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十二讲:四种心理状态的应对策略

刚开始不知道什么是心理学,以为鸡汤就是心理学,喝了不少,刚开始喝感觉还不错,劲能挺那么一阵,劲过了,又恢复老样子,还多了沮丧,为啥我就是做不到呢?听李老师讲课提到“鸡汤文章有毒”,才回过味,鸡汤有没有毒,得看喝鸡汤的人的心理状态,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四种心理状态分为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不正常、心理死亡,具体的应对策略如下:

给心理健康者讲道理。

从小到大,我们最不缺的便是道理,小时候父母对我们讲道理,进入社会伦理法律道德都在讲道理,我们现在也最喜欢给别人讲道理,比如给孩子。但是道理只能讲给心理健康的人,也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听懂道理。

心理不健康的人要“反着说”

心里不健康的人不是不懂道理,而是自己做不到。比如我看那些鸡汤,觉得特别有道理,但就是做不到。

那什么是“反着说”?

小时候我最讨厌刷碗,吃完饭我妈说“刷碗去”,我赶紧说“作业还没写完呢”,然后麻溜的回屋写作业去了。现在想想,小时候以写作业为理由逃过不少家务活。如果你现在遇到孩子不写作业,可以这样说“来帮妈妈做饭”,孩子大概率的选择会赶紧去写作业。

这是为什么呢?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你想让孩子干什么,就挑一个他不爱干的事让他干,他自然会选择你想让他干的事了,比如写作业和干家务活。

心理不正常的人要顺着说

心理不正常的人和正常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就像疯子看我们和我们看疯子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要顺着说。比如有人骂你“混蛋”,你回应“你也是个混蛋”,那说明你承认了自己就是个混蛋,怎样做?置之不理;有人骂你“你有病”,顺着说“你有药?”

心理是死的不说,先救活再说。哀莫大于心死,说啥也没用。

这里面的重点是对一个人心理状态的判断,而不是如何应对。同时你本身心理健康水平决定你能看到的层次: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

面对不同层次的受众,又分为三个层次来讲:心理健康合理表达诉求;心理不健康压抑情绪;心理不正常诉诸行动。

怎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那就要谈到三个反应:感性反应、理性反应、悟性反应。

例如晚上回到家,老婆没做饭,我生气(感性反应),心理健康水平高转为理性反应,反思自己为什么生气,表达诉求;心理不健康压抑情绪,带着气做饭,必然不会一心一意;心理不正常,动手大老婆。

残余规则:人们达成的共识。根据残余规则,识别健康与不健康。例如说话看眼睛。

总结:社会心理服务面对社会大众,要更加通俗易懂,和现实结合。知道意识的重要性,让社会大众知道人有健康与不健康,正常与不正常之分,健康和不健康的状态每个人都会有,我们需要做的要有判断的意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服务师第十二讲:四种心理状态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