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寺沟的传说

喇嘛寺沟的传说


作者浪桥

目录

1 古有喇嘛寺,相传在故乡

2 寺后深山处,山内有桃源

3 告别老槐树,落户尹家庄

4 西域买宝马,火烧乔家坪

5 逃经太行山,随鹰奔山东

6 喜聚到沂蒙,都在隅意中

7 千里访亲人,万里寻祖根

8 重返尹家庄,接亲归山东

9 明末遭大旱,重回太行山

10 宝马虽离去,声影仍相伴

编后记

正文开始:

1 古有喇嘛寺,相传在故乡。

太行山,古时候也称王母山、五行山。五岳寨的五座山峰、七女

峰,海拔 2000 多米,横卧南北,将河北与山西分为东西两省。西麓紧接

佛教胜地五台山,东麓就是河北灵寿县陈庄盆地。发源于五岳寨、七女峰东麓的条条山脉峡谷,形成多条河流,一条叫陈庄河,一条叫高丰台河,一条叫石门河,一条叫韩信台河,汇集到横山岭水库,再流入磁河、大清河,入海河,永不回首,终归大海。站在高丰台村北,隔河向西北望去,有一个五里深的狭谷山沟,山沟两侧是峰峦叠起的小山脉,狭谷内左侧有一条常年流水的小溪,狭谷内右侧是一条羊肠小道,向大山深处伸去。改革开放以来,小道已加宽,小型汽车可爬进山里。沿小道步行二里地,小道右边,在一条山脉的尽头,有一个高出10 米的平台,住有三四户人家,人们简称“寺上”。这里就是一座喇嘛寺的旧址,寺已毁于 500 年前,不见踪迹。公元 1275 年间,蒙元时代(元朝初),佛教名山,即五台山,处于极盛时期。另外一个属于藏传佛教的小喇嘛寺,在这里同时建成,距今已 800 余年,距五台文殊寺 100 华里。虽然坐落在河北境内,但归属文殊寺管辖。在 50 年代合作社时期,在原址的附近,曾挖出过寺院的残砖碎瓦,以及喇嘛装在瓦罐中的遗骨遗物。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听上几辈人讲,该寺规模中等,金顶红墙,占地十亩,十几个殿堂,十几个喇嘛。该寺是个佛家中途驿站。寺庙的主要任务,是接待华北、中原的信教徒,以便到五台山参加上香还愿、出家超度、出席法会等佛事。一年四季,经这里到五台山去的信徒络绎不绝。特别是那些要出家之人,千里迢迢,一步一叩,十分虔诚,裤子双膝,每天下来补了又补,携带的每条裤子,都挂两个厚厚的补丁。据传说,该寺为藏蒙喇嘛主持,周围十里内土地村庄,归寺院管辖,由于主持不走正道,管教不严,喇嘛们常常违背教规,对周围百姓欺压掠夺,苛捐杂税,让当地百姓,怨声载道。明朝末年,灵寿、平山、阜平三县农民揭竿而起,活埋喇嘛,一把火烧毁寺院。该股义军,后投奔闯王大军,时间大概在明末 1640 年间。

关于“喇嘛寺”的历史记载,省志县志,可以说一无所记。民间传说也极少。

2 寺后深山处,山内有桃源

继续沿羊肠小道前进,约三华里有个山神庙(这座庙在文革时期已毁)旧址。在这里,向前望去,眼前突然开朗,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盆地山坳,几棵百年核桃树,遮山盖村,古树下住有 10 户左右人家。走过庙前的小木桥,就到了村中。面对山村,远眺是高 500 米左右的三座高山,因为朝南横卧,叫大阳坡。从大阳坡伸出几条山脉,中间一条,经两里长起伏弯延,到村北嘎然而止,已到尽头,是这个山村的根脉。这条山脉的左侧一条山峡叫西沟,右侧有两条山峡叫北沟、东沟。三沟源头,各有一潭山泉,终年流水不断。每个潭下方都有一片芦苇荡。北沟、东沟的两支小溪,流入一个小水塘,满水时水面达半平方公里。这就是三泉、三潭、三荡、壹水塘。三泉喷吐出宝石般的串串玉珠水晶,晶莹剔透,传出叮咚、叮咚的琴声;三潭映射出月亮的笑脸;轻风吹拂,三个沼泽地中的芦苇,轻轻飘摆,绿浪起伏;一群又一群的鱼虾,在塘内东奔西舞;放牛娃的阵阵山歌,女人们塘边洗衣淘米时的欢笑声,公鸡的鸣叫,牛马的吼呼啸叫,做饭拉风箱的“呼达呼达声”,其节奏好似演员在敲打竹板……小小的山村,天天沉没在欢快的交响乐和人们的歌声笑语中西沟水溪,东北水塘流下的溪水,在村前山神庙会合,沿弯弯曲曲的沟壑,也像外出的游子一样,一步一回头,含着恰似长长的泪水,慢慢流向大海。

