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剑的时代

在中国的诗歌当中,有很多剑的意向。

会古人讲究文武双全,所以很多人既能喝酒吟诗,又能唱歌泼墨。

图片发自App

这第一要追溯到的便是屈原。

屈原作为楚辞的发展者,他的诗歌里时常能见到剑的影子。在他的《国殇》里有这么一句话,“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这原本是歌颂楚国将士英勇不屈的,又何尝不是在写为囯投江的自己呢?!

图片发自App

再后来到了大唐,这个时期最出名的就是李白。

李白以侠客自称,据说他师从唐代剑圣裴旻。倚剑功成,这是李白的志向,诗歌只是他无聊时发发牢骚的副产品。在李白的诗歌当中,有很多关于剑的诗句“举杯停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手中电击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这剑,是李白的壮志、人格和向往。

图片发自App

而到了宋朝,还有辛弃疾。辛弃疾从小就有抗金的志愿,二十多岁就领兵打仗,曾带着五十名士兵胶的金兵阵营人仰马翻。但他一生抑郁不得志,所以腰下剑常常被闲置。正如他在诗歌里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总之,剑在中国的诗歌里有很多意向出现。

那么,在中国诗歌里,剑又意味着什么呢?

剑,是上战场杀敌报国的武器;剑,是自己的雄心壮志;剑,是男儿沸腾的热血。所以,在诗歌里才有那么多的剑出现。

那么,如今是没有剑的时代,人们似乎已经完全和平相处了,剑对我们来说还有什么用呢?

它是一种怀念。

配剑之人,往往有侠气。以李白为例,自称侠客,打抱不平。见不得恃强凌弱,若是见之,必定拔剑抚平纠葛。他在《侠客行》里面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而今,城市化让一座城市的人多起来了,人心也变得不可捉摸了。我们再不敢随意扶受伤的老人,也不敢随意向别人施舍。

而有剑的时代不一样。有剑的时代,人们持剑报国,人们满怀壮志,人们公道正直。那是值得我们怀念的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怀念剑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