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能听到这些话,看似老掉牙的话题。
“我们公司管理差,老板抠门儿,看看朋友阿毛的公司,福利多好,每年都出国旅游,年终奖还发这么多,我运气真差,当初选择了这样一家公司上班。”“阿莎毕业之后因为父母有存款,给她买了套房子,后来涨价之后她卖掉了,还买了两套,到现在她自己已经有5套房产了,不上班都可以过得很好,自由又幸福;而我们这些父母帮不了忙的,由于一开始买不起,所以现在为挣一套房子成了房奴,只能为了每个月的工资拼命工作,都不敢轻易换工作,更谈不上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老王家那女儿今年考上北京大学了,他那女儿平时非常自觉,有读书的天赋;我家那孩子,一点都不自觉,要我们去催促和监督才会看书复习,他能考上个大学都不错了,我们是没有老王那样的福气。"“你看他们那家庭多好,父母可以帮着做饭带孩子,他们只管在外面挣钱,而我们都是单亲家庭,住在一起非常不方便,我们只能选择自己做饭自己带孩子,甚至有一方不能出去上班,还要处理好单亲之间的关系。“
我们有没有仔细去思考过这些话,说话的人都觉得自己要是换成别人就好了,自己之所以不如别人,要么没有在一个好的公司,要么父母不能出钱早点给自己买房子,要么自己没有那样争气的孩子,要么原生家庭使得他现在新的家庭关系也不好处理。简而言之,因为自己没有别人拥有的条件,所以自己成为不了别人那样子,不会像别人那样幸福。
人的不幸不取决于过去的原因,而在于未来的目的。
没错,造成自己与别人或自己家庭与别人家庭之间的差距是有原因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切结果之前都先有原因。“然而,是不是这些原因就决定了存在那些差距的结果呢?是不是过去就决定了现在呢?因为我当初的选择了这家公司,所以我现在工作远不如我朋友的工作;因为我父母没钱给我买房子,所以我现在和阿莎的生活差距非常大;因为我的孩子不像老王家女儿那么自觉和有读书天赋,所以我孩子不可能考上清华大学;因为我们是单亲家庭,所以我们处理家庭事务更复杂。
这就是所谓的原因论,弗洛伊德会非常同意这样的观点,他的精神分析法就是认为人会有心理创伤,心灵过去所受的伤害是引起目前不幸的罪魁祸首,只有进行心理创伤的精神治疗,才可能恢复;马克思也会对原因论拍手叫好,他的历史唯物主义也是一种决定论学说,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会的历史不是偶然或任意决定的,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的历史事件是必然的,只有物质生活条件发生改变,历史才可能改变。如果是这样的话,意味着一旦不具备那些相应的条件,那么不可能改变。你能不能去到朋友阿毛公司工作?你能够有5套房产吗?你的孩子能够变得自觉并擅长读书吗?你能让你的单亲家庭恢复吗?
而以阿德勒心理学否定了原因论,认为过去的原因并不是我们能否改变或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我们自己赋予过去的意义即我们为了符合某种目的而去找寻过去的因素才是决定性的。简而言之,就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找借口。
我们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活着。
当父母的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对小朋友吃饭不认真的问题发怒,是我们想用愤怒让小朋友害怕来使小朋友快速地吃饭认真,还是因为小朋友不认真我们愤怒?我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小朋友不认真我们就一定愤怒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在吃饭的时候看手机或者打电话的话,小朋友同样应该愤怒。愤怒其实只是一种手段,可放可收,放是因为嫌麻烦,想简单快速处理;收则是意识到要达到目的愤怒解决不了,所以不管多生气都会压制住自己的情绪。 比如,前一分钟还在吼不听话的孩子,后一分钟领导打电话来安排工作,为了不丢工作这时候怎么也要克制自己的愤怒情绪,这说明孩子不听话并不是愤怒的决定因素,关键是我们怎么去看待孩子不听话这个问题。
贫穷而又分离的家人,这是你被给予的,这是改变不了的,我们不可能像湖南台《变形记》那个节目(节目中展示出反而是被送往贫穷农村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那样去更换自己的父母;你如果去和那些拥有富有又幸福的家庭的孩子比较,你心里落差一定会很大,你会在那些人面前缺乏自信,你因为这样的不自信而心里对分离的家人有抱怨,这是人的正常反应。但是原生家庭真的是决定性的吗?还是因为你是想借用原生家庭这个借口来逃避你自卑或者处理不了亲密关系的性格弱点?把你的性格弱点都归咎于原生家庭可以让你不去克服和修正它们,可以一直停留在一个舒适区,这是一个方便的做法。
明明朋友阿毛的公司待遇比你们公司好,那你为什么不去应聘试试,你是担心如果去应聘然后万一失败在朋友面前没有面子,还是担心换个工作环境你需要重新适应呢?明明投资房产可以让你未来生活好起来,为什么你当初不去银行贷款或者找亲戚借钱买下,你是不是想用没钱这个理由来掩饰自己并没有那样的投资眼光和勇气?明明你知道你家小孩没有读书天赋也不自觉,那你为什么还要去和别人考上北京大学的比较,你是不是借此掩饰你其实想自己或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学霸的期待以及束手无策?
之所以你根本无法改变现状,是因为你没有改变你的性格或者秉性。
而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我们的性格或秉性是可以改变的。人的秉性或性格在阿德勒心理学上叫做生活方式,是人生中思考或行为的倾向,即如何看“世界”和如何看“自己”,广义上叫世界观或人生观,狭义叫性格或秉性。
生活方式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能否改变是看你有没有决心和行动去改变,而不是你一定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改变。假若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重新进行选择。既然可以重新选择,那就马上重新选择。如果不能马上重新选择,只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生活方式的决心。之所以下定决心不改变,是因为自己有着“避免改变后受到新伤害的目的”。尽管对现状的不方便不自由存在各种不满,但自己不知道选择新的生活方式会带来什么,还是愿意停留在现在的状态,保持现状不会不安和更加不幸,这样,现在的不幸反而对自己而言是一种“善”,又叫“有好处”。
改变的决心是最关键的一步。
改变生活方式就好比摘掉墨镜,“不摘掉墨镜会漆黑,摘掉墨镜会太耀眼,因此摘掉墨镜需要勇气”。我们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为了他能更好,我们努力工作挣钱,努力找各种关系,结果孩子不努力,没有成为我们想成为的那样。这是孩子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生活方式的原因?你认为孩子的路是你给他走出来的还是孩子自己走出来的?我们可以为孩子创造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这个作为家长无可厚非,但是孩子的选择或者说他怎么去描绘他的人生图景仍然取决于他自己,我们不能去帮忙而且帮不了。
所以,我们需要去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对生活方式的改变只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更新,不是更换,你还是你。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需要更新时,我们就已经为脱离不幸踏出了关键的一步;而意识不到,意味着我们将继续我们的不幸。
加入007进行写作打卡,在我看来是对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种更新,我过去认为自己不擅言辞、看书少,所以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如今看来,其实这只是怕写出来不让人接受或者怕写作占用自己其他时间而已。任何人都可以写,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都可以成为一篇文章的主题;而且,因为每周要保持输出,我会不断地去对生活进行反思,或者是去读书,去与人交流学习;此外,写得越多,自己对无论书上还是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会理解得越深刻,理解得越深,你就越能想办法去解决它们。这样一来,人还会不幸吗?
所以,人之所以不幸,就是因为没有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想说“你的不幸你全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