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离开家的日子(2)

(六)

1979年验兵时,曾偷偷跑到公社体检站体检,而且身体各项指标都合格。是父亲执意地反对,加之有想当兵的人专门来家里求情,这样我就没走了。

1980年招兵体检时,遭遇这样那样的挫折,这反而更加激起了我想当兵的欲望。

同意进体检站了,但我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没有足够的信心。

两天的体检后,彻底打消了我的各种顾虑。最后一项抽血验血结果出来后,身体合格的消息,比我想象的要飞得更快,我人还没有回家,我母亲在家里已经知晓我验兵合格了!

进体检站,还得感谢两个人,管理区的胡部长和公社食堂师傅阮叔叔。阮叔叔,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大伯的战友。阮叔叔虽说幸存下来,但肢体却留下残疾——少几根手指。

最后我能当兵,也多谢了阮叔叔在我父亲面前费了好多言语!


(七)

进体检站遇到尴尬事儿。

那时当兵,从提名到目测、到体检、到宣布结果,经历的过程,与选拔飞行员步骤大同小异。

提名,权限在所属大队;目测,由管理区武装部组织实施;体检,是公社医院在部队接兵首长巡视过程,按规定的项目逐一检测;每一步,都不忽略。

本人曾在上高中一年级时,参加过一回飞行员选拔,但因下巴有明显创口留下的痕迹而淘汰。

不能当飞行员,但当兵的梦一直在延续……

管理区目测,过程很简单:管理区所属各大队提名的人,列一个纵队;前面是武装部一名人员带队,围着一个场子圆圈跑;只要是没有特别明显肢体残疾或歪头斜脑的人,基本就算合格。

但到医院体检,步骤就严格得多了。

记得有一项体检项目是这样的:密封严实的一间屋子里,两个医生(我进去时,是一男一女两个医生。),进去一名应检人后,要脱得赤条条的;除了站直了瞄,还要弓背弯腰地看;最尴尬的是,让应检人两手平行伸直,上下跳动;数个来回……

那可是赤条条的、已经发育成熟的小男人了啊,还有一个是女医生在旁……


(八)

体检站里发生的有趣儿的事儿。

身体有明显缺陷的,自然当不了兵;但有隐形短板的人,也会遭到淘汰……

比如说身高不达标;体重不够称;还有血压呀、家族病例史等等。

像我年龄相仿的人,如果一个湾子大,同龄的人,恐怕就有3、5个,这还不包括女孩子。

农村的出路,空间很小。对于农村的男娃子来说,当兵是一个能走出去的门道儿。所以遇到招兵的机会时,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那时招兵,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也要求不严。接兵的说,能写写家信就可以了。

放开了其他条件,身体健康,就不马虎了,因为想当兵的人多嘛。

记得有的人血压高,于是到公社食堂找师傅要个舀水的瓢,再要点儿食盐;就那么兑上水,咕哝咕哝一瓢水下肚。殊不知,那天血压高,是因为神经紧张导致的……

有身高不足的,(要求最低不低于160厘米),这在短时间内无法弥补;竞争时,只好退却。

有重量不够的(要求100斤)。于是,喝水、喝水……;记得有个姓毛的,连喝3大碗水,还只有98斤;只好自己给自己下台阶,明年长胖点儿再来!

罗圈腿儿,不能当兵;平脚板儿,也不能当兵,尤其不能当陆军,因为陆军要经常拉练——走路;平脚板走不了多久就走不动了。


(九)

管理区所属各大队应征入伍的新兵(严格意义上说,那时还不能称之为新兵)集中到公社后,地方与军队就算是一个交接了;管理归属部队接兵人员。

记得到了公社的街上,接兵的人说:你们现在可以就近买牙膏、牙刷、香皂;其他的,像笔呀、信纸信封之类的,可以到部队以后再买。

记得我在镇上十字街商场里,买了牙膏、牙刷,还买了一个牙刷套;之后,那个牙刷套陪伴过我好多年。

从集中的新兵服装上,我们看到,除了我老家那个管理区14个人军装是“上黄下蓝”外——上衣是黄色的,裤子是蓝色的;其他新兵一溜儿的一身黄色。此时,才晓得,我们14个人是去空军部队当兵;其他人,都是陆军。

午饭、晚饭,都是在公社食堂吃的。吃的什么不记得了,但所有新兵,一个个正襟危坐,连咀嚼都不敢发出声来。恐怕是一身新军装在告诉我们:你们现在是军人了,素质就从现在体现……

那一夜,14个人睡一间屋子,是镇上老房子二楼的木质楼板上。睡的是部队发给每个人的棉被,两个人“同腿儿”。

那一夜,我几乎没睡着。


(十)

第二天早晨,大家都起床很早。

拿着自己买的新牙膏牙刷、和领取的部队发的白色毛巾,下楼到食堂洗碗池洗漱。

之后,在食堂吃早饭。就餐的不仅有镇辖区所有管理区各大队入伍的新兵,还有接兵的部队干部、镇、区两级武装部人员。

此时,接兵干部宣布当日集合、出发时间,并强调注意事项。

8:30时,所有新兵在镇革委会院子里集合;列队完毕,各接兵干部领着各队新兵,朝汽车站走去。

每个新兵,穿着新军装;个头儿高的,衣服倒不显长;但太宽松,显得空荡荡的。

个头儿矮的,不仅显得宽松,裤子的裤裆几乎到了膝弯儿……

带着大红花,提着部队上发的提包;几队人马浩浩荡荡地从街中心走过;引得很多过往的行人注目或侧目观看。

快到汽车站时,远远听到有锣鼓喧天的声音,原来,这是镇上专门安排小学生欢送的。

没举行任何仪式,按接兵干部指定的、已经等候的班车顺序而上。10月份的天气,温度还很热;也或因为人多产生的热量,也或因为穿着厚衣服和两手不闲;上了车,全身汗熙熙的……

新兵们都坐好了,车下,接兵的部队干部还在与公社的干部、武装部干部们握手寒暄。过了好一阵,只见一位部队干部走到排列的第一辆班车前,挥手示意:出发!

锣鼓声越来越小,高音喇叭声也越来越小;此时,说不上是兴奋还是好奇;车启动了,人就随车而动;至于说窗外的风景,镇上的人、物;都没有细看。几年之后,才细品出来:汽车启动后,人即将离开故乡。

(文  付九龙  未完待续)

【写在后面的话】这篇连载《当兵离开家的日子》,是我本家哥哥付九龙写的。我们年龄相仿,每个周末,我们都在随州户外老虎队里骑行锻炼,他在群里的网名叫“金枪鱼”。闲睱时间,我们都爱动笔写点什么。近几天,他在QQ空间里连载了《当兵离开家的日子》。同龄人的缘故,他的故事,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也勾起了我对那个已经远去的青春时代美好的回忆。我期望更多的人看到它,就把它原封不动地把它转上了平台。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兵离开家的日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