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生活篇

浮生六记生活篇

温 馨 提 醒


本书有视频内容,欢迎切换观看哦~



为你解决的问题


《浮生六记》作为一本自传体散文,作者以灵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逸趣,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独特的生活美学和人生观念。


收听本书,将为你解决如下问题:

① 对于《浮生六记》这本经典,有什么独特的阅读方法呢?

② 芸娘的生活美学是什么?

③ 她的生活美学对我们当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借鉴之处?



主讲人简介


李蕾

SMG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作家、声优导师,著有畅销书作品《藏地情人》,广受文化界关注。



金 句 精 选


① 他们从来没有妥协过。不妥协的是什么呢,是对审美的极致状态没有妥协过。


② 我们生活所缺的绝不仅仅是银子,只是缺少一颗有趣的心灵。


③ 有时候,伟大的天才并不是创造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是他的感受力和别人不一样。


④ 雪夜里,生暖炉,促足相依偎,静闻雪落无痕,足矣。


⑤ 三十岁之前你长得美,是父母给的,感谢家族基因如此强大;三十岁之后,你的这张脸和气质,是你一刀一斧雕刻出来的作品。


⑥天地无言,万物万事要为自己代言。


读完本文约需35分钟

各位书友,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们共读一本书。


你好吗?我是李蕾。


今天继续来读经典作品——《浮生六记》。


在上一集,我们主要讲了《浮生六记》里,书生沈复和妻子芸娘的一段爱情故事。


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了:沈复和芸娘一见钟情,然后终成眷属;但是,由于人性和时代的局限,他们的高甜爱情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悲剧。最后,这个故事带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长相忆。


这个故事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不仅仅是因为爱情,还有芸娘的生活美学。


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这本书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帮助和影响呢?


林语堂曾经说过一段话:“如果有哪一本书值得反复一读,那就是《浮生六记》。因为我真诚地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地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我们也在想:那个谦卑渺小的生命是不是我们自己呢?快乐谁不想要呢?那怎么样才能够快乐地过一辈子呢?林语堂这个时候就推出了一个人——陈芸,他心目中“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


陈芸为什么可爱?陈芸虽不是最貌美或最传奇的人,但她却是我们普通人可以学习的对象。为什么呢?因为她能把日常的生活过成了诗。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陈芸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浮生六记》这本书里,有我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快乐心情的追求,它还给出了答案,甚至还有实际的操作。换句话说,这本书里饱含诗意的同时,还接地气。你照着书中复制一遍,你的日子说不定也变成了《浮生六记》。


那怎么阅读这本经典呢?我先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用眼睛读,看出文字之美。好的文字是有文字之美的,它有文字流动的气韵,你眼睛一看上去,山水图画都在里面,眼睛是舒服的。这个叫作用眼睛读。


第二阶段:用脑袋读,读成自己的记忆。你通过阅读这本书,它引发了你的思考、触动了你心里最柔软的那个部分、给了你可以学习的那些经验,那么它就成为你脑子中别人拿不走的回忆,那这本书就是属于你的了。


第三阶段:用声音读,读成自己的气质。凡是好的文字都有自己的乐感,就是有自己优美的节奏。《浮生六记》刚刚好:门槛不高不低,半文半白。你大声地朗读一遍,身体里面全是中国古典音乐之美,荡气回肠。这个时候,你就真正地能够感觉到:我好像是和芸娘面对面坐在一起,如与古人对坐。这种境界是非常有意思的。


所以说,读一本书,要把这本书读成你的气质,要让那些美好的句子,成为你身体里的一部分。


《生活美学十五讲》的作者张轶,就提出了一个观点:“生活美学,到底有什么样的主题呢?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精神生活的解放,第二是日常生活的解放。”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考虑诗和远方,还要把眼前的苟且过得很漂亮。我觉得这当然是我们都想要的事。那么,按照这个标准,《浮生六记》就值得反复地读。


我们先来说《浮生六记》这本书,要怎么用眼睛来读呢?

