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共读导读的类型

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统编教材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书目,激发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促使儿童阅读“进教材、进课堂、进课表、进评价”,引导学生增强读书意识,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衔接。

针对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目,教学时应采用自由读和班级共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自由阅读,教师要关注阅读的全过程,及时有效的引领,总结,回顾和提升,这就需要开展班级阅读指导课。

根据阅读进度,从时间节点上说整本书阅读指导课可以分为三种课型:读前导读课,读中推进课和读后总结交流课。

读前导读课是在阅读整本书之前,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书籍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并制定整本书的阅读计划。

读中推进课,顾名思义,是阅读过程中开展的课程,分享交流阶段阅读体验,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完善下一步的阅读计划。在读中推进课上,可以让学生展示阅读过程,阅读记录等,建议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阅读,还可以通过相应的评比与激励机制推进阅读。比如阅读,闯关寻宝,评选阅读之星等,如有学生阅读遇到困难,还要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课后总结交流课,是读完整本书后开展的阅读交流课。可以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在碰撞中提升思想认识。比如读了这本书的整体感受,阅读过程中印象深刻的片段,对书中人物事件的看法等等。

读书感受:

导读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起阅读期待,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总结梳理阅读感受,最终还是提高阅读能力。

不论是课前导读课、课中推进课,还是课后总结课,教师做好引领,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由阅读,深入思考。只是学生自由阅读,没有交流总结往往也会流于形式,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自由阅读,那么梳理总结分享也只是走马观花。

四年级时我就带领学生整本书共读,我在引导学生整本书共读时,是先让学生准备书籍,每天中午午读时间一起共读大约25分钟,开始时,我通过播放喜马拉雅的音频大家一起,过渡到安静的自己读,每天阅读打卡10分钟,要开展一两节专门的阅读分享课,每个人分享没有那么多时间,大家就在家里录制小视频发布在视频号上共享,点击量还是蛮高的。让每一个努力的孩子都能被看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养成阅读的习惯。六年级毕业时很多家长给我反馈,感谢我给孩子培养的热爱读书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方法,我引领学生读了四大名著,这期间也读了其他的童书。

整本书共读如何读,如何把读落实到位?韩老师的“课前导读流程”以《城南旧事》为例进行了详细指导,方法可以进行实践运用。今年又带一年级,我开展了晨诵课程、长文挑战课程、读写绘课程,通过阅读识字,在低段让学生能达到独立阅读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整本书共读导读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