费,但不能作为投保人写在我的保险合同里。


11 受益人,“指定”比“法定”好

受益人分为指定和法定两种。

指定受益人,是指按被保险人的意愿,提前约定受益顺序和受益比例。

法定受益人,是按照《继承法》的继承顺序,全员到齐,平均分配。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如果受益人和被保人一起挂了,法律会默认受益人先挂,

保险金作为被保人的遗产,按遗产法分配。

12 理赔难,有时候是自己“作”的

只要符合合同约定,保险公司是必须赔的。

无故拒赔是犯法。

线上买保险,能赔。

小公司的保险,也能赔。

很多所谓的理赔难,其实是投保人自己造成的。

比如没有如实告知,没看清免责条款,

或者干脆不知道自己买的保险究竟保什么。

买对保险,是个有难度的事儿。

方案搭配、产品挑选,核保理赔,最好都做到心中有数。

在干什么都能被收割智商税的时代,保护好自己,别一不留神,就成了一茬绿油油的韭菜。

保险类的问题,欢迎留言提问。

为了保证沟通效率,希望你在提问之前做了一些准备。上来就问买什么的同学,推荐你再看一遍这篇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人都该知道的12个保险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