我们都知道,陈芸有很多的粉丝,其中有一位叫做曹聚仁。他是非常著名的记者,在上海生活。曹聚仁先生当年读《浮生六记》时说过:“在那精致的曲榭中,住着沈三白这样的画家,配着陈芸这样的美人,是一副很好的仕女图,只有在工笔画里才能看到。”所以,我们首先用眼睛看到的就是工笔的陈芸。


为什么这么讲呢?你要想象一下:这个故事发生在苏州,苏州的园林、绘画、诗歌和生活方式,本身就会让你体会到江南之美。有人说:“苏州这个地方幸福指数很高。如果你办一张年卡到那些园林里面去,春天去看花,秋天去赏月,然后没事听听戏、喝喝茶;心里苦的时候,你就吃一口苏州仁(酥饼),保证你心里就甜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


但是,陆文夫说过一句话:“苏州的文化是退隐。”这个退隐的文化也体现在了园林里。什么意思呢?比如拙政园,意思就是我在仕途上非常懒、不思进取,我就愿意守着这个园子,种种花、浇浇水、看看风月,这就是人生中的好时节了。

还有一个园林——沧浪亭,这个就是当年沈复和芸娘居住的地方,他们住在沧浪亭的旁边。这个地方就是当年苏子美被贬的时候,在这里买下的一处庭院。所以,清风明月是最无价的。但是,你要有心有闲去赏玩这些地方。


有人说,苏州这座城市是自带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乐)的。只要你到了那里,你的节奏就会被带着走,你就会认认真真地过日子。


这使我想起苏州的一张名片,就是著名的文人、评论家、也是段子手金圣叹评的《三国演义》,还有《水浒传》,我都非常爱看。最后,金圣叹被腰斩,死于非命。但是,在临上法场之前,人家问他:“你还有什么遗言?”他就把他的儿子叫过来,儿子过来以后,金圣叹就凑到他儿子的耳朵边上,说了一句悄悄话:“花生米和豆干一起吃,有火腿的味道。”

看到这里,我拍案而起,又笑又心酸。我觉得金圣叹身上的确有一种非常现代的意识,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比较少见的一部分。


这在汉乐府中有一个表现,他说:“来日大难,口燥舌干;今日相乐,皆当欢喜。”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转天就大难临头了,你想起大难临头,是不是觉得口燥舌干、心慌意乱?但是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先高兴吧。你看,金圣叹就是这样,反正死是要死的,那不如自娱自乐一下,还可以让人冷静冷静。我觉得很奇妙,是不是因为苏州这座城的原因?


在陈芸和沈复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一点点现实生活中的享乐主义,就是那么一点点特别有意思的自嘲、特别有意思的快乐,还有那种没心没肺的天真。他们竟然能把那么现实和沉重的生活过得风花雪月,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本事。


书中有一个例子,沈复说:“我闲居在家时,案头桌上的瓶花换不完。”什么意思呢?这就跟我们一样,我们自己在家时不时地要弄点花花草草,过什么节日的时候,要用鲜花表达一下,没收到花还会不太开心。这就是生活情趣,是取悦自己的一个表现。但是,你看生活艺术家陈芸,就比沈复想得更远。她说:“您插花兼备风晴雨露多般妙处,可谓是精妙入神了。”

你看,这个太太显然是对自己的丈夫崇拜得五体投地。就是说,沈复你特别会插花,是不是因为你生在园林里,眼睛看多了这些美好的东西?所以,沈复插花是精妙入神,插出来都是好看的。


那么,对沈复评价这么高,陈芸还有什么不满呢?仔细听她怎么说:“只是画画里头有虫草之法,何不仿效一下呢?”


