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好丈夫:割肾救妻背后的秘密

文/婉兮   图/千图网

1

开始时,吴东健的态度是听天由命。

也不怪他狠心,实在是李璇的病情太复杂,不是砸钱就能治好的——再说他也没有钱。

说来不过是普通人一个,捱得过粗茶淡饭,但经不起狂风暴雨。真心固然难得,却没办法兑换成钱去买妻子一条命。

是尿毒症。

李璇在上班时忽然晕倒,被同事七手八脚送进医院。等吴东健关了店门匆忙赶到时,加急送检的生化报告已经出来了。

急诊科医生脸色凝重:“初步考虑是肾衰竭,需要转往肾内科,你先去交费吧。”

吴东健不知所措地接过入院单,又茫茫然地往收费处走去,脚步是飘着的,可一颗心沉重得像灌了铅。

后来的事就恍惚成了一场梦境——

病房里仿佛弥漫着一阵终年不化的寒意,李璇的脖颈开了刀,一根管子硬生生插进皮肉,仿佛横亘在人生的醒目伤痕。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瘦下去,人也变得消沉悲观,衣服不换了、妆不化了,连饭都不乐意吃了。

家属们话不少,叽叽喳喳交流的都是病情。

“透析也可以活很久,只要好好保养。”

这是被提及最多的一句话,家属们反反复复地念叨,带着些自我安慰的意思,多少能把死亡阴影抵消一部分。

吴东健先是一喜、复又一悲,心中五味杂陈,一瞬间转过无数种情绪。

他已经在透析室外见过那些靠透析活了许多年的病人,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黢黑、瘦弱,有个女的甚至骨节缩退,像个佝偻的沧桑老妪。

这意味着李璇会饱受煎熬;

也意味着他吴东健会被拖累得再无翻身之日。

不死的癌症,比死了的可怕一万倍。


2

等吴东健从梦境中回过神来,时间已经过了大半年。

一家三口都被命运强迫着适应哀伤,学习在密不透风的愁苦中生存。人类的忍耐力与适应力,到底是强大的。

每周二、五去透析,其余日子,李璇就坐在吴东健的鞋店中,做些毛线拖鞋、十字绣之类的手工活,也帮忙看看店、收收钱。

得了这个病,公司委婉地劝李璇在家中休养,大信封里装着一叠钞票,是三个月薪水外加同事捐款。

至此已算仁至义尽。

毕竟只是小老板开的小企业,利字当头仁义靠边,其实就算心存善意,也难免会力不从心。李璇本来就是会计,这一点她再明白不过了。

生一场大病,也就把什么都看透了。

娘家来看过几回,母亲哭得撕心裂肺、弟弟沉默不语,弟媳妇则做出满脸为难的样子:“姐,我们也不宽裕……”

依然是推过来个装着微薄心意的信封,为了治姐姐的病,也为了安自己的心。

至于其他三姑六姨表兄堂姐,则是能远则远,唯恐尿毒症也是靠近不得的传染病。

哪怕是枕边人吴东健,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

开始时,他会轻声细语地劝慰妻子,用温柔来化解李璇心中的悲痛。可久病床前焉能有爱情?更何况她和吴东健,最初也只是被过日子撮合起来的相亲对象。

果然,他很快就提出分房要求,理由是怕影响病人休息,态度亦不如从前温和,只用沉默不语来暗示他的压力和劳累。

好在李璇也识趣,从不追着丈夫要安慰,也很少在他面前哭哭啼啼地抱怨。

夫妻俩偶尔会聊起身后事,李璇说:“再婚当然是可以的,但你一定要找个对孩子好的。”

吴东健闷声应下,两人都回避着彼此的目光,宁静中泛滥起一股哀伤,仿佛是某个秘密达成。而那秘密是阴暗的、不可告人的,但他们心照不宣。

李璇当然不会主动去死,但也不会为了活而“绑架”丈夫,不过是活一天算一天,在煎熬挣扎中等死罢了。


3

转机发生在一位女记者的到来。

她叫林晓彤,23岁,出生在书香世家,长了一张从未被生活欺负过的脸。这样的姑娘,对人间疾苦总有种天然的怜悯,也坚信手中一支妙笔能够拯救苍生于水火。

她第一个想拯救的对象,正好就是李璇。

是从李璇表的妹的同学的未婚夫那里听来的,故事转过几道手,已有些面目模糊的感觉。林晓彤便扛上机器带上摄像师,一脸正义地找到了店里来。

当时正是午饭时分,李璇坐在凳子上钩拖鞋,手指地上上下下翻飞,脸上则浮着一层被绝望包裹的祥和。

吴东健正好从微波炉里端出肉丸子,装在小碗里的,只有5个,他小心翼翼地夹进妻子的饭碗。旁边是一盘子炒土豆丝、一小碟咸菜。

那个画面落在林晓彤眼中,立刻就被转化为了新闻价值,一听就是闪闪发光的正能量词汇:自立自强、夫妻情深。

采访就变得容易多了,吴东健顺着记者的思路,用语言和表情,一点点把自己塑造成了情比金坚的代名词。

林晓彤问:“你希望妻子换肾吗?”

“那当然!”吴东健说的是真心话,“可肾源难找,钱也难凑。”

他的眼里闪着些泪花,不是装出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心疼和心痛。无论如何,她是他的结发妻子,朝夕相对了几千个日日夜夜,

林晓彤又问:“如果可能,你愿意给她捐肾吗?”

来之前她已做足功课,知道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之外,夫妻也可以互为供体。

吴东健顿了一顿:“我当然愿意!”

