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长线,钓大鱼——培养孩子的自驱力才是王道

放长线,钓大鱼——培养孩子的自驱力才是王道

如果在学习上,我们总是用尽全力推着孩子向前走,即使孩子考试成绩好,取得成功,那95%的力都是我们使出来的,留给孩子的空间很少。

我们要提醒自己,培养孩子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培养一个有好奇心,能自主学习的人。否则,我们想方设法把他们送进了大学,他们也会像紧的弹簧被释放了,反弹得更厉害。到了大学,真正学习知识的黄金阶段,没后劲学习了,或者报复性地玩游戏,甚至辍学,这些结果都大大违背了我们的初心。

那该怎么办呢?我们要放长线,钓大鱼,去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也叫内驱力。

内驱力主要是指一个孩子拥有成长型的心态,这种成长型的心态可以让他获得掌控感,相信“我会、我能、我可以。”他们学习的动机是由内而外的动机,并不依赖于别人对他们的称赞和褒奖。

三、怎样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呢?

1、满足孩子的三类基本需求。

自我决定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认为人类有三类基本需求: 自主需求、 胜任需求、归属需求。

培养内在动机的三要素中,自主需求是最重要的,激励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给他们的控制感提供支持。

自主的需求就是自己要什么自己说了算。我女儿上小学开始,自己第二天穿什么衣服,都是自己选择,买衣服很多时候都看她自己的喜好,有时候,她看的衣服为我看来一点都不好看,颜色也怪怪的,但我还是按照她的喜好给她买了,现在长大了,她拿出以前的衣服,会惊讶地说:我怎么会选这么难看的衣服。

从小事上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尊重孩子每个阶段的需求,她才会真正辨别什么是自己真正愿意去做的事或是喜欢的人和事。

胜任需求,以前我以为胜任需求就是让孩子在某一项技能上特别突出,她就能有驱动力把这件事做得更好,这样做别的事情,也更能坚持。其实,这是对胜任力狭隘的理解。

我闺女拉了一段时间的小提琴,那段时间就经常给她强调,小提琴拉好了,这件事做好了,自然其他事情也能坚持,也能做好。这样就有胜任力,更有掌控感了。

但是在《自驱型成长》这本书里,作者认为这样是不对的,因为自我决定论当中的自我需求、胜任需求和归属需求,好比一个三足的鼎,如果我们只突出自我决定论当中的一个胜任需求而忽略了另外两个需求,这三个需求其中一条腿特别高,这个鼎不会变得更高,反而会被掀翻。

归属需求就是,不论我在外面受了什么委屈,我知道回家有爸爸妈妈安慰我、爱我,无论我干了什么不好的事,他们依然会原谅我的错误,会抱抱我。

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胜任需求,更要考虑孩子的自主需求和归属需求。

2、心流会增加内驱力。

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候,全情投入、点滴入心、物我两忘、酣畅淋漓,就进入了心流的状态,在心流状态下,大脑会分泌多巴胺,让大脑更有动力去坚持、愿意去做这件事,会大大增加孩子的内驱力。

3、动机方面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四种最常见的动机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是破坏者。

破坏者的特点是多巴胺缺乏症,他做什么都觉得没意思,故意让自己制造一些危险的事情,让自己不合群,变得暴力。

怎么解决呢?需要有一个人帮助他去发现自己的潜能,在他做对事的时候给他逐步的欣赏与肯定,让他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就有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个叫小春四年级的孩子,暴力倾向非常严重,同学们唯恐避还不及,即使这样,一不小心莫名其妙就招惹到他。“他发起脾气来很恐怖,会狂躁地大哭大闹,像疯了一样摔打东西,追打同学,会咬牙切齿地喊:‘我要杀死你,把你的头拧下来,用刀剁碎······’”同学劝不了他,老师也管不住他,小春在大家眼里俨然是个“问题孩子”,老师们甚至都不愿意到这个班里去上课,有的老师建议家长带到精神科去看医生。

尹建莉老师发现这个孩子爱读书,就表示欣赏他的文字水平,请小春帮忙校对自己文章中的错别字,尹老师还把小春的名字作为校对者特意放到文章后面,过来一段时间,孩子不再对尹老师有敌意了。

尹老师努力捕捉小春身上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是个多么可爱的孩子。

慢慢地,小春发生了改变,开始主动找尹老师交流,这之前,他从不与人交流和对话。他还是会和老师和同学发生冲突,但孩子知道在哪里倾诉,在尹老师那里,他打开了自己的心门。最终,小春行为也发生了改变,从大家眼里的一个问题孩子成了一个正常的孩子。