你看,识货的都是挑剔的,她一下子就说出了,你还可以插得更好。明清以来,文人的小品画里,总是画兰花或者画竹子,或者画一些菊花什么的,下面都有这些小虫子、或者是小鸟来点缀一下,这样,整幅画的气韵就活起来了。你看郑板桥的画,里面一定会看到各种的小虫。可是,你只是插花了,那小虫子怎么办呢?


沈复说:“那也不能让虫子不跑,它怎么会听你,到这里来乖乖地趴在这个叶子上面?”芸娘说:“我有一个法子,这个法子有点残忍。”她在这里卖了个关子,然后,沈复说:“你快说来听听,怎么做?”


她就去找来各种的小虫,然后用这个丝线把小虫子固定在那里,或者用一个小小的大头针把这个小虫子钉在一朵小花上面;虫子死了以后,它的肢体,包括翅膀是不脱落的,看起来栩栩如生。这样,她就把这个桌上的瓶花变成了墙上的挂画,即文人的山水小品画。


于是,沈复就照着做了,说:“按你的法子来办,看到的人无不叫绝,现在怕是未必有如此慧心的女子了。”妙就妙在“慧心”这两个字。


时间无论如何都是会过去的。可是,沈复和芸娘却达成了一个共识:白白浪费的时间、白白浪费的虫子和白白浪费的美都是最珍贵的东西,因为它给我们生活带来诗情画意。


“慧心”二字可以理解为一种心情、一种智慧。这是生活美学中很重要的一点:要有智慧。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讲这个法子太麻烦了,这种生活不可以学习。你先不要这么想,我告诉你,有人就是在学习《浮生六记》里面的方法,而且把它变成了自己的生活。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汪曾祺。很多人特别喜欢他,他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那么你会问,汪曾祺也去捉了小虫子,然后制成标本放在了花花草草上面吗?没有。


学习这件事,不能只学它的形式,妙就妙在要得它的精髓。


汪曾祺先生是怎么做的呢?有一天,他家里来了个客人,然后他就特别忙活。为了招待客人,他把小萝卜削了皮洗干净、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蘸了蜂蜜、插上牙签、端到客人的面前,结果,客人一个也没吃。他的女儿看他忙活了半天,就抱怨他:“你还不如削一个苹果呢。”汪曾祺很不满意:“苹果有什么了不起,我这是蜂蜜小萝卜,多风雅。”


你看,“风雅”这个词才是汪曾祺先生正确的打开方式。在他来看,吃什么并不重要,吃没吃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风雅。你可能会说,这也太不接地气了。可是想想看:假如,你真是吃了那个苹果,你还会记得吗?为什么人们会对那个没有吃一口的蜂蜜小萝卜念念不忘呢?因为,它提供一种美。我们除了吃饱肚子,还要愉悦自己,所以,美和美食缺一不可。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沈复和陈芸真的是一对很浪漫的人,那浪漫都是要有条件的,对吗?”我们通常会认为,如果没钱、没闲,我的眼前只有苟且了,怎么样才能浪漫呢?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陈芸和沈复是一对生活艺术家,那么,生活艺术家是怎么样看待钱和好日子之间的关系呢?


我们先来说说陈芸和沈复到底有没有钱,他们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沈复出生之时,他们家应该算是个体面人家,他也过了几年公子哥的好生活。后来,由于父母反对,这对夫妻被逐出家门,之后的生活困苦潦倒。


据沈复在书中记载,他们困苦到什么程度呢?吃饭都成了问题。因为饥寒交迫、生活没有着落,他们把自己的儿子交给别人带去打工,早早地离开他们,最后还早早地过世了。他们把自己的女儿交给人家去做童养媳。


此外,沈复大雪天徒步去跟别人要债,因为家里过不去,没有米下锅了,只好去讨债。夜半借宿土地祠,只能坐进去半个身体,鞋袜湿透。这里,你可以看出多么窘迫和困顿:一个文人,一个这么要面子的人去讨债,而且要不到这个债就誓不罢休。可以想见生活真的已经到了“被逼无奈”的程度了。


他们的女儿青君,大冬天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那里瑟瑟发抖,你问她,她还说:“不冷不冷。”孩子的强颜欢笑更加让人觉得落魄心酸。


所以,你能说他的日子过得好吗?他可能连我们普通人都不如,有些年轻人还能啃老,可他家人都不管他了。可是,即便这样,这对夫妇最动人的地方就在于他们从无怨言,而且在这样的状况下,他们依然能把日子过得兴致勃勃。所以,我也很好奇:你的这个高兴劲儿到底是怎么来的?


