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生岔口的抉择——路遥《人生》

    《人生》是路遥在1982年发表的一片中篇,描述的在城乡结合处的一个年轻小伙高加林的起起伏伏的不过一年时间的人生经历。作者以柳青的话开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高加林的生活一波三折,其中几个转折点。

       第一个折点加林本来毕业后在村里好好当了教师,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又能挣工分,却不想被村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从教师一夜转为农民。此时的加林愤恨,却对现状无可奈何,正如加林父亲说的:“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来哩”他在家不停抽烟,浑浑噩噩呆了近一个月,等他清醒的认识到“生活是严酷的”,自己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了,最后还是拿起农具出山劳动。他对这一阶段是加林的低谷期,从开始的恼怒、难以接受到后来的痛苦接受再到实际行动,这一阶段的加林心理备受煎熬,但总算付出行动来认识现实的落差,开始新的生活。

       在最落魄的时候却遇到了巧珍,善良的巧珍虽然没有读过书,却决心选择一个有文化在精神方面又很丰富的男人做自己的伴侣。之前的当教师的加林让巧珍自卑的不敢靠近,但沦为农民的加林让巧珍长期被压抑的情感又一次剧烈的复活了。

       她帮着加林适应农村生活,帮他卖馒头还不忘加条纸烟;为他开始刷牙;和加林一起买漂白粉放村井里。巧珍和加林做的每件事都是开心的,她直接大胆的坦白:“如果不嫌我,咱们两个一搭里过”。

      这一阶段的加林工作丢失,却收获爱情。但加林却又是矛盾和痛苦的,他不甘心呆在农村当个农民,甚至对巧珍的感情也是充满懊悔,认为和农村姑娘相好就等于变相承认自己一辈子甘心当农民,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他就在这种不见想念,在一起又觉得堕落的思想也给他后面的抉择做了基础。

     高加林的第二个转折点也是他的高光时候。

     高玉德的弟弟也就是加林的叔叔返乡工作,明楼和马占胜为了讨好,私下给加林安排了县委通讯组的通讯干事。再次进城的加林惴惴不安,心情几天都不能平静,想起前段时间去县城拉粪再看如今能在县城有个正式工作,他觉得人生如梦。但相比之前被打回农村一个月的过渡清醒期,这时期的加林适应的确是快速进入状态。不得不说,他是有能力的,他的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和才气横溢的写作能力都得到了领导的赞可。

     黄亚萍是加林的高中同学,他的文章是由亚萍播报的,他们有太多的共同语言,谈人生,谈时事新闻,谈文学,而这些,农村姑娘巧珍是永远没有的,黄亚萍被加林的才气和上进吸引而心生爱慕,加林从内心也是觉得亚萍就是他理想中的爱人,过去不敢想现在却激情澎湃。亚萍拒绝了一直交往的克南,邀请加林一起和他去南京。亚萍和巧珍相比较,一个有文化又聪慧,一个美丽又单纯,最重要的是亚萍能给他带来发展,加林把爱情和前途联系在了一起,于是铁了心断绝和巧珍的关系,在憎恶自己的同时也倍感轻松,开始和亚萍正式“现代”的恋爱。

      这时候的加林不管在事业还是感情上都是如鱼得水,也是最春风得意的时候。

      第三个转折点: 高加林再次回到农村。

      亚萍因为和加林相恋于是给克南写了分手信,失恋的克南郁郁寡欢,每天劈着榆木树桩来发泄,克南妈看不下去了,背地经过调查发现高加林通讯干事的工作竟然是走后门进去的,于是给地委纪律检查组揭发了这件事。高加林不但没有去成南京,连县城也呆不下去了,又被重新打回农村。

       而亚萍是 不可能跟他回农村,巧珍也在伤痛之时快速的嫁给了马拴,此时的加林事业落志,感情上也是虚无一场。如果说第一次的回村是打击,第二次去县城是做梦,那这次的回村对于加林来说真的是“开了一场玩笑”。

     人生有很多岔口,你不能说加林有什么错,他是上进的青年,有梦想有才情,他和巧珍分手是因为缺少共同沟通的话语,一个靠笔杆子吃饭的人,如果见面和他说农村母猪下多少崽怎么会感兴趣,如果加林一直在县城工作,和巧珍分手也是早晚的事,没有黄亚萍也会有其他女人来代替,思想的差距决定着彼此只能越走越远。

      反观我们自己,从参加高考面临第一次竞争,到读大学的专业选择,第一份工作对一生的影响,恋爱时候的对方的选择,每一步都面对着很多抉择、伴随着各种煎熬和欢乐,但是无论怎么样,人生路自己选,即使有错有悔,也要坚强的走下去。

      最后以书本的话结尾:“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得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人生岔口的抉择——路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