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之李白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

        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

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

        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

   余光中在其晚年写下这首气势豪迈的《寻李白》,其对李白这位诗仙的崇拜之情自是不须言表。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二是李白的铁杆粉丝,常常为李白担心着,怕李白被暗算或寻了短见,还规劝他要奋发向上。我想,这杜二追随李白正如李逵爱上宋江。其实,李白没有这么脆弱,也不会有这些异外之险值得让人担心。

在李白自传中,我们看到的李白首先是一位侠士,他自己所言: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也许其中有吹牛的成分,但李白带剑则是无须辩驳的事实,这样的人谁还敢杀他? 另外,李白的身份真正分析起来,还不属于正宗的汉族,更严格来说,属于胡人,包括李氏唐王也是。这种胡人血统的人对生命本来就看得很淡。

        李白自己说是唐王朝的后裔,这个可信度不高。因为作为国姓的李姓,其姓氏起源本身就特别复杂,李姓人口在中国是最多的,即使在汉人中的李姓也来自多个分支。故李白的这种攀龙附凤之举应该只是为了给自己抹点金粉,增加噱头。另外,从李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或者说不能参考这个角度看来,李白的家族应该不是以儒学为本,在古代科举中有严格的规范,商人不允许科考,故在这个层面上来看,李白是应该没有资格参考的。而且从李白家族的迁移来看,李白家族更象是一个经商世家而非书香门第。

后人常常提及李白做过翰林待诏这个官职,可翰林待招与翰林学士有着天渊之别,翰林待诏说破了就是皇帝招过来陪玩的,而翰林学士则是对人学问的尊称,翰林学士不是官职名,每一位翰林学士都有实在官衔。 不客气的说,李白在长安的这些年,就是用来陪皇帝玩耍的,根本扯不上政治。不客气的说就是一只宠物。当然,李白即使作为一只宠物,也丝毫不能掩盖其才华。

只是,李白到底没法实现其政治理想。虽然,李白能够委身妇人,做上门女婿,而且还不止一次。史载李白身材并不高大,其面相倒有点仙风道骨,人也和蔼可亲。如果李白没有那么强烈的功利心,而又能收敛一点自己狂傲的个性,或许还真能在朝庭里谋个一官半职。然而,并没有如果。

就这样,大家都承认李白有才,连唐玄宗也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前期的玄宗并不昏慵,对李白的处置方式是赐金还乡。我想,此刻的玄宗心里也是痛的,如果换作我,也会痛。 一旦李白离开长安,就再也不会有“云想衣裳花想容”的美妙诗句,玄宗和杨贵妃自然少了多少雅兴。只是政治这玩意,不是李白能玩得起的。

李白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一生结婚四次, 每次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李白就象到处留种,却从不养育的鸟。我想,跟随李白这些女人们,又会是怎样的幽怨与愤恨呢。

        李白一生都梦想着做官,却一生都没能与官沾上边,与他同龄的王维,云淡风轻般状元及第,又漫不经心做到了右丞相,虽然,王维一生都在逃避做官,想想真是可笑之极,故李白与王维虽然都有大量的朋友交集,然而两个人彼此之间却没有留片纸只字,或许这是另一种遗憾吧,扯远了。安史之乱中,李白自以为机会来了,结果又投错了主,跟着永王混,写了大量肉麻的歌功颂德之诗,换来的结果是流放夜郎。据说把李白流放夜郎是因为当年李白在送别王昌龄时的诗里写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国古代的文人真会开玩笑。

不过,李白一生的机会还是不错的。在流放夜郎的途中,又遇到天下大赦,于是,李白一路高歌打道回府。我们后来所读到的《朝发白帝城》就是写于这个时侯。我们可以想见李白当时的心情。进入生命倒计时的李白还真以为又有了从政的机会,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大才子一生的命运即将拉下帷幕。

        李白遇赦后的两年时间,基本上在宣城与金陵之间游荡,更准确的说,基于困顿的生活以及求官的愿望,一直倚靠着各路朋友。在李白遇赦后的第三年,大病,有记载说李白因为喝酒太多,得了腐胸之症,李白临终前,将自己的手稿交给了族叔李阳冰。 做《临终歌》一首,在遗恨中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 

关于李白的诗,还有另一个版本,说有一次李白在船上喝醉了,看到水中的月亮,就跳入水中去捞月,被水淹死。为此,在安徽采石矶旁的太白楼上,还留一幅千古名联:

荐汾阳再造唐家,并无尺土酬功,只落得采石青山,供当时神仙笑傲;

喜妃子能谗学士,不是七言招怨,怎脱去名缰利锁,让先生诗酒逍遥。

      关于这种追月的传说,其实是不可信的。但由于死的是李白,这种被世人称作诗仙的人,人们更愿意相信在他身上会发生着一些诡异的传说。

       李白在他的作品《太白集》的开篇便是《大鹏赋》,而在其临终的时候,又写下了《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临终歌》里,太白仍然把自己比做那只振羽八裔的大鹏。 我始终没有弄明白,太白为何一生如此痴迷于做官,从政。而事实上在他的身上没有丝毫的政治才能,有时候,人的痛苦其实不是外界所造成的,而是缺乏自知之明。 我们从李白的多次求官信,自荐信中可以看出,他根本不适合与人打交道。他的一生,应该只有月亮才能懂他的心。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二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欲醉眠君自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唐才子传》如此描述李白: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暠九世孙也。

那位被贺之章称作谪仙人的李白走了,留下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从小学到现在,一直有闲无闲的读着李白的诗,被他的飞扬的气势所倾倒。然而,我又一直怀疑李白是否对人产生过感情,哪怕只是一点点。比如他对苦苦追随他的杜二,比如他对相濡以沫的结发之妻,甚至,他对送他宝马金银的汪伦。 因为,只要李白写诗,他能张口即来。那么,我也不得不相信,他闭口即去的潇洒与绝决。

        只要这世上还有冷月,和冷月下的离人,那李白的诗歌便不会消失,这才是李白对这世人最大的贡献。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丘为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孟浩然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张諲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刘长卿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李颀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李冶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常健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王维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王昌龄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崔曙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贺兰进明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包融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卢象

湘间小鹿丨《唐才子传》之崔国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才子传》之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