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

10.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这是讲孔子出访他国的外交礼仪。

孔子双手捧着玉圭,与他国国君会见,像鞠躬一样弯着身子。就好像那圭有千斤重,他举不起来一样,沉甸甸地捧在手里。

圭捧在手里,举多高呢?高,不要超过与人作揖的高度;低,不要低过递东西给别人的高度。

脸色勃然变动,有战惧之色。孔子手里捧着圭向前,脚抬起很低,缩手缩脚地小步快速向前,就好像地上有一条线一样,循着前行。

聘问之后,要献上礼物,呈上礼单,把东西都摆出来,这时,孔子神色放松下来,和颜悦色。

正式朝聘仪式结束,以私人身份与邻国君臣相见,则非常轻松愉快,一团和气。

这里体现了孔子外交的和敬兼至。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先来温习一下昨天学到的内容

昨天这一章,其实讲的是一个人进入工作状态以后,要如何立身行事。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shè zī]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说的是一个人,从一进入办公场所开始,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一入朝堂大门,我们就肃然起敬,态度就严肃起来了,就不再那么放松了,就开始有状态了。屈身而行,放低身段,因为这是一个严肃的场所,恭敬之至。

站立的时候,不能站在门的中间,以免挡住别人的道路,进门的时候不要踩着门槛。这样会让人觉得你违礼放肆。经过国君的位置,在这里要有一种敬畏之心,要紧张起来,快步通过,这时候就不要交头接耳和别人乱说话,国君虽然不在,要当他在一样。

升堂面君,这个时候就提起衣服下摆,恭敬的低头向前,屏住呼吸就好像没有气息一样,也就是说行动要敏捷,不能喧哗,不能弄出很大的动静,把注意力都吸引在你这里,这是不礼貌的。

等到应对完毕,也就是说该汇报的汇报完了,该指示的也都听到了,走出朝堂的时候,走下台阶儿,离国君远了,脸色渐渐放松,就不要那么一直紧张着了,该放松的要放松一下。

等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要依然保持工作状态,还是恭敬而不安,戒慎恐惧,不能很随意很随便,好像自己在家里一样,那是不行的,工作的时候就有工作状态。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办公礼仪,昨天在讲的时候,也给大家说了一下,在新时代的时候,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一个是进领导办公室的时候,该敲门的敲门,走的时候该把门带上,轻轻的带上,不要随便向领导屋里面东张西望。

一个是在开会的时候,要早来要端坐,不要提前离场,即便需要提前离场的话,我们也需要弓着腰、轻手轻脚地走,尽量不引起别人注意。

等到散会的时候,依次前行,不要急,不要慌,保持一定的礼仪和风度,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好了,简单的回顾一下之后,我们来学习下一章,新的一章,乡党篇的第5章,说的是外交礼仪。

大家都知道吗?外交无小事,一旦出去外交,你代表的就不仅仅是你个人,而是你后面让你出使的这个单位或者国家了。比如说你代表国家出使,你代表国家形象。我们国家的驻外大使,他代表的就是我们中国的形象;比如代表家族去和别人谈东西,那么你就是代表着你这个家族的形象;你代表公司出去和别人谈判,那你代表的就是公司的形象,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让别人通过你来了解你的公司,千万千万不要轻视。

我们还是先来看原文。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这是讲孔子出访他国的外交礼仪,大约是出访齐国,也有人说孔子没有代表国君出访过,或者是孔子在宋国与弟子们习礼于大树下,给大家讲习的礼仪规范,就是不管是孔子亲自出使这么做的,还是说他给弟子们讲理的时候做演习的,你知道如果是你在那个环境下,你应该这么做就对了。

先说一下“圭”,圭是诸侯的命圭,是天子赐的,代表是什么呢?身份和权利。它是玉制的长条形,下面是方的,顶上一个尖角。

卿大夫出访,拿着国君的玉圭,就像调兵带着兵符一样代表着是国君。

我们以前常说,赐你尚方宝剑,代天行令,该杀的杀,该剐的剐,其实就代表着权力。这个玉圭也是代表权力,见圭如见君,或者说见这个圭就好像见到了国君一样。

在与其他国君会见,举行外交仪式的时候,咱就当是孔子本人出访吧,孔子双手捧着玉圭与其他国君会见。因为这圭代表的是自己的国君,所以他非常的尊敬,鞠躬如也,像鞠躬一样弯着身子。把这个圭拿在手里边,就好像面对着国君,这个时候你说是不是应该很敬重啊?

