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季:红山日出

文/王少明

红山位于我们居住城市的东部一隅,因其山上的岩石为红褐色而得名红山,山势险峻陡峭,树木丛生,对于这个城市来说,犹如一面遮风挡雨的屏障。城市因为有了山,才增添了几分厚重和灵气,平添了几分生机和情趣。

山上的石头大部分是微红色,也有小部分的石头是深红色。叶圣陶在游红山日记中如此写到:“次至市区东北不远之红山,其山甚小,大致比虎丘稍大,亦不甚红。山前有近年新辟之鱼池,将来拟再加点缀,杂之花木,使成风景区。于露轩中憩坐吃茶……”

当年在红山脚下,老舍、叶圣陶、梁思成等人游览红山公园时,老舍深为红山的美景触动,现场做了一首七言绝句;“塞上红山映碧池,茅亭望断柳丝丝。临风莫问秋消息,燕不思归花落迟“,引来一行人的拍手称赞。

其后,红山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山上的植被一直维护的很好的。尤其是在秋季,红色的山体上面覆盖着翠绿的树木,别有一番风景。

山间四时不同,景象也不同,却都有各自的一番趣味。春天的山上,青草冒芽,百鸟雀跃;夏天的山上,柳绿花红,热闹非凡;秋天五彩斑斓,蝉声阵阵;冬天白雪皑皑,静如天籁。一山之中,一沟一梁,一泉一溪,自成景观。

登山是否能到达山顶也不重要,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登山时的心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山间不知名的花朵在杂草中静静的开放着,亦或是树上偶然间出现的一只小松树,被声音打扰之后,就在树尖上,跳来跳去,转瞬不见踪影。

在山腰处的一小块开阔地,有几处躺椅,供行人休息之用,走累之时,可以躺于其上,仰视着蓝天,白云在移动时,慢慢的变化着形状,直立的大树仿佛有参天之状。

视角不同,景致就会不同。

以前每次登山,总是顺着那平坦而略显陡峭的油漆路上山,以至于路上的景物那样的熟悉,缺乏新鲜感。这次登山为了看日出,便起了个大早,并且选择了小路,有的地方根本就没路。在那树木中穿行,脚下是浅浅的积雪;遇到小的山头,就徒手爬过去,虽然清晨的光线不是很充足,但是脚下的路依稀可以看清,脚登着那微红的岩石,经历了长时间的攀登,到了山顶。

站在山顶上,等待着日出。北国的初冬,真可谓冰封千里,白茫茫一望无际。尤其站在山顶上,北风呼啸而过,也就理解了何谓彻骨的寒风了。在山上等待的时候,儿子的兴致也很高,在他的记忆里应该是第一次站在山上看日出。以前是站在楼顶上看过日出,起了个大早,但是城市里的空气在清晨宛若一道道薄雾,天空也不够澄明,视野也不够开阔,虽然是同样的日出,观看的体验却不是一样的。

天际慢慢现出了微微的红色,此时山上的光线已然变得很清晰起来。远处群山连绵,气势磅礴,与近处薄薄的清雪相得益彰,宛若画卷。随着天际边的红晕逐渐加深,红日逐渐的上升,远望去仿佛淡红色的火球,转眼之间,一轮红日就出现在东方的天际。

转身之间,发现红山在日出之光的映照下,越发显得深红而险峻。儿子兴奋的拿起手机拍起了照片,即使手冻得通红,也已浑然不觉。

当太阳整个越过山峰的时候,城市便处在了清晨的日光之中,我们也得转身投入到城市的生活之中。

于是不免觉得登山和人生也许有几分的相象。

正像诗人汪国真写的那样,“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人生也许就是在上山、下山、上山的过程中不断的曲折向前的。

无论面前的是多么巍峨的高山,只要迈出脚步,不忘初心,披荆斩棘的奋勇向前,终归会到达山顶,然后望向其他的山峰,便又飞奔而去。这也许是对人生很好的诠释。

通向一个又一个山顶的路途于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有人同行,还是一人默默独行,都不要忽视沿途的风景,因为沿途的风景才是登山的乐趣所在。

(2018.11)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四季:红山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