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悲观

木心说,“悲观是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观。”初闻此言我甚是欣喜,可深思之后却又倍感不安。

何为悲观?曾有那么几年我一度被认为是一个悲观的人,每当聊天的话题从现在延伸到远方时,我总是会把最坏的结果先想出来,然后再去接受这个有可能变现的结果。每当这时总有人会丢出一句话来给我,“你这也太悲观了吧。”然后就没有了下文。那时我不懂悲观,更不懂悲观所代表的含义,我只是觉得,如果我能接受最坏结果的出现,那么其余的无论是什么结果都是好的结果。每当我这样思考问题时,我的内心是愉悦的。

后来我又总结出来一个道理来,只要一谈论到生死存亡的大课题时,所有人都表现出一副唯恐避之不及的态势,就好像他们都不会死,所有人都会一路毫无坎坷的走完自己的一生,唯独佛堂里的僧人们看的明白。所谓的悲观其实是悲观之人害怕发生的悲观事。

从始至终我觉得悲观是一件好事,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的理解人生的意义、存在的价值、生活的艺术性,那么活着就是一个悲剧,生命就是一个悲观的存在。倘若你花心思去理解人生的意义,去探究存在的价值,去体味生活的艺术性,那么你难免不会被沦为一个悲观的人。举个例子,人的生命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的倒计时,也就是说我们每存在的“一天”都是生命中最后的一天。这是所有人都会公认的一个事实,虽然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但出于人们对悲观的曲解,没有几个人会真的认同这个观点并毫无保留的接纳它。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用悲观的视角审视生命的存在,那么结果又会怎样呢?都会成为有远见的人吗?不,不会的,悲观是种远见,但并不是所有的悲观都能成为一种远见。

杞人忧天,这算不算是一种悲观的表现?居安思危呢?这又算不算是一种悲观?杞人忧天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说古代杞国有个人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存身,于是便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每天活在焦虑中。然后就有人去开导他,之后那人顿悟了。杞人忧天的这种悲观算不得是一种远见,最多只能当做是一种愚见。如果把这个故事延伸至今,我想这种悲观可以是一种远见,如果你有看过《三体》的话。至于居安思危,其实它本身就是一个悲观的代名词,当我们处于某种相对安定的状态下时,去想一些今后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未知的悲观事件,这算不算是一种悲观的表现呢?只是说这种悲观是可能由现在的状态演变成未来的事实。由此看来,悲观是种远见的前提就在于事实是不确定的而非既定。比如天怎么也不可能塌下来,这就是一个既定的事实。相比天会塌下来,其余的都可定义为不确定的事实。

悲观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如果把悲观比作是一种远见,那么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亚于生命的存在。一个没有悲观意识的人更像是一个染色体异常的智障儿,永远活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悲观有时候更像是一个被动技能,一个事事顺心的人是不可能一下子想到悲观的事情发生。比如一个拥有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公司的老板,他很难一下子想到有一天公司破产了怎么办,他只会想明天该如何把公司做的更大更强。比如贾跃亭,三年前还是中国首富前几名的成功人士,就连马云都坐在台下听他在台上侃侃而谈,再看现如今他已变成了一个负债累累的老赖。作为对比,马云从来没想过要把阿里巴巴做大做强,但他真的做大做强了。

如果我们从最初始就打开自己的被动技能,用悲观的视角审视一下当时的自己,然后再做一些决定,也许多年后那种在悲观形式下作出的决定将会成为一种难以复刻的远见。比如,当年的慧聪网,如果听取那个穷小子的建议,能够用悲观的视角审视一下当时的生存处境,也许最后就会变成它收购阿里巴巴而非现在的被收购。颇为讽刺的是当年的穷小子,如今早已富甲一方,名扬四海。

着眼于当下的时代环境,我们最缺的不是物质金钱的满足,也不是独善其身的能力,而是拥有悲观意识的心态。一个人,一个公司,乃至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悲观的意识最终只会走向死亡。去年中兴被美国制裁,一下子就垮了,曾经不可一世的中兴那一刻显得无比的脆弱,无奈之下中国母亲使出她的洪荒之力全力挽救。反观今年的华为,同样被美国强势制裁,可结果呢?反倒是“越战越勇”,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华为的强大与可怕。任老爷子的一言一行无不展现出华为绝对的自信和深不可测的实力。华为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这就少不了平日里的未雨绸缪,如果不是这种未雨绸缪式的悲观心理在“作祟”,华为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兴。

悲观有时候不见得就是乐观的反义词,很多时候可以看做是乐观的一种升华。只有相对乐观的人才会在拥有悲观的同时还会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所有悲观的事情。拥有乐观是人的本能所致,拥有悲观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悲观有时候的确是种远见,但需要有乐观的人去操纵它。学会用乐观的心态看待悲观是种智慧,懂得用悲观的视角审视乐观是种远见。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所谓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