他就弯着腰弓着身子,好像它有千斤重举不起来一样,沉甸甸的放在身上,似有千斤之重,因为它代表的是国君啊。

圭捧在手里面,捧多高呢?太高了是不行的,你举过头顶了,那像话吗?你放在小腹那,是个事儿吗?随便耷拉着,肯定不行的!它有个范围,什么范围呢?上如揖,下如授。

就是高,不要超过与人作揖的高度的,低,不要低过的东西给别人递的高度,就在这之间。那我感觉就应该是在肚脐朝上的部分,还有脖子以下的部分,胸部那块,这个位置正好适中。

举得太高,对对方不尊重,放得太低又显得太谦卑,也显得不够尊重,所以说外交无小事,一定要十分在意。

勃如战色,就是脸色勃然变动,有战惧之色。就是这个时候很严肃,很紧张,因为我们足够重视。

足蹜蹜,就是形容小步快跑,孔子手里捧着圭向前,脚抬得很低,缩手缩脚的小步快跑向前,如有循,就好像地上有条直线,他循着这条直线前行。

为什么沿着直线前行,而不是左扭扭右扭扭啊?大家想一想,直线前行,显示你庄重,你专注、专一,直线也合乎规矩。你要是左扭右扭算什么了,就太不像话了,游戏心态啦,你不尊重对方啊!这是从你的一言一行中能看出来呀!

享礼,有容色。在刚开始见面进行对答之后,比如说我面见对方国君,对方就问候一下,不单是问候你,问候我方的国君怎么样。日常应对以后,接下来是干什么呢?就是要献上礼物。

大家知道,我们出访,到无论到哪里去,他都不能空着手的,就像我们到别的人家去做客,你要是空着手去,就显得很没有礼貌,人家有老人,我们给买老人买点保健品,有孩子,我们给孩子买点玩具,或者说有大人好喝酒,给他买点酒,总而言之,礼到情就到了,你要是空着手去,除非关系特别好,熟不拘礼,否则的话那是失礼的。

两国交往也是如此,要献上礼物,献上礼物国君不可能就直接挨个的非得让你摆出来,你呈上礼单就可以了。让国君看一看,你看这是我家国君给你送的东西,丝绸多少匹,黄金多少两,或者说某某什么珍贵的文物一件等等,呈上去。

那东西有专门的人,去把它接下来,摆在合适的地方,让国君看到,你看这个东西在这里摆着。

到这个时候就开始放松了,送礼的时候你再板着个脸还行吗?要带着笑,和颜悦色来说话。外交活动举行完了,接下来就是以私人身份了。

咱举个例子。就是说有的传旨太监去给大臣去传旨,传旨的时候,他手里拿着圣旨。接旨之人要三跪九扣,大礼参拜。

因为相当于圣上来了,等太监把旨意宣读完毕,这个人伸手把圣旨接下来的时候,这时候太监就是回到太监的身份,大臣就是大臣了,那这个时候就要好好的和他聊天儿,叙叙旧等等,变身份了,是一个道理。

私觌,就是见面,以私人身份与邻国国君相见,这个时候就完全没有必要像刚开始时候那么严肃紧张了,因为那个时候是显示你的身份对等,既不能高,也不能低。高了不尊重对方,低了显得自己家里辱没了。

私下见面的时候呢,要轻松,要愉快闲谈。当然了,这个闲谈无非是问问,对方如何,我怎么样,表达出一种情感,传递一种信息,这个时候说话也要注意,咱接着往下讲哈。

这里面体现了孔子外交的和敬兼至,那前面是敬,不仅是敬,而且是畏,有站惧之色。敬畏谁啊?一方面是敬畏对方国君,更主要的是敬畏不在现场的自家国君。

因为手里捧着国君的玉圭,你对自家国君的敬畏,就能让对方也尊敬你的国君。如果你出去跟别人提到自己国君时随随便便,那别国就会轻视你的国君,轻视你的国家,当然也轻视你,所以这个时候首先要把自家的庄重威严,竖起来。