村周围远近看到的,是层出不穷、起伏错落的山峦和梯田。这里一年四季分明,周而复始,充满活气。春天满山桃花杏花,溪边杨絮垂柳;夏天青山绿水,如同到了江南;秋季红枣、柿子、核桃熟了,树叶黄了,金光灿灿,满山红遍;到了冬天,白雪皑皑,一片北国风光。

这就是当地人称谓了 800 年的世外桃源:“喇嘛寺沟”。

人民公社时期,寺上,和喇嘛寺沟,加上寺南沟(山南侧的梁南沟),加起来共有 20 户人家,其中 18 户为尹氏家祖,人口有一百口左右。因交通不便,原喇嘛寺沟的十几户,现在大都搬出分散居住。沿小道三里长的北道边的山坡上,断断续续,高高低低,以地势而建,朝向不同,杂乱无序地排列着十几座院落,一直延伸到高丰台村。“喇嘛寺沟”的尹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已衍生到第十一辈。在附近山村里,曾有一段关于尹氏家祖,不远万里,辗转周折,最后在这里扎根生息的传奇故事。

3 告别老槐树,落户尹家庄

从今往前推演六、七百年,朱元璋和元兵长年征战,华北中原以及南方人口剧减,而山西一带人多地少,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即永乐年间,公元 1400 年左右,大批次从山西强迫上百万农民移民,到南方和华北、华中各省落户。家住洪洞县的兄弟二人告别父亲尹寿山、母亲张氏和长兄尹源昌,跪别哭的死去活来的亲人,在官兵押解下,满含泪水,一步一回头,在一片哭声中,走出大槐树,行进在去山东的移民路上。二兄弟尹源玉,三十六岁,和妻子李氏,携有儿子尹继远、尹继力,和女儿 继春;三兄弟尹源成,三十四岁,和妻子周氏,携有儿子,继友、继翔、继丰,和女儿,继秋。一路上哭声不绝,炎热口渴,缺食无药,怨声载道,在兵卒的恐吓威挟下,像一群被赶驱的牛羊,艰难地向东南方,一步一步挪动。五天后,源成路上得了重病,腹泻不断。争得官兵同意,一家六口与二兄尹源玉一家,又一次忍痛告别。在山西侯马附近的蒲县,脱离了移民队伍,在一个小山旁逗留下来。

天无绝人之路,遇到当地一名善良的采药老人,经过热心老人指点,自采草药治好了病。源成带领三个儿子,砍木割草,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后来起名尹家庄。经过近六十年的变迁,已是五代同堂,具有十几户人家,按祖上定下的辈分,二十个字排列为:…“孝、源、继、忠、达,山、高、振、吾、威, 现、官、希、布、贵, 正、得、永、有、玉…”。已循环传到“源、继、忠、达、山”五辈。在当地也算是个富足之家,祖上辈辈,除了种地为民,有一个主要职业,以贩马为主。

侯马名字的来历与“马”有关,居历史记载,战国时期有个晋国,在此地设驿城 ,是个重要交通要道,当地马匹的需要量非常大。各路百官、富商,大都在此换乘良马进京,以示庄重富有,宝马就像当今  的宝马和奔驰牌汽车,是富人官宦的主要交通工具。尹氏家族的男人们代代相传,历经艰难,常年到蒙古、宁夏、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去买马,回来后把马放在马廐里养起来,再陆续把马卖到当地市场上。有时要往返数月。几代下来,尹家的人们,个个成了识马、爱马、养马、驯马和买卖马匹的好手,人人爱马如命。据传,卖出去的马,过了好些年还会跑回来;尹家人出远路,碰到一些马儿,好远听到尹家的人说话声音,或看到尹家人的身影,就会奔跑过来认亲。尹家的人到西域买马,几十步外听到马的叫声,不用看牙口,就能猜出马的年龄、种群类别和健康状况。继友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继翔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继丰,身前有五个儿子忠龙、忠虎、忠豹、忠文、忠诗。忠字辈有十男五女,五女都已出嫁,十男都也成家立业。五辈下来,子子孙孙,也是膝前满堂。全祖算来,老少共七十余口。