二是爱好者。

我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只对学习之外的事儿有动力。这就是爱好者的特点,除了让我学习之外,别的事干什么都行。

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作者的建议是:如果他完全没有上学的动机,那就要进行学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或注意缺陷障碍的评估。如果事态没有那么严重,就要尊重孩子,同时也要帮孩子建立一种更好的去认识真实世界的认知模型。比如,我们使用的what、why、how就是一种认知模型,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结论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拼命把孩子拉到学习的这条路上,变相地惩罚孩子,去剥夺孩子的爱好,比如,考不好久别去踢球,这样会削弱孩子的内驱力。

三是,无力者。

这类孩子干什么都觉得没意思,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对于这种孩子,有一套组合的方法。

第一,保持冷静,和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不能总是给孩子压力,说出像要是考不上大学扫大街吗这样的话,难道所有考不上大学的人都去扫大街了吗?并非如此。

我们身边也有这些人,一生中没有过多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很多的朋友,但他们依然过得很幸福。

第二,问问孩子自己对于学习的想法,告诉他们,这个阶段是学习的黄金阶段,会受益一生,同时,也告诉孩子,让他接触真实的世界是我们的责任,但我们不会总是催着他去接受新鲜事物,尊重他的想法。如果实在不想上学,就可以缓一步,给孩子时间。

第三,带着孩子去参加一些服务别人的活动,带着孩子去进行体育锻炼。

四是,完美者。

这类孩子不停地逼自己往前走,认为自己要足够优秀才满意。我儿子有个好朋友就属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学习特别好,老师不布置作业他就找着自己做,但是他说,他的愿望是快点上完中学,考上大学,就不用这么累的学习了,他的内心很矛盾,有一次他说,我必须好好学习,我们家就我一个男孩,希望全部在我身上。可见,这个孩子并不是靠内驱力在学习,更多是来自于外在的压力。他不允许自己不优秀。

对于这类孩子,作者的建议是,让他们放松下来,告诉他们真相,考上一流的大学,也未必有幸福的人生,不优秀也配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学习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去发展自己的其他爱好 。生活有美好也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就好。

4、孩子需要彻底停工期。

第一、需要给孩子的成长留白。

让孩子在闲暇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可以做白日梦。他们必须自己弄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而不是由父母来安排。孩子要学会忍受孤独,进而能够享受,这是童年时期要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

可以教会通过正念和禅定等冥想练习,把孩子的生理状态带到“宁静的警觉”,长期练习,可以拥有更有效的压力反应系统,年轻人就更能“想得开”,恢复元气也就更快。

同时通过冥想的方式,鼓励培养孩子的道德与价值观,比如,信任,接纳,善良,同情和感恩。

第二、睡眠是最彻底的停工期。

看过一个商业科技大佬李开复的材料:

李开复在52岁生日时被诊出第四期淋巴癌。

当死亡走近时,他才开始反思,从前昼夜颠倒的工作,是不是慢慢扼杀了他的生命。

好在,经过漫长的的治疗后,他奇迹般的痊愈了。

后来,他说:“比我睡得更少的是乔布斯,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我非常希望在这里告诉大家要爱惜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有一天,像我这样几乎后悔,几乎来不及,才知道学会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看到这个案例,让我心头一紧。告诉自己不熬夜。

睡眠可以优化大脑和身体的机能。如果没有睡眠,人就会陷入恶性循环。因为睡眠不足,人的的控制感会减弱,而我们越累,有时候睡眠越不好。

《自驱型成长》中说:“当你休息得很好而且没什么压力时,前额皮质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调节你的情绪系统。

如果你睡得不错,前额皮层和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就会得到更新与加强,我们那可靠的领航员才能接手调节我们的思维和行为。”

对于学龄儿童和更年幼的孩子,我们可以跟他们商量一个熄灯时间,然后再执行。要提醒他们,我们会在晚上对睡前活动和电子产品的使用有所限制

对于年龄大点的孩子来说,也要强调充足的睡眠时间。双减政策之后,我儿子学校发的调查表中要求13~17岁的孩子,要睡够8~10个小时,小一点的孩子当然更长了。

“自律的最高境界是自我驱动,就像给人生安装了一台永动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长线,钓大鱼——培养孩子的自驱力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