书中有一个例子:一次野餐,穷人家怎么请朋友吃饭呢?按照芸娘的要求,还要吃得很风雅。那么,这怎么做到呢?


有一次,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沈复想和朋友一起去野餐,因为野餐的话,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准备的,那就可以量力而行。所以这真的是个很聪明的想法。但是,他们还是遇到了挑战:苦于郊外野地没有酒店之铺,“若带食盒前往,想必到时,茶菜酒饭俱凉,对花冷饮孰无意味。”你看,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要求不能放低。


沈复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到郊外去,边赏花边吃东西、喝酒,那带去的东西到地方就都冷了。油菜花开的时节,天气还属于有一点薄薄的寒意,所以他说:“这样的话,岂不是让人觉得有点败兴吗?”朋友怎么说呢?朋友说,在看花之处就近找个酒家,或者赏花之后归来再饮酒。结果,大家左想右想都觉得不够尽兴。


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从来没有妥协过。不妥协的是什么呢,是对审美的极致状态没有妥协过。比如说,我能够拿到一百分,那我绝不考九十九,这就是审美式学霸。


那既然这条路走不通,只能回去了,但终究意难平。这个时候,我们最厉害的生活艺术家芸娘就上线了。她说:“你看街上有馄饨挑子,挑着担子,那个馄饨不都是热的吗?担炉炉灶齐备,我们就租一个这样的馄饨挑子,提前烹制菜肴,到野餐的时候再加热。”


沈复觉得这个主意很妙,但他又担心:即使酒菜两全,烹茶又是很不方便的一件事了,怎么样现泡茶呢?芸娘总能想出办法。她就建议带一个砂锅,悬挂在灶中加柴火烹茶。如此,茶、酒、菜、花一时齐备。你看,为了吃喝有样,芸娘的智慧在这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众人次日携席垫前往,坐于柳荫之下,蜂蝶乱飞,使人不饮自醉。先烹茗,饮毕,暖酒烹肴。游人见之,无不羡为奇想。”


第二天,大家都去了以后,坐在那个柳荫下面,看着眼前的花,油菜花开很香,蜂蝶都来了。他们先喝茶,热热的,接下来再暖酒,最后把菜肴打开。往来赏花的人或者过路的人看了以后,都说你怎么这么有办法,这件事也可以做得成?


你想,被夸的沈复,心里有多得意。他肯定觉得,我的芸娘真是好风雅。芸娘呢,也许只是微笑着不说话,但她心里面想必也非常得意,这个好办法可是她想出来的。


看到这里,大家都会想:如果我像芸娘一样想想办法,那我们的生活不就处处都是李子柒了吗?


对呀,有时候,我们纠结面包和爱情到底应该先有哪个,嫁给房子还是嫁给爱情呢?那么,在真正的生活艺术家那里,这样的选择根本就不存在。这有什么难呢?我们生活所缺的绝不仅仅是银子,只是缺少一颗有趣的心灵。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深爱芸娘了。这样一个女子,是让人心服口服的。在居家过日子上,她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明,还表现出了自己的主动。不管遭遇什么样的状况——穷的、富的、潦倒的、还是被冤枉的,她都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什么抱怨,只是一门心思地想着怎么样有趣。


这就要提到我们的第二个关键词:精神上的美学。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


有时候想一想也是:为什么跟有些人说几句话,就觉得很费力,好像耗尽了一生的力气?


