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怨原生家庭,说真的我们不配……

“原生家庭”这个词这几年不断被提起,已然成为一个热词。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想这大概就是指原生家庭的问题。

于是乎,很多个人生活不太顺的人,都开始有意无意的将原因归结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然而,很多人怪罪原生家庭的时候仅仅只是因为生活不如意,各种不顺遂,都认为是投错胎惹的祸。

当你抱怨辛苦工作赚不到钱是因为没出生于富裕家庭的时候,

当你埋怨婚姻不幸活得痛苦是因为从小父母吵架造成阴影的时候,

当你感到郁郁不得志人生没希望是因为父母重男轻女伤害了你的时候,

我想,你应该是没看到那些在娘胎就被贴了“贫困”标签的孩子们,这标签像一道符,或许终其一生都无法摆脱……


我就职的企业内部有一个助学基金,从10年前就开始陆续资助一些贫困山区特困的孩子,希望能通过一点绵薄之力,助力他们完成学业,将来能用知识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也因为职责所在,自然成为了该项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在这之前,我其实没有真正参与过这种持续性的公益活动。

以前我也经常因为一些生活不顺而怨天怨地,也归罪过“原生家庭”,觉得上天对我有诸多不公。

然而,自从牵头了这项公益活动,这几年下来,感受到自己的变化不止一点点。

我们的助学并不是简单的汇款给予经济补助,而是每年寒暑假都会在企业内部组织一批志愿者,亲自到这些孩子的家中探访。

对于新增加的对象,探访是为了实地考察和了解家庭真实情况;

对于已经建立资助关系的对象,定期探访是为了跟踪和了解他们的近况,包括生活、学习和遇到的困难。

几年时间,眼看着这几个孩子有从初中到大学毕业的,也有中途辍学的。从每一个人身上,每一双眼睛里面,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境遇和挣扎。

01  姐  妹

这是一户早期就开始资助的家庭,一双姐妹,父母早亡,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

刚接触那会儿,姐姐初中,妹妹还在上小学。三个人住在绕山公路要绕好多圈才能到达的山上,下了车还要再往上走老长一段坑洼的泥路。

破败的土建小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奶奶看到一行人来看望,两只手不知道该往哪儿搁,最后慌张中抓了根放不平的长条凳,示意我们坐下聊。

姐姐生得较小,头发细黄,有种营养不良的迹象,说话也是细声细语,虽如此,笑容却灿烂,性格也大方,不卑不亢侃侃而谈,自然有一种小家长的感觉,会跟我们介绍一些细碎的家常,浑身上下散发出单纯而开朗的气息。

妹妹那时候还没长开,但明显比姐姐圆润一些,但性格却和姐姐截然相反,怕生畏缩,喜欢躲在姐姐和奶奶的身后,看外人的眼神带着点好奇,又有着强烈的羞涩感,一言不发。

两姐妹虽在一个屋檐下,失去同样的父母,依靠同样的奶奶,但两种相去甚远的性格,现在看来,也确实因此造就了不一样的前途和命运。

△摄于两姐妹最早的住处


姐姐自强不息,乐观积极向上,刻苦学习,靠一己之力一路考上高中,考上大学。每每与她交流,总是能被她所感染,从没听她有任何对命运和家庭遭遇的不满和抱怨。

同时她也不忘将这份爱心传播下去,利用假期无偿为邻家儿童补习英语,让自己所学发出光热。

去年毕业之后投身教育事业,目前她还就职于培训机构教授少儿英语,但她的目标是考上家乡的正式教师,立志培养更多的山区孩子成才!

虽然这过程可能还要面对很多困难,但我们一致认为姐姐积极的性格和满满的正能量一定会牵引她到达自己的梦想。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妹妹身上。从小内向排他的性格,到了中学进入青春期后,性格叛逆乖戾,奶奶姐姐的话都听不进去。

不想读书,几次寻死觅活,跟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混在一起,还未成年大了肚子,15岁辍学,早早荒废了学业,毁了原本有可能光明的前途。

如果说,这就是命运,那是什么决定了相同成长环境的两姐妹不一样的命运走向?