4 西域买宝马,火烧乔家坪

继丰的五个儿子,都是三十岁左右,身强力壮,因为常年做马的生意,他们早就喜欢上了西域土库曼斯坦的汗血宝马。但由于银两不足,总不能如愿。几代人下来,有了些积蓄,兄弟五人争得老辈同意,带足银两、衣物和干量,于某年过完正月十五,一路骑马向西域的波斯国(土库曼斯坦)奔去。一直到八月中秋节,兄弟五人,从西域凯旋而归。马群中有两匹纯种汗血宝马和其它十匹好马,其中包括骑去的五匹马。汗血宝马,也称纯种阿哈尔捷金马,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传说这种马,流的汗水都是红色的“血”。可以不吃不喝,奔驰千里而力不衰。宝马一红一黑,即一雄一雌,名唤大红二黑。都是刚三岁的幼龄马。兄弟们将宝马单独养在一处马廐内,长兄老大专职伺养、训练马匹,不再外出。

直到宝马满五岁后,才让宝马下地干活,但定下规矩:宝马不租、不借、不卖,留作纯种繁育后代。两匹宝马的消息,传到了十里外乔家坪村,村内有一户乔氏大官僚地主家,乔员外是当地县内第一家恶霸地主,家中有人在县里做官。他也是个爱马如命之人,乔员外派人几次到尹家摸底,千方百计企图想将宝马占为己有。开始要借马、租马,碰了钉子。后来要出高价购买两匹宝马均遭到拒绝。员外老羞成怒,一天乘四位兄弟和五个堂兄弟外出,去蒙古贩马未归之机,带领十几位家丁衙役,来到尹家庄,宣读了官府“公文”。公文称:“两匹宝马本属乔家所养,却被北山响马抢劫上山。尹氏兄弟,购买响马山贼的马匹,与响马有勾结,现收回赃马归原主乔家,并罚尹氏白银五千两,兄弟五人择日从军发配。”一群暴徒掠夺完后,押送银两、马匹满载而归。一场灾难如青天劈雷,从天而降。全族男女老少,哭声震天,喊冤声不断。兄弟们远出,父亲尹继丰,权衡自力难挡,力阻长子尹忠龙,切勿动手反抗。

忠龙悲愤难忍:“宝马是我兄弟亲自到波斯买回收养,在波斯国的买马文书还在,怎么就成了你乔家的马”?哭的死去活来,真有一拼之 意。五兄弟的祖父尹源成,年已七十五岁,毕竟见多识广,走到长孙面前,流泪安抚道:“孩子,车到山前必有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千万别乱了方寸。买马文书还在,没被抢去,已是老天有眼,无绝人之路,也许能有一天能靠此申冤报仇”。你现在还年青力壮,赶快担起一家主人的责任来,几十口人,总不能都跟着你自不量力, 去闯大祸。现在人无损失,已是万幸。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全族人围在长辈身边,商议眼下首要的策略是:第一,必须藏好买马票具文书。第二,立即派两个年轻人,火速去把九位兄弟找回,商议对策。

事情凑巧,去送信的两个堂侄,骑马刚出发第二天,就在半路遇上了贩马回返的九位兄弟。得到家人消息后,众人立即快马加鞭返回尹家庄。当晚,全祖男人们聚首一起,商议复仇大计。第一晚上主要决定了三条:对九位兄弟返回的消息严密封锁;绝对藏好票据文书;抓紧侦探乔家动静。第二天,第三天,终于做出两个方案,并权衡了利弊。