今年的TED演讲,最受欢迎的一个题目就是《再平淡无聊的生活也能变得有趣起来》。这两个词有没有打动你?“有趣”,这是最近特别热的一个词。我们当然既想有美好的皮囊,又想有有趣的灵魂,


但是,怎么样才能把生活变得有趣起来呢?有没有发现,其实,生活并没有对你做过什么,对吗?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平平淡淡的,你没有遭遇过什么狠手。但是,你就是觉得沮丧,觉得特别提不起精神来,觉得很佛性,好像要放弃一切;生活中少了那么一点点力气、少了那么一点点新鲜感。


那么,对比一下芸娘,你就会发现:不管她遇到什么,她不抗争。首先接受、认账;接下来她总是要想出一些办法来,会搞一点小怪,用点小幽默,脑洞开一开,就把这个日子变得有趣了。


芸娘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她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有时候,伟大的天才并不是创造了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只是他的感受力和别人不一样。


比如说,看见星星,我们看见了以后会说:“哇!今天星星好多。”但是,梵高眼里的星空和我们看见的就不一样。当你看见那个大大的漩涡出现在眼前,它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你的眼睛里面,你会觉得:“哇!怎么会有人有这样的感受呢?”


在书中就有一个例子:芸娘的荷花茶。同样是喝茶,芸娘做了些什么呢?夏天荷花初开的时候,芸娘用一个小纱囊装少许茶叶,条状的茶叶,塞满这个小纱囊;然后,在晚上荷花合拢的时候,芸娘就把这个小纱囊放在荷花的花蕊中间,这样,当花蕊闭合的时候;就把茶叶抱在自己的怀抱中;第二天一早,趁荷花还没有开放,就去花蕊中间把纱囊取回来。

你想,茶叶经过荷花一晚上的香薰和怀抱,它的气味就非常美妙。这个时候,再用上好的水来冲泡它,就得到了大家交口称赞。


我少年的时候,第一次读《浮生六记》,爱情倒没有打动我,倒是这个细节打动我了。我是一个行动力很强的人,立即就照着这个方法去做:找不到纱布怎么办?我把那种有白纱布口罩剪成一块一块,包着茶叶;然后用小细线把它缠紧了;怎么去找荷塘呢?我是西安人,西安有个特别著名的山,叫终南山,老子就是在这个山里修行的。有一天下着大雨,但是是荷花开放的季节,我奔到终南山脚下,听说那里有十亩荷塘。后来果真找到了。


我到的时候,雨已经停了,但是全身被淋得湿透,我就把三个小小的纱袋放在那个荷花蕊中间。还折了一片荷叶当伞倒挂在头上。因为太疲倦,荷花池旁边有一个残破的小亭子,上面的红漆已经剥落了,我还躺在那儿睡着了。后来醒过来的时候,就看见一只白鹭从荷叶上面飞过去。


那一天,茶叶最后到底有没有沾染荷香,我现在已经不大记得了。但是,大费周折地去做这件事,它成为我青春时期特别美好的一个记忆。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怎么赤脚踩着雨水把纱囊拿回来的情景。我还把它写在了自己的小说里。


所以,有些美是你一旦相遇就不会忘记的。“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如果生活中处处都是实际的高墙大院,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让你透一口气,让你怦然心动,你说那有多遗憾?


有了不顾一切模仿酝酿制作荷花茶的过程,领略过那般滋味之后,后来再看到朱子的一首诗,立即唤醒了我的记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幅绝美的画面。半亩方塘就是人的心地,你的心地清平如镜,倒映着你所看到的一切——天光或云影。所以,看见花,那你心里就有花;看见佛,你心里就有佛;你看见的都是不快乐,心里怎么会开心呢?


