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秘密-注意力

今天下午,当我独处的时候,我开始观察我自己。

我发现,我会不由自主的想要迷失到各种“游戏,电影,音乐幻想,诗歌,艺术创作”里,我的注意力近乎是全身心的投入,整个身体,脑子,情感都投入进去等,如此的投入以至于达到忘我。

很多人会说,这些是专注,是流体验,是舒服的感觉。我不反对,但事实是,这几乎是一种任性的,放肆的沉迷,即便是读书,或者是研究与写作也是如此。并由于这样的沉浸,时常会产生大量的焦虑,不满与挑剔。为什么呢?

比如说,关于艺术创作,写诗或者绘画,每一笔下去与写出的每一句,都与想要的相差甚远,画完或写完后,都不停的修改,这个过程心灵的状态是痛苦的,挑剔的,不满的,总是试着去改变什么。所以从心灵学的角度来看,我是不处于当下的,是想到达某处,得到什么效果的焦虑状态,内心充斥着大量的挑剔与不满的思绪。

这种状态会进行迁移,这是令人困扰的。例如,会从寻找自己想要的作品效果,到寻找各种趣味的东西,在网上刷视频或者不停地玩游戏等。总之开始不停的“不愿意处于当下”,想要寻找一些“内容”,来填补自己。

这就是我对自己独处时的观察,会迷失到各种趣味中,透支自己的注意力,不是一时,而是持续的全身心的透支。自己会非常累,脑海中大量的情感与思维的内容。

我在想:听说孤独的人,容易依赖某些东西,极度的依恋着它,酒,游戏,性,情感,药,香烟等。是不是因为无聊与空洞呢,或许吧,那么,现在大部分人都应该孤独着,他们即便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依附。

嗯嗯,我不聊关于孤独的因素了,试着去探究一些更深的地方。

我在想:如果我持续的将注意力都转移到游戏上,转移到各种趣味中,是因为我很喜欢它们,还是我不喜欢“自己”?也就是说,我不接受此时此刻,对自己没有兴趣,或者几乎没有耐心给予自己的身体一些关注,不想与此时此刻相处,内心排斥它,然后总是想要到达某处。

从体验上看是这样的。这让我持续的处于焦虑中,我想那些艺术家或许也是如此的痛苦着,总是爱某些东西甚于自己,总是追随什么而不是自己。

我又在想:如果让自己停下来,感受自己的身体,觉察自己的情绪,倾听自己的思维,是不是就是对自己的关注,对自己的爱呢?因为太少关注自己,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自我关怀”。不是思维上的自我关心,而是整个身心都在感受自己,不再急于到达哪里,而是全然的感受此刻,“倾听”此刻,内心逐渐安宁,一种“我”的完整感慢慢浮现,心灵便没