1,走“官路”,打官司。尹氏手里握有波斯的票据,通关的手须,按理说无论官司打到哪里,打赢官司是有希望的。但是再三考滤,乔家钱多势强,加上官场混浊,腐败成风,清官难睨,此路不通也。2,走“黑路”,夺回宝马,造反复仇。正在秘密商议期间,有消息传来,乔家得手后,料到尹氏一宗,决不会善罢甘休,欣喜若狂之中。有人提醒乔员外,如果尹氏有买马文书,马是正道而来,这是乔员外万万意料不到的。开始,一心认为,尹氏没有能力花上万银两买宝马,凭他臆测,这两匹马是尹氏兄弟,从响马那里买来的赃马。可又怕天有不测风云,心里打起鼓来。凑巧又有探子报来:据另一支贩马队传出,曾亲眼看到尹忠龙兄弟,在波斯买汗血宝马的全过程,并且返回时,与尹氏五兄弟结伴而行。如果两家真的打起官司,万一碰上个楞头青包黑子,岂不倒霉。或许花上银两打赢了官司,也得破费大批银两。若打败官司,入狱遭罚,还要落个财空、丢官的下场。刚刚传来的消息,又让乔家员外,倒吸一口凉气,吓出一身冷汗。思来想去,乔员外最终还是鬼迷心窍,本性难移,不知后退回头。最后想出一条毒计:乘眼下尹氏九兄弟不在家,势力单薄,决定搜查尹家买马文书,如遇反抗,将尹氏一家来个斩草锄根。

于是乔员外调集人马,准备在八月九日夜里动手。对于乔家的阴谋鬼计,忠龙兄弟提前一天得到将被灭门的情报,全族下定决心,做好一切准备,决定武力自卫,以求生存。就在八月九日傍晚,尹家庄村中,女人和老少爷们,已携带一切细软、干粮,十匹大马拖着老人妇幼,躲进村后一处深山。五兄弟带领二十多名青壮年,手持刀枪、剑戟和弓箭,埋伏在村外。乔家人马一行十人,看到庄内家家亮灯,和平时一样安详无异,命人跳下马来,暗暗窃喜,冲进尹忠龙家里,却发现空无一人,到其他人家查看也无人影,大喊不妙,突然听到村外锣鼓齐鸣,有人大喊一声: “乔贼拿命来”!乔老爷骑的马,正是“大红”,听到原主人的喊声,发出一声嘶鸣,将员外重重摔下马来,马踢踏在老贼胸上,万一打起官司,闹到朝庭,岂不是对乔家不利。这是乔员外万万意料不到的。开始,一心认为,尹氏没有能力花上万银两买宝马,凭他臆测,这两匹马是尹氏兄弟,从响马那里买来的赃

