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节奏

读了阳志平的《致三十六岁的你》,有感而发。

自己的节奏,这个一个非常正确而无用的短语,那些大卖鸡汤的作者和仁波切经常使用此类话术。类似的还有,遵从自己的内心,做真实的自己,未来无限可能云云。

孔子“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段话其实误导了很多现代人,如果拿孔子的标准来衡量,大部分是做不到的。四十不惑?,这一条,估计能刷下很多中年人。

人生困惑,实在太多。我们的欲望太多,生命太短,一切都显得急冲冲的样子好像才是正常的。

梦想是什么?可能会有很多方面。发展心理学家李维逊提出人生四季理论:人生价值,良师益友,终生志业,爱的寻求。

想要的东西太多,时间好像不够用了。我们很容易陷入误区,希望在很短的世界内一下子四样都拿到手。所谓的,我们常常高估3个月的变化而低估3年变化,时间复利,也需要时间去发酵才行。

花花世界,太多的诱惑和刺激,很容易随着外界的刺激而反应,“人每天只要二十四小时,你越在外部控制上妥协得越多,你就越不能自主;你越注重外部奖赏,你就越不善于处理自己的内在时钟。”

“如果你经常因为外界的压力或者奖赏,放弃自己的节奏,那么更容易迷失在时间迷宫中。”

困惑会越来越多,那并不是坏事,坦然接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说什么才是自己的节奏,我想大概是这样一种情况,大家都说某某韩剧好看,你也想看看,只是自己给自己设定的“任务”没完成,暂时把“韩剧”放在一边,能心无旁骛的去完成;当别人都觉得挣钱越多越好的时候,你觉得钱够用就好,然后专注其他价值的实现,这也许也是“自己的节奏”吧。

你说这篇文章是“鸡汤”么?但愿不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