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改善拖延症的关键是跟孩子好好说话

1

你家有没有这样的熊孩子:本来半个小时可以做完的事,非得拖一个小时,作业经常做到十点后;你越叫他提高效率,他越是一会拿本书,一会削支笔;你一遍又一遍提醒,他嘴上应着,脚上却无动于衷……最后上演的要么是一场鸡飞狗跳的家庭大战,要么是忍辱负重憋出内伤。

闺女刚上小学三年级那会,我也面临这样的老大难问题。后来,我用了两个月,刻意练习与孩子沟通的“话术”,孩子的“拖延症”得到了明显改善,现在孩子每天基本都能自觉完成自己的事情,八点半前主动完成作业;九点半前按时上床睡觉……

你可能会问什么方法这么神奇?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做到好好说话。

虽然每个孩子拖拉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通过与二十多位家长的交谈,加上自己的实践经验,我总结出,家长学会好好说话是帮助孩子克服拖延症的基础,也是孩子克服拖延症的关键。

毫不夸张地说,90%患有拖延症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会好好说话的家长。

面对孩子拖延,家长通常会怎么说?

家长们最常用的说话方式大概有以下五类:

第一类:冷嘲热讽型:你怎么又拖拖拉拉?!难怪你的成绩总是垫底!就你这样,成绩能好得了?!……

第二类:威胁恐吓型:你再拖拖拉拉,就别吃饭,什么东西都别想买!……

第三类:威逼利诱型:你好好写作业,我给你买买买……

第四类:破罐子破摔型:跟你说多少遍了?!咋还不听?!你再这样,我不管了,你爱咋咋地!……

第五类:絮絮叨叨型:如果你拖拖拉拉,就考不出好成绩,没有好成绩就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就会成为对社会没用的人……你这样,我都要少活好多年……

用以上方式说话,效果好吗?相信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无效沟通,调动不了孩子 的积极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3

面对孩子的拖延,家长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

相信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拖延,其实一开始是想好好引导孩子,想跟孩子好好说话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特别是孩子一再拖延时,就感觉耐心消耗怠尽,血蹭蹭蹭往上涌,分分钟有种想揍人的冲动。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个方面: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家长与孩子最好的相处模式是“像朋友一样”,也就是说要坦诚沟通,互相信任、欣赏、学习、鼓励。但由于受到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内心依然带着专制的影子:认为自己说什么,孩子都得听着,孩子一旦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就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就开始克制不住自己,开始急促、命令、甚至训斥,而且这种态度会随着孩子的反抗强度增加而逐渐增强。

其实,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对于家长也不再一味地盲从,这是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孩子们正是在不断表达不同意见的过程中学会了批判性思维,从而逐步发展起来。当自己感觉快要失去耐心甚至爆发时,家长不凡多问问:我这么专制真的好吗?我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当你开始这么问自己的时候,你的理性思维就会被慢慢调动起来,从而慢慢克制住自己的情绪。

第二个方面:对孩子期望过高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也是导致家长不能好好说话的原因。有些家长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较,越比较越焦虑,越焦虑越容易往坏处想,从而失去耐心,着急上火。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发展的规律也各不相同,比如普遍来说,女孩子语言、思维能力发育得早,而男孩子发育得就比较晚。所以家长不能一味地进行横向比较,还要学会纵向比较,让孩子和自己比,看孩子进步了没有?即使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也是值得欣慰和鼓励的。

4

面对孩子拖延,家长要怎样好好说话?

当家长们用冷漠,指责,批判,说教的方式跟孩子沟通时,孩子只会通过神游进行逃避,或者直接用不耐烦和反感进行反抗,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去听家长到底说了些什么,更别提如何改进了。

正确的说话方式应该是:就事论事的态度,心平气和的引导,满怀关爱的倾听,积极肯定的回应。

就事论事的态度:指出具体拖拉在哪,明确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要说着说着就脱离话题,东扯西扯一顿说教,只顾着自己一吐为快。有时候我们说得越多,其实孩子越记不住,你在说话的时候,他可能早已经神游天外。好几次当我跟闺女长篇大论时,她居然在连连打哈欠,我就知道自己又白说了。以我的经验,如果用简短的一个字、词就能起到提醒作用时,就别用一大堆话来提醒,简单明了的话孩子更容易记住,也更能起到震慑作用。

心平气和的引导:家长看到孩子拖拉都容易着急上火,特别是经过再三提醒,孩子却依然无动于衷的时候,简直分分钟有揍人的冲动。这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冷静,冷静再冷静。因为冲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还会使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这里,我教大家一招,方法虽然简单,但很实用,采用“表达自我情绪+要孩子怎么做”的句型,比如:你做作业的时候总是一会拿东西一会削笔,这样我就要花费很多时间提醒你,咱做作业之前提前把准备工作都做好,你看行吗?一定要心平气和地陈述,切忌反问。

满怀关爱的倾听:有时候孩子拖拉可能是由于有什么心事,或由什么难以排解的情绪引起的。家长一定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和情绪,通过耐心倾听孩子的需要,帮孩子分析,从而做好引导疏解。“倾听”顾名思义,当然重在“听”,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尽情宣泄出自己的情绪,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尽量少进行评判。如:你为什么会难受呢?你觉得他的做法哪里不对?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

积极肯定的回应:克服拖延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个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尚且至少需要21天,要用一个好习惯取代坏习惯,花费的时间是21天的倍数。所以,家长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当孩子在改掉拖延症的路上有了点滴进步,就不要吝啬你的鼓励,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的回应。但是鼓励也是要讲究策略的,比如少用“你真棒!你真厉害!”这种敷衍性的概括性语言,而是要多用描述性语言,比如:“你今天做作业没有走来走去,挺认真的,做作业的时间比昨天缩短了10分钟”。这样孩子能清楚自己进步在哪,也能感觉到你的重视和用心。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我们毕生的修行,它不但体现我们的修养,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当你学会了好好说话,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民主的家庭环境,孩子自然就愿意跟你沟通、分享,卸下了思想包袱,就能轻装上阵,那么治愈拖延症也就能事半功倍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帮孩子改善拖延症的关键是跟孩子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