马。可又怕天有不测风云,心里打起鼓来。凑巧又有探子报来:据另

一支贩马队传出,曾亲眼看到尹忠龙兄弟,在波斯买汗血宝马的全过

程,并且返回时,与尹氏五兄弟结伴而行。如果两家真的打起官司,

万一碰上个楞头青包黑子,岂不倒霉。或许花上银两打赢了官司,也

得破费大批银两。若打败官司,入狱遭罚,还要落个财空、丢官的下

场。刚刚传来的消息,又让乔家员外,倒吸一口凉气,吓出一身冷汗。

思来想去,乔员外最终还是鬼迷心窍,本性难移,不知后退回头。

最后想出一条毒计:乘眼下尹氏九兄弟不在家,势力单薄,决定搜查

尹家买马文书,如遇反抗,将尹氏一家来个斩草锄根。

于是乔员外调集人马,准备在八月九日夜里动手。对于乔家的阴

谋鬼计,忠龙兄弟提前一天得到将被灭门的情报,全族下定决心,做

好一切准备,决定武力自卫,以求生存。

就在八月九日傍晚,尹家庄村中,女人和老少爷们,已携带一切

细软、干粮,十匹大马拖着老人妇幼,躲进村后一处深山。

五兄弟带领二十多名青壮年,手持刀枪、剑戟和弓箭,埋伏在村

外。乔家人马一行十人,看到庄内家家亮灯,和平时一样安详无异,

命人跳下马来,暗暗窃喜,冲进尹忠龙家里,却发现空无一人,到其

他人家查看也无人影,大喊不妙,突然听到村外锣鼓齐鸣,有人大喊

一声: “乔贼拿命来”!乔老爷骑的马,正是“大红”,听到原主人

的喊声,发出一声嘶鸣,将员外重重摔下马来,马踢踏在老贼胸上,狠踩出一个血洞,乔爷一命呜乎!大红又一声嘶叫,带领乔家带来

的马匹,摔开乔家人员,直向主人投奔而来。

乔家人等,吓的魂飞胆丧,主人已死,知大势已去,纷纷下跪投

降,尹氏一家,大获全胜,捆了俘虏,直奔乔家坪,将乔家金银收拾

一空,杀死反抗的护院和家眷几十有余,遣散使人、丫环、护院、长

工短役,达百余人,一把火将乔家楼群化为灰烬。找到黑鬃宝马“二黑”,马不停蹄,到山中找回亲眷,决定举族永离山西,逃离尹家庄。

源成带领晚辈子孙,来到夫人周氏坟前,告别完贤妻亡灵后,全族

人共三大户,加上赶来助阵的近亲,共百人有余,来到收麦场上,全

族马匹、金银,加上从乔家缴来的马匹、银两细软,集中处理,分摊

为三户三股,每股七匹大马,银两二十万,吃完散伙饭,含泪告别旧

土,分三路出发,一路奔河南桐柏山区,一路奔江苏方向,一路奔向太行山。

5 逃经太行山,随鹰奔山东

话说五兄弟为一路,告别伯父两家的两路人马,保护祖父源成和

父母大人,以及全家老小,离开山西蒲县,朝东北方向出发,直奔太行山区。一路上的驿站,各关口,都增加了兵卒把守,到处贴有悬赏“捉拿响马强盗、尹氏五凶”的告示,画像到处贴满。五兄弟一路,有祖父、父母和妻儿老小共三十余口,加上两匹宝马和另五匹猂马,再加上行李粮草很是显眼,因此不走大路,专钻山沟小路,白天藏匿休息,晚上快马加鞭,只有五天便翻越过太行山,出了山西,来到河北境界,风声渐熄。正是中秋佳节,却举家四处逃亡。在一处四面环 山,山泉横流,溪水叮咚的山凹中停下准备休整数日。山凹里有一个草棚,住有一个守山的傅姓山民。此山周围人烟稀少,山民憨厚善良,从山人口里得知这里叫喇嘛寺沟,隶属河北灵寿县管辖。歇住期间,每天都听到几次山中传出钟声的洪鸣,大家感到奇怪,问起守山的山民,山民告知,出村不远二里地外有一座喇嘛寺,钟声来自寺内。该寺已存在有几百年了,这里的山林土地,即为该寺所有,本人既为该寺雇用多年的雇民。山西火烧乔家坪的传说已传到这里,民间传说,乔家地主不义,遭到灭门之灾,罪有应得。另有一种传言,有一伙响马、山贼,身背血案,从山西正向太行山逃亡。这里不见官府的追杀告示,五兄弟松了口气,但不敢怠慢,休息数天,留下银两,告别守山人,又向东南方向出发,走出山村不远,山路左侧,出现一座气势宏伟的喇嘛寺院,红墙金顶。众兄弟,不敢游览,快马加鞭,走出山沟,喇嘛寺很快消失在身后。走了四五十余里,过了文山,就走出了太行山,面前是一望无边的华北大平原,出现两条大路,往哪个方向走呢?没了目标,大家停了下来,大家正在犹豫之时,突见两只苍鹰在头顶盘旋徘徊,一会儿突然长啸一声,向右边大路方向飞去。过一会儿,两只苍鹰又折了回来,在众人面前盘旋徘徊后,又向右边大路方向飞去。反反复复。看到苍鹰的动作,大家开始纳闷,纷纷议论,莫明其妙。此时,出奔已是半个月了,祖父尹源成,好像悟出什么奥秘,开口说:一路离开山西,总看到这两只老鹰在我们前进方向徘徊前行孩儿们,这是山鹰受人委托,是给我们带路呀!大家听后,慌然大悟,沿右边大路前进,一路上有山鹰带路,不再问路,经过兹峪、灵寿、真定、衡水、德州、泰安和临沭,五天以后,一路不见兵卒告示,眼前一座山脉,停下休息。山鹰鸣叫几声,在一座山村上空,转了三圈就再也不见了。祖父说:看来前村就是咱的长久落脚之处,赶紧进村去吧。

6 喜聚到沂蒙,都在隅意中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喇嘛寺沟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