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很多书你就有学问了吗?你也许无法回答这些简单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小时候学校教给我们的那一套唯物主义,就是逻辑的,真理的,它可以解释一切,因此神鬼这一套自然就从自己的脑海中被删除,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删除的不仅仅是那些鬼神,还有一套理解世界的方式。

比如我读庄子,庄子说:鱼很快乐,惠施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在这里惠施告诉我们你不是鱼,你就不能知道它的快乐,这也是和我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的一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去认为鱼是快乐的?我们为什么要阻止这种看似是非逻辑非理性的思考?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有过和我一样的困惑,但我知道很多人都不曾考虑过这样的疑问,因为我们从小就不相信非理性非逻辑的那一套,因为大人告诉我们那些是不科学的,甚至是愚昧的无知的。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不去进行这样的非逻辑性思考,不去进行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新的逻辑,新的科学是怎么重新被提出,然后被去论证,最后从无数个被提出的假想中,被发现出一些新的真理?为什么国人会大面积的缺席国际上的一些科技奖项?是否也与我们从小缺少这种想象有关?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审美力的文章,发现审美其实就是在用不理性的思维去看世界,如在美术馆看到一幅裸体油画,我们用理性的思维,其实就是一幅裸体画吗,像与不像,还有那隐私部位都是我们第一眼就去看的,去理解的,然而审美却完全不同,审美放弃了这一套理性思维,完全进入了非理性区域。

我读《红楼梦》读到贾珍和秦可卿的关系,我们会不会又犯下另一个错误?就是用理性的思维去进行对故事的认知?就像看那副油画一样,把最隐私的部分用最理性的头脑去分析一下像不像?道德就是理性的一个东西,尼采也曾说过,对你是道德的,对我就有可能是不道德的,理性就是这样,理性不代表对错。

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贾蓉和贾珍这对父子关系,能够同时拥有一个女人,曹雪芹在那个中国还没有自由恋爱的时代,提出一个超道德的自由恋爱的故事,在今天看来是合理的,但在当时却是不合理的,那贾珍的故事,是不是又是他提出的一个超道德问题?也许贾蓉和秦可卿本就没有夫妻之实。而秦可卿与贾珍之间只是一场错位的情感!我们是否用错误的方式去理解了呢?就像庄子说鱼快乐,也许鱼真的快乐呢?在谁都不能确定它是否快乐,它本身就有快乐的可能。

大家熟悉的《月亮与六便士》,当主人公突然的离家追求艺术的时候,我们都会用理性的思考去进行对错的判断,说他没人性,当他获得成就的时候,我们又会用理性的方式去改变过去我们的判断,然而我们这样的反复对错,最后自己都模糊,什么时候真正去理解主人公的那种非理性的思考,是如何带着他走完一生?

年轻的时候,对这些从来都不去认真的考虑过,因为觉得这些想象都是不合乎常理,当人到中年才发现,世间很多问题,你用理性去判断也许本就是不理性的,所谓理性,所谓合乎常理,有很多都是人为预设的,世界并不是用理性就可以理解的一个地方。

认识字,你只是获得了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就像我们去看那副美术馆的画,文字仅仅像是那光线,你认识字,它并不代表你有多少学问,认识字,阅读很多的书,可以拿到很多的毕业证,这都不代表你可以少犯错。

真正有学问的人,也许并不是对逻辑能解释的东西懂的有多少,而是对那些逻辑无法解释的东西,他们是怎么理解的,就像审美能力一样,我想像《红楼梦》还有《月亮与六便士》这些作家,他们对这些非理性区域的领路和探索,才是开启我们智慧和灵魂的领路人。

本文章建议和昨天我的那篇关于“审美力”的文章一同阅读。

文:饼子(专注于名著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了很多书你就有学问了吗?你也许无法回答这些简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