没错,性格决定命运。而不是原生家庭。

02  兄  弟

这是一对让我心情很沉重的兄弟。

让我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一个家庭。

当地的特困低保户。一家四口,母亲精神异常,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失去劳动能力。

父亲是一家之主,年逾花甲,一家人仅靠父亲做点农活,种点蔬菜维持生活。

两个孩子,刚资助的时候哥哥小学,弟弟还抱在怀里。

家,不能算是家。只是政府给的,借用别人家的一面墙用水泥砌成的一间边屋。

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方寸之地,各种衣物杂物随地堆放。起初连窗户都没有,因为没钱做。

△摄于两兄弟早期住处


也许穷人家的老大都比较懂事,哥哥不善言辞,腼腆安静,但一举一动很有分寸和礼貌。

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初中,正是长个的年龄,每次看望都能看到身高上的变化,感觉也没见几次,就已经长成一个瘦瘦高高的青少年了。

两兄弟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性格,弟弟就像是脱缰的野马,不受管束。和哥哥的内敛隐忍形成鲜明对比。

△摄于两兄弟后期住处


哥哥成绩一直也算中上水平,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后,因为家里供不起学费,不得已放弃学业,早早担负起为家庭减负的重任。

他听从父亲的建议,去当水电学徒,未满18岁跟着师傅到广东的建筑工地上做水电工,用汗水赚取微薄的收入,而此时同龄人正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接受着良好的教育。

然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对这个世界抱怨和失望,反而跟我说:

“姐姐,等我当上了包工头,我也和你们一样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那一刻,我真的是泪目了……

而弟弟,那个嗷嗷待哺的小娃现在已经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了,10岁不到的孩子,在别人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时候,他是那个放养在外的恣意撒欢的野孩子。

问他喜欢读书吗?回答是“不喜欢!”

虽然我们极力跟老父亲说,一定要让孩子读书,不然孩子今后无法在这个社会立足,家庭也不会再有改善的机会。

但是,孩子在学习的路上还能坚持多久,让人忧心忡忡。

然而,命运对这个贫穷的家庭确实太不公!就在几天前,我从哥哥那里得知,老父亲急性脑出血,躺在了医院急诊室的病床上。

这个家里唯一的男人倒下了,还有2个多月才正式18周岁的哥哥,再一次被命运推到了前线,从外地赶回,一个人在医院里为父亲奔忙,急匆匆的想办法为老父亲筹集医药费……

这样一个曾经因为1000多补习费向人借款的家庭,如今面对这样雪上加霜的打击,是何等的残酷?

而我们身边那些未满十八岁在校园里恣意挥洒青春,不懂苦难为何物的孩子,如何能体会这个世界另一端那个同龄人的心境?

这样的原生家庭,才是真正的苦难,才是一个孩子一辈子都很难摆脱的沉重负担!

03  好学生

前面提到的是两家确实特别困难的家庭。但在后期的资助中,也许是随着公益的普及和农村山区整体条件的提升,我们在这一带很难再找到特别贫困的家庭和孩子了。

有一个孩子给我很深的印象。这是学校辅导员特别推荐我们资助的一个学生,因为他品学兼优,家里还住着土胚房,很符合我们助学的条件。

第一次去探访,我就从这个孩子的眼神中读到了超越他年龄的成熟和压抑。

墙上贴满的是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的奖状,不是“三好学生”,就是各种标兵。很礼貌的招呼沏茶,并认真的与我们交流攀谈,一言一行都显得格外“懂事”。

他是家里的弟弟,今年小学六年级了,哥哥已经上初中。两兄弟明显弟弟比哥哥沉稳优秀。

家里不论是父亲还是奶奶,都对他赞不绝口,也好几次当着我们的面让他好好努力,不要辜负家人和好心人的帮助期望。这个懂事的孩子总是顺从的点着头应和着。

我感受到这个孩子内心沉重的压力,这份压力来自他强大的自尊心。

他表现出来的顺从和懂事,仿佛是在压抑内心并不太想受助的抵触,以及被寄予过高家庭希望所带来的无形压力。

也许这样的家庭相比之下没有明显的“贫穷”特质,但我总隐隐觉得这个孩子的内心会存在一定的缺失和冲撞,这样的心理对今后的成长和成年后的发展也将会有一种冥冥中的影响。

△这家的奶奶为我们煮茶叶蛋


上天并没有那么公平,当我们平日总是关注着老天对自己的不公,在自己画的圈圈里喜怒哀乐,怨天尤人的时候,可曾看到和我们同时空的平行世界里,还存在那么多连抱怨机会都没有的人。

做公益,真的有很多时候,有力不从心,有劲使不上的感觉。特别是看到那些反面例子之后。

在走访的过程中,看到的一双双眼睛,或羞涩、或隐忍、或锋利、或成熟,中间夹杂着的丝丝微表情,都让我们叹息,小小年纪的他们,承受了远超过他们年龄的负担和生活的压力,而他们的人生之路才刚起步。

面对未来,保持欢喜。这样的话不是谁都能轻松说起。

但我仍然希望他们都能如两姐妹的“姐姐”那样积极乐观,如两兄弟的“哥哥”那样勇敢担当,即使命运诸多不公,也能如杂草一般顽强生长,奋力出头。

而芸芸众生如我们,又有何值得矫情和抱怨?

不管是含着金钥匙降生,还是平凡的普罗大众,亦或是如草芥般无人看到的存在,

人生的长跑,最后还是取决于自己是否足够强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埋怨原生家庭,说真的我们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