说到这儿,我们就想到古人的造字其实是意味深长的。为什么你的心中或眼里体会不到趣味,你的感受力为什么会那么差呢?比如,我现在讲至此,有人会说:“我没感受,我听你说荷花茶也没感受。”但也有人立即就跳起来,说:“哇!我也想来一个荷花茶。”这就是人和人的区别。


我们来看:你有没有两个“mang”字?第一个盲,是盲人的盲。这个字,上面一个亡,下面一个目。眼睛死了,人就看不见了。另外一个忙,是忙碌的忙。这个字怎么看?竖心旁,一个亡,心死了。人太忙,心都死了,一点都不空灵了。你还哪里体会得到乐趣呢?所以,吴冠中先生曾经讲过:“我们现在文盲没有多少了,但比文盲更可怕的是美盲。”


如果想要成为一个有感受力的人,你先要在自己的字典里,把这两个mang字找出来,在它们旁边重重地打一个问号。这个问号的背后有一个参照,就是芸娘。


你跟芸娘比起来,是盲还是忙呢?物理学上有一个定律:“两个物体不能并存于同一个时空。”这个定律放在生活美学上也讲得通,就是说,如果你的心里塞了太多的东西,你一心二用,最后你什么都得不到,你感受不到趣味。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关键词:自然的美感。


你听过雪落下的声音吗?我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会不会咯噔一下?你问雪落有声音吗?其实,这个问题是我一个朋友问我的。他是一个音乐导演,他在青藏高原建了一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录音棚。

在那里,他录下了雪花落下的声音。如果你到过那样的地方,你就会知道,雪花不是一片一片的,它是重量很足的。因为干燥,雪花像是雪粒子,它会叮叮咚咚地打下来。由于非常密集,雪粒子落在地上就有摩擦的声音,你就听到一层一层雪花沙沙地响着。


古人也有这样一首诗:“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深了,我就知道雪是很重的。为什么呢,因为我听见了竹子被雪压断的声音。所以,只有心特别静,五官都全部打开了,你才能感受到人和自然之间那种非常美妙的呼应。


但是,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感受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三毛发明了一个词,叫塑料儿童。怎么讲呢?有一次,他们计划很久去一个地方旅行,认为这将是完美的旅程。他们带着几个孩子,到了目的地之后,三毛说:“我以为他们会第一时间冲向沙滩,去抓沙子、捉螃蟹、拿望远镜看很远的地方,可是他们没有,他们躲在房间里面打游戏。”


后来,三毛跟他们讲:“你看,这个落日好美。”他们 说:“哦。”她说:“你看,沙子踩在脚上是这种感觉。”“哦。”“你看,那朵云像什么?”“哦。”三毛说:“这个时候,我发现他们不像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像是塑料儿童。”


想一下:我们身体里面有没有塑料的一部分呢?我们约朋友吃饭时,说:“好久没见,一定要聚一下。”大家围着一个火锅,像孔雀开屏般拿出手机,闪烁着星光。我们睡觉前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醒来第一件事是看手机。


但是,陈芸跟沈复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想象一下:沈复醒来第一件事,一定是去看芸娘,“你的睫毛怎么这么长?”临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也许是亲一下,也许是晚安;总之,它是人和人之间的对话,是有感情的交流,不是人和机器的对话。


对比他们的生活,我们到底缺了什么?我们什么都有了,但是我们忘掉了自然。我们过得很无趣,太匆忙。


有一年,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到毛里求斯旅行。有个朋友的儿子,十几岁的少年,非常漂亮英俊。到地方以后,我们去潜水出海,这个孩子不肯跟我们去,他要躲在房间里面打游戏,然后他叫外卖。每天爸爸回到酒店第一件事,就是给他签账单。他爸爸非常生气,忍受了几天之后,他们就发生剧烈冲突。


父亲很沮丧地跟我说:“我打了他。”我跟他讲:“你应该扇自己一耳光。为什么这么说?孩子就是你的镜子,你喜欢看书,你的孩子就喜欢看书;你喜欢打麻将,你的孩子就喜欢打麻将。你从来没有带他去感受过自然,你没有带他远行;你不认为清晨的第一滴露水掉下来是美的。那怎么让你的孩子体会到这些?


