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选择,还是不选择,你都做了选择,这个事实背后体现了你是否主动

前些年,有一本书很火,书的名字叫《哈佛凌晨四点半》,讲述那些学霸们天分背后还有过人的勤奋。同样发生在美国,有个家喻户晓的NBA超级球星科比凌晨四点开始在球馆练球。这让普通人情何以堪?

后来,这些事都被证伪了。

我听说被证伪的时候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心头少了几分愧疚,好歹为自己的殆惰保存了几分颜面。

如果说,哈佛的学霸们还有NBA超级明星科比事例比较时鲜,那在中国的古纸堆里类似的事例不少,譬如说:闻鸡起舞。当然还可以举出来几个:闻鸡起舞、凿壁偷光、悬梁刺骨、卧薪尝胆、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等等。中国的文字,特别是成语,真的很奇妙,了了几个字,背后往往对应着一个复杂的故事,昭示着一些深刻的道理。

故事就不赘述了,道理我也不想一一陈列,无论古今中外,其实人生是需要自己主动。像前文所述的那些,它们之所以能触动人心,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人们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够有通道去掌控命运,把握人生。譬如说勤奋,勤能补拙,就像一万小时定律,我们希望能够通过量的积累达至质的飞跃,人生得以跃升。真的,问世间有谁会拒绝过更高品质的生活呢?

生命中始终会有两种选择——主动求变与被动回应,或者还有第三种,就是在两者之间摇摆,求得平衡。

我回想自己的人生,大多时候都会日复一日地被动回应生活,凡事不主动,不提前豫备,而等到事态终于无法收场,一边束手无策,却麻醉自己美名其曰“车到山前必有路”,其实不过是逃避而已。

古人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要改变这种状况,则必须要主动,要有所创新,从来都是重复同样的做法,最终只会得到相同的结果,当自己开始不满过去以及当下的状况,被动的等待有可能会因某种机缘变化而得到了与过去不一样的结果,这种结果只是撞大运,以偶然去推定必然,就会闹笑话。守株待兔的农夫犯的就是这种错。

唯一靠谱的逻辑是你确定预期之后,不回避,不逃避,去直面现实,去不断的试错,以便从中优选出行之有效的方法,重复有效的做法,才能够叠加努力之后的结果,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就像现在我写文章,必定是要从拟标题开始,选题,立论,选用素材,布局,语言运用等进行整体改进,如此才能够改变推荐量阅读量过低的状况。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主动去改变,透过一定量的写作才能完成的。

凡事发生必有其原因,也终将对应一定的结果。这是一个必须遵守的逻辑。主动求变,或者被动回应,又或者在两者之间来回摇摆,是一个选择问题,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不选择,你都已经做出了选择。生活这条河在不停的流淌,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任何选择改变它固有的逻辑。

但人们可以选择改变自我去适应那些逻辑,在框架内获取利益最大化。当一个人主动求变,去改革,去创新,就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做更密集的工作从而提高工作量,与此同时如果他主动的改变可能改变的不只是工作量的问题同时改变的还有工作效率。

如此一来,对命运的把握,生命的掌控就增大了几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论你选择,还是不选择,你都做了选择,这个事实背后体现了你是否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