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肯定以前的时候是没有那些楼的 | 夜来书

《远山淡影》「日」 石黑一雄

删除

本书已做了充足读书笔记 请放心阅读本文

本文结构:

阅读契机+整体书评+读书笔记

阅读契机

有一次和Z小姐聊到大学时期,我说,我们当初有一门课叫《文学史》,算是我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不知怎么的,就聊到了日本文坛。

“日本文坛我喜欢的就那么几个,三岛由纪夫、芥川、渡边淳一,现在嘛,又喜欢太宰治和夏目漱石。“我说。

“我之前有看过新闻,说那个日本的谁谁谁得了诺贝尔文学奖。”Z小姐说。

她说的就是石黑一雄。这么着,我就打算往自己的“作家名录”里面扩充下知识面,便购买了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

看完本书后,我兴奋地告诉Z小姐:“糟了遭了,我心动了——我喜欢上这个作家了。”

“厚重担在简洁下”——这就是我对《远山淡影》的概括。

首先讲一下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对整本书的观感提升有较大帮助。

1)石黑一雄是日裔英国人。或许与这点有关,《远山淡影》中与很多日本作家描绘厚重历史的风格截然不同,他的笔触不厚重,反而锋利较多。前文有个片段,说道,“英国人对日本人的误解”——体现了石黑一雄写作时的双重性。

2)时代背景:本书是讲二战后日本百姓“艰苦绝卓”生活的。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故事一开始发生在长崎,长崎原子弹相信大家都熟悉,所以与其说是日本百姓,不如说是长崎百姓」;「虽然二战后的日本受到重创,但有一点不同,日本的人才和工业是保留较好的,尽管不似以前,但读着千万不要想象成“饿殍遍野”的情景」;「战后经济由于发展需要,带动了大批人才的就业,文中主人公的丈夫就是其中一列」。

所以读本书,读到的更像是一种“”挣扎“,而不是”艰苦“;而恰恰是因为”挣扎“这种心里折磨,反而更体现出了战争的残酷。

以上,我认为对理解本书会有所帮助。

整体书评

初看本书,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悦子),是个传统的日本女人,与丈夫在长崎的一座公寓生活。此时的我已经怀孕,在这时,我认识了住在公寓对面一块破地房子上的女人,佐知子。

故事是这样的两条线:「我与佐知子的相处(以及佐知子的经历)」,以及「我之后离开日本,达到伦敦后与女儿的相处。」

佐知子有个女儿,万里子,母女关系并不好。在我和佐知子相处的这条故事线,作者着重描述了佐知子是如何离开日本,去往美国的(佐知子的家庭原本很好,后来因为丈夫参军战死,佐知子的生活一落千丈,带着女儿来到了现在的破房子里定居——随着,佐知子认识了一个美国男人,他打算带上佐知子去美国,佐知子欣然同意——紧着,美国男人将钱花完了,佐知子又没有去了——最后,美国男人说在美国找到了工作,让佐知子先去神户呆一会,等他落实了,就来接佐知子,于是佐知子便去了神户。佐知子的故事线到这儿便结束了。)

在我和达到伦敦后与女儿的相处的这条故事线中,作者用的笔墨极少,而恰恰是这极少的笔墨,让读者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或者,填补完故事真相的空间。

在这条线里,讲了我之后来到了英国,也有了新的丈夫(至于前因后果,作者并无撰写,不过我们马上就会知道了。)我与日本的前夫有个大女儿,叫景子;与英国的丈夫有个小女儿,叫妮基。

但是有一天,我收到了远在别地的大女儿景子自杀的消息。

删除

(选填) 图片描述

于是令人拍案叫绝的地方来了:本书同样没有写景子为什么自杀,也没有描述我和景子的相处。但你读完后续的时候,你就会发现:

其实这本书只讲了一个人,那就是“我”,没有什么佐知子,也没有万里子;或者说,佐知子就是我,万里子就是景子。“我”只是想把这个悲剧的故事,换一个故事主角来讲。

至于「我和景子在英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是怎么去到英国的」等等问题,当你读了这本书的时候,自然都会水落石出的。

只是这里有个事件是很值得说的,关于「景子为什么自杀」,或许是可以这样来理解的。

在本书中段讲到万里子(景子)小时候看到的一件事:她看到一个女人跪在地上,把一个婴儿溺死在水里,还抬头对万里子(景子)笑。

而到了文章末尾,佐知子(我)要离开长崎,不能带猫,把万里子(景子)养的猫也溺死在河里了。

或许这可以解释景子何为自杀。但这个巧妙的情节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战争的残酷:对于那个溺死婴儿的女人来说,可能是战争让她们没有了活路发了疯;对于佐知子(我)来说也是,只是我溺死猫这件事,让我从战争的受虐者,变成了小猫的施虐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希望自己能够远离“受虐者”的标签。

读书笔记(部分)

p30

……学生们各走各的,最后很难保持联系。

【解读】如果我有所成就发起同学会,我想邀请我大学时期的三位老师。

杨秋生老师:当初教授我们文学,但我一直没放在心上。想告诉出来我的愧疚,这点很重要。

赵琼老师:品牌课启蒙老师,对学生很包容。

陆永工老师:那时用课余时间自己创业,逃了很多他的课,想弥补迟到的尊重。

p54

……佐知子不耐烦地说……佐知子不耐烦地说…… (这里的情节是,我劝佐知子好好思考一下去美国的利弊。)

【解读】我们会看到这本书里的佐知子总是易怒、玻璃心。稍稍解读一下,会发现她是这样一个境况:现实是凹糟的,过去是值得怀缅的。而她连普通生活水准都达不到,自然很嫉妒(丈夫在世)的妻子的普通生活。所以她只能寄希望于一条陌生的道路,就算没有希望也只能这么去试了。她易怒,因为她已经不能允许任何人质疑她自己本就不坚强的信心——因为她的信心已经不堪一击。

p113

……妈妈,你总是关心别人几岁。人重要的不是年龄,而是经历。有的人活到一百岁也没经历过什么事。

【解读】我想这也是当代很多年轻人与父母争执的原因之一。年轻人总是想得人生/生命的意义。而父母总觉得人生就是团圆。其实我也好奇父母那一辈的普通人是否在乎人生的意义,还是说到了一定年龄会放弃追寻。

p196

……当你相信你是对的,你就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

【解读】在电影中,有个理论:就算是反派。他也必须要确定他做的是“对”的并为之一刻不停努力。这样,人物的魅力才能传达给观众。喜欢“坚定”的人——这大概是我们人的共性吧。

p234

……这里讲到在伦敦后的我与女儿妮基的谈话。妮基觉得结婚不重要,而我最后也妥协了。

【解读】从前文来看,我不应该妥协的。虽然日本自维新以来,女性也开始了独立思想解放。但我是一个很传统的女人性格。至于为什么会妥协,我想,一方面是由于在英国定居久了改变的想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我害怕我身上带有的“日本的影子”,会让妮基走向景子的道路。

p243

……那天景子很高兴,我们坐了缆车。

【解读】我觉得应该是我反应迟钝,到这里才明悟:前文有一个片段,是佐知子和万里子做了缆车。到这一页的时候,我脱口而出,“那天和景子坐了缆车”——其实已经表明了,我就是佐知子,景子是万里子。

END

要知道,我们这一辈,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时代的厚重,他人的悲剧,落在我们头上,尽化作蜻蜓点水。

我想,这也是文学作品的魅力之一吧。

培养同理心,不做屏前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肯定以前的时候是没有那些楼的 | 夜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