接着又补充道:“假如经济不是问题,我当然愿意救我的妻子。”

摄像机里的吴东健,神态凛然言语坚决,俨然是能为妻子牺牲一切的绝世好男人。

李璇站在一旁微笑,她是整个事件的主角,却始终保持着波澜不惊的表情。她理解丈夫的一片真心,但也晓得真心敌不过现实。

毕竟话容易讲,事却不容易做。

林晓彤却感动得泪光闪闪,她在采访本里写:这大概就是爱情的模样。


4

林晓彤来过后,鞋店的生意忽然好了起来。

从前的日净利润不过百十块,如今却宾客盈门,营业额直线飙升,连那些积压许久的陈旧老款都被一抢而空。

那些来来往往的客人,都用同情而钦佩的目光望着夫妻俩。有人甚至哽咽着塞红包,不停说着祝福的话。

李璇觉得难为情,但心是实打实地被烘暖了。

正在这时,林晓彤上门来送钱,整整5万,是她发动身边亲朋好友募捐而得的。她拉着李璇枯瘦的手,声音充满了期待:“璇姐,你去做肾移植吧,我打听了,亲属捐肾的费用没那么高,报销后不到20万。”

20万?

吴东健苦笑,一边摇头一边理货。

他笑这个温室里长大的娇花未经风雨,把世事看得太天真太简单。

可林晓彤是认真的,她在凳子上坐下,一本正经地看着夫妻俩:“我爸的同学,就是做肾移植的教授,我可以直接带你们去。”

李璇愣了愣,下意识地看了看丈夫,丈夫也正看着她。两人四目相对,空气忽然有些尴尬。

林晓彤掏出手机,把那位教授的话一句句念出来,“夫妻因长期体液交换及共同生活,配型成功比例并不算低,供肾质量也较为理想……”

她下决心要做成这件事,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叫问题,重要的是守住真心,把正能量传播出去。

吴东健下意识地摇头:“不行,20万我们也拿不出。”

“那好办啊!”林晓彤一拍大腿,“现在不是有众筹吗?我这就给你们写文案。”

“可……”

吴东健还想说什么,但林晓彤已经把目光转向李璇:“璇姐,麻烦你把病历身份证银行卡都拍照给我一下。”

李璇怔了一下,但还是点点头,不动声色地答应林晓彤:“好。”


5

吴东健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新闻人物。

捐肾原本只是说说而已,谁料林晓彤的一支生花妙笔将它描写得可歌可泣,转眼便成为薄情世界里的深情代表。

人们都在说:“给儿女捐肾的很多,能给老婆捐肾的太少了。”

物以稀为贵,吴东健俨然已是好男人中的好男人。

媒体也一波波上门来了,先是市里的、再是省上的,最后就连邻省的访谈节目也闻风而动,邀请夫妻俩上镜录了一期真情告白。

节目播出后,一家温州鞋企打来电话,热情洋溢地要为吴东健开上一家专卖店,一方面是献爱心做公益,另一方面也是借助新闻事件扩大品牌影响力。

吴东健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头同意了。

因为温州老板说,租金装修请员工他都包了,吴东健只需要认真经营,把“绝世好丈夫”的人设维持到底。

他觉得这像一出荒诞闹剧,自己身处其中,却根本没办法控制事态发展,只能一点点看着众筹数目越来越接近。夫妻俩都开始心事重重,仿佛有许多情绪梗在心中。

有一天夜里,吴东健问:“你说少了一个肾会怎么样?”

“医生说,一个肾就能满足生存需求了。”李璇低垂着眼睑,有股怒气冲天而起。她从丈夫眼中看到了心不甘情不愿,委屈和怨恨顿时在心里决了堤。

她暗暗捏紧拳头忍了又忍,最后却只发出温柔的声音:“如果你怕,咱们就不做手术了。”

那声音轻轻柔柔地飘过来,恍惚有些恋爱时期的味道。吴东健的心一酸,忽然一把将瘦弱的妻子揽进怀中:“我怎么会怕呢?我愿意把一切都给你。”

前一句是假的,但后一句是如假包换的真心话。

夫妻俩都哭起来,4月的晚风已经有了暖意,春天就快到了。


6

其实一次接一次的采访已经坚定了吴东健的心,他在镜头面前侃侃而谈,把深情款款重复了一遍又一遍。那些话说着说着,似乎也就成了真。

至少,他真的把两人的相识相处都回忆了一遍。是相亲不假,但也真真实实地有过爱情,闪烁在携手走过的每一个平凡日子。

所以,也就慢慢释怀了。

手术到底还是做了。

由林晓彤父亲的好友执刀,来了好几家媒体,扛着长枪短炮,要见证世间最真挚的感情。

吴东健先进手术室,夫妻俩在众目睽睽之下告别。他很配合地吻了吻妻子的脸颊,她也恰到好处地流了泪,那一幕被记者们捕捉在镜头里,已然是情深义重恩爱无比的证明。

林晓彤激动极了,忍不住拨视频通话给男友:“你知道吗?这里面有我一大部分功劳。”

“好好好。”男友宠溺地笑,“你最有正义感,最有才华也最棒!”

说话间,手术室的大门缓缓合上,故事也告一段落了。

李璇擦了擦眼泪,只觉得内心一片宁静,对期待已久的新生反而不那么激动。

这不是最完美的结局,但已经无限接近圆满。

其实所有被世人称道的伟大背后,可能都有我们不知道的阴暗和龃龉,藏着主角说不出口的秘密。

但那又怎样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绝世好丈夫:割肾救妻背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