正式仪式之后放松下来了,和和气气,亲亲热热搞好关系,如此就和敬兼至了。

这里的敬要特别注意,因为人容易犯的毛病,对别人都是很尊敬,到人家去,很尊敬对方,但往往最不容易尊敬的是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公司,自己的老板,自己的家庭,为什么呢?因为了解啊,看到的都是毛病,说起来都是问题,但如果你这样一表现出来,别人就会轻视你,一旦轻视你,他和你打交道的政策也就变了。

当时孔子代表鲁国,鲁国当时是什么情况呢?乱的是一塌糊涂!三家当政,季孙、叔孙、孟孙这三家当政,国君其实是个摆设,没有多少实际权力。

这个时候如果孔子再对自己家的国君轻视,齐国观感就不一样了,甚至可能起觊觎之心,也就是就想派兵攻打,你既然不行了,我把你拿下来看!孔子这么隆重敬畏,对方也就不敢放肆了,所以说人自重,别人才会尊重你。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别人谁会尊重你呢?你都说你自己国家不行,别人谁会说你行呢!

在孔子同时,有一个人叫晏婴,齐国丞相。他有一个折冲樽俎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晋国当时是谋划攻打齐国,但是又不托底,于是先去进行外交试探。晋平公就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就摸摸底儿。

齐景公盛宴款待范昭,酒酣耳热之间,范昭借着酒劲儿,就向齐景公说:“请赐一杯您喝的酒给我喝吧!”齐景公这个人,他是没有多少内涵的,也听不懂话的意思,没有多想,就高兴地对左右的人说,把我的酒杯给范先生端过去,他认为这是对对方的尊重。

范昭接过酒以后,一饮而尽,晏婴看到了,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给大王重新换一个”。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有礼仪规定的呀!

依照礼仪,在酒席上君臣各用各的酒杯,这个酒杯是君用的,代表君的身份,你作为一个外国的使臣,你用我的酒杯是啥意思啊?你想图谋不轨啊!

范昭故意违反礼节,就是要试探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如果对方完全觉察不到,那就认为这个国家没有能人,可以打他。

但是晏婴是什么人啊?是孔子生平最佩服的人之一!他识破了以后,范昭回去立马向晋平公报告说,齐国不能打,因为有晏婴这样的贤臣,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不打无把握之仗,劳民伤财,啥也得不到,可能损兵折将,有啥意思呢?就停了。

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樽,是酒器;俎,是盛肉的。折冲,是折冲骑,春秋时一种战车,用来阻断敌军冲锋,就像把刀折断一样。

折冲樽俎,就是在宴席上就把敌军冲锋阻断了。《孙子兵法》讲“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折冲樽俎,就是典型案例。       

大家看到了没有,什么叫外交无小事啊?对方想打你,他也不能无缘无故的,他得掂量着自己的实力和你的实力,他觉得你们不行我才敢,否则谁敢欺负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呢!

怎么才能知道呢?就是通过外交。通过外交看一看对方的国君,出使人员,是不是知礼?是不是懂礼?从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来观看、观察。

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学过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时候,就不辱使命,换个人那就不一样了。

这就需要真的是知书达礼,明白世故,具有高度的智慧,能够应对所面对的各种各样的挑战,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背后都大含深意。应对好了,谁也不敢轻视你,包括你背后所代表的力量,你的国家,你的公司,你的家族。如果应对不好,任何人都会侵犯你。

所以,外交礼仪无小事。喝一顿酒也能够顶二十个师。在外交际,提到自己老板,一定要紧张起来,不能放松,不要说自家公司、自家大人、自家老板、自己国家的坏话。你都说自己家不好,别人谁会说你好啊?!别人要轻视你的国家,绝对不会尊重你。

有的人故意放松,显得跟老板有特殊关系,故意的去贬低自己老板,那就大错特错啦!

如何能够让自己或者自己背后的公司、国家不被别人轻视呢?那我们就需要学习,就需要有这种意识,就需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平时多注意,那么到了关键场合,我们就不至于出丑,不至于出洋相,不至于让别人看不起了。

好好学习《论语》吧,学了以后,还要会用。以前我们说的都是原则理论,形而上的,那么现在这一篇,那就是具体的礼仪规范,具体到底应该怎么做都在这里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的聆听啊仔细的体会,不能只学其形,也要学习其神。

好了,时间到了,我们在预告一下下一章。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这一章讲的是穿衣服的讲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早晨六点半继续相约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穿衣礼仪。️

你可能感兴趣的:(10.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