所以当我们大人慢慢地变成塑料制作的,那我们的孩子也就跟随我们,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塑料儿童。”


所以,成年人是最应该从《浮生六记》中对照和修正自己生活美感的人。成年人听到这里,会觉得好羞愧,觉得我好累,怎么对我要求那么高?


那应该怎么做呢?对,《浮生六记》这本书还是一本操作指南,它告诉了你怎么做。


沈复和芸娘一年四季怎么过呢?书中有非常详细的描写。我读一个片段给大家听:“晓月时,对窗翻卷,你在一边呼呼睡去。”——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在窗边看书,你在旁边流着口水睡着了;


“夏日泛舟,以荷为伞,沉睡不知光阴之须臾。”——夏天我们要出去划船,用荷叶做伞,哪怕在船上小小地睡一会儿,非常开心;


“秋日远足,最好迷失而不知归途。”——秋天一定要出去走走路,爬爬山,甚至到湖边散散步,感受自然的更迭,最好是善于走路不怕迷路,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下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雪夜里,生暖炉,促足相依偎,静闻雪落无痕,足矣。”——下雪了,我们两个依偎在一起,彼此取暖,听着雪落下来的声音,这样过就非常好了。


听到这样的句子,你会觉得好美。它难以做到吗?并不是。如果你每天肯花十分钟的时间,去看看天上的云,你会成为最美的人。为什么呢?因为,那一刻你是无欲无求、脑子里无任何杂念的,这个瞬间的内心会变成你凝固的表情,这个表情就是你的相貌。


所以说,相由心生。三十岁之前你长得美,是父母给的,感谢家族基因如此强大;三十岁之后,你的这张脸和气质,是你一刀一斧雕刻出来的作品。所以,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就看你心里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要求。


很多读过《浮生六记》的年轻人说:“哇!古人的生活真美好,那么缓慢,充满了诗意。我们现在的节奏太快了,压力太大了。”的确如此,但是,沈复和芸娘也有他们的压力。


而快慢这件事,我一直觉得有两个时间。第一个时间是生理上的时间:就是王小波说的那句话,生活就像是重锤,一锤一锤落下,我们就是被锤的牛,不可避免地衰老下去。这就是衰老带来的最糟糕结果——我们不可避免地渐渐平庸下去。但是,沈复和芸娘怎么依然那么轻盈呢?直到最后,芸娘40多岁过世,她留在我们心目中的印象是轻盈的少女感。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果呢?


我认为还有另外一个时间是心理上的时间:如果你的心理是一个年轻人,身份证上的那个数字并不怎么能够局限你。这也是芸娘能把普通日子过得那么有诗意、有远方的原因。


夏目漱石有一段话讲得特别好,他说:“人生20,而知有生的利益。”就是说,人到了20岁,就知道生命中有什么好处;可是到了25岁,“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就知道生命带来的不仅仅是好处,还有很多代价,有明就有暗,有好就有坏;那么,到了30岁,“更知明多之处暗也多,欢浓之时愁也重。”也就是说,不管我们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都是有代价的;不管我们想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它都是有好有坏的。


《浮生六记》这本书,虽然只有薄薄的几十页,而且它全是碎片式,它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记录,你随时可以拿起来看几页,在厕所上看、在排队时看或在临睡前看上几页;但是,如果你能从这几页里看到一些细碎的片段,把它变成自己的现实,听见自己滴滴嗒嗒的心理时间,生活就会渐渐地慢下来、美好起来。


可能这就是阅读这本书带给我们最大的收获。所以,天地无言,万物万事要为自己代言。希望你的声音里不仅仅只有今天,还有《浮生六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浮生六记生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