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云南人的小精灵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都是美味的,你鲜甜的口感,用你炖汤,用你凉拌”每年夏季抖音上各种视频,为云南人吃野生菌,操碎了心。可是对于云南人来说,野生菌是大自然的馈赠,野生菌是美味的代名词,野生菌是云南人的小精灵。

端午节一过,雨水丰沛起来,一阵太阳一阵雨,气候温暖湿润起来。又到了一年一度与野生菌约会的季节,云南人一头扎进山里,开启了一年一度的盛会。

捡野生菌最好清早上山,刚下过雨的早晨最佳。天刚蒙蒙亮,就要出门,背上一个小背篓,再拿上一把铁制的小耙子,最简单的就是到山上捡一根小树枝,可别小看这个不起眼的小工具,它可是捡菌的好帮手,不用弯腰就可以扒开松针,方便找寻松针下的野生菌。

靠山吃山的云南人,对于野生菌的品种早就烂熟于心。野生菌包含的种类太多,能食用的种类也多。云南人上山都只捡自己熟悉的品种,常吃的品种,有毒的品种一般颜色都比较鲜艳,采摘后容易变色。山上最多的就是牛肝菌,在树根处,扒开厚厚的松针,菌跟胖乎乎的,菌帽黄色略偏白,一个个憨态可掬,偶尔也有营养不良的菌子,菌跟细长细长的,唯一不变的依然是黄色偏白的菌帽。松茸总是长在泥土深的地方,土壤营养丰富,长出的松茸又大又肥,这种通体带着丝丝黑色的菌子,有类似松针的清香味,必须借助小木棍才能撬起长长的根。最不容易发现的就是青头菌,菌跟雪白雪白的,菌帽是青色的,与树叶相互掩映,不仔细寻找真难发现它的身影。干巴菌生长在松针中,像小山一样耸立着,黑黢黢的躲在松针下,肉包裹着松针生长,黑黢黢的身体里布满了丝丝缕缕的松针。鸡枞是最需要捡菌技巧的菌子,只要记得位置,记得时间,每一年总是能在相同位置相同时间找到它的身影,菌跟又细又长,菌帽像把打开的大伞,泥土下还有更长的根,经常找鸡枞的人,总会备一个“鸡枞镖”,借助“鸡枞镖”慢慢挖开周围的泥土,小心翼翼取出鸡枞的根。大山总是慷慨的,每个捡菌人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如果实在捡不到,还可以到市场上去买。

夏天小贩们就活跃起来,倒卖野生菌又成了一些人的工作。捡菌人清晨上山,十点左右带着收获下山,每个村的村头早就有小贩等候在那里,牛肝菌、干巴菌、鸡枞、青头菌,各种各样,他们分类收购。中午一点左右,小贩们满载收获到的野生菌到达县城统一的市场。

中午三点左右,野生菌市场热闹非凡,人山人海,叫卖声此起彼伏,野生菌被重新整理,按大小,优劣定好价格。一个个竹编的提篮里,堆着像小山一样的菌子,颜色各异,品种各异。讨价还价之后,每个人也是满载而归。

味道鲜美的野生菌,与牙齿碰撞的那一刻,才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抖音上说,一个外省的朋友,天天刷视频看到吃野生菌的视频,馋的不行,坐飞机专程到云南来吃野生菌火锅,一口下肚,他感叹到云南人真幸福。然而作为云南人,野生菌火锅是野生菌最不好吃的吃法。炖一只土鸡,等土鸡熟透,放入各种野生菌,就是土鸡野生菌火锅,这可让野生菌没有灵魂。

云南人觉得野生菌最好吃的吃法是炒着吃,野生菌与铁锅相互磨擦,碰撞出来的香味才是野生菌最好的味道。牛肝菌洗净,剥好大蒜,切好青椒,腊肉下锅煸炒出油脂,倒入牛肝菌,大蒜、青椒依次下锅,来回翻炒十分钟,美味的野生菌就出锅了。牛肝菌中最特殊的是红牛肝菌,本地人叫它“见手青”,用手摸过红色就变成青色,这就是带有毒性的标志,可是味道爽脆鲜美,依然让人趋之若鹜。松茸日本也有出产,做成刺身,原汁原味,云南人却更爱炒着吃,锅里放上猪油,洗净的松茸和切好的青椒一起下锅,松香味弥漫整个屋子,下米饭,可以吃三碗。干巴菌火腿炒饭,云南人炒饭的天花板,撕碎的干巴菌,切好的火腿丁,青椒剁碎,一起下锅炒,相互融合,熟透了之后加入颗粒分明的米饭,片刻之间一碗香喷喷的干巴菌炒饭就出锅了。鸡枞最好吃的就是炸鸡枞油,大锅宽油,放入花椒,干辣椒激发出香味,鸡枞最后登场,在油锅里翻腾,付出足够多的耐心和时间,炸干水分,鸡枞油出锅了,煮上一碗面条,加上一大勺鸡枞油,素净的面条瞬间变的楚楚动人起来,一口咬下去,满嘴是鸡枞的味道。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而我说“日食野生菌三斤,不辞长作云南人”,云南人的快乐就是在野生菌在口腔中爆裂的瞬间,整个鼻腔都充满了香味。

野生菌是云南人的小精灵,炎炎夏日又多了一份期盼,懒散悠闲的夏日又多了一项运动,朋友相见又多了一个由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野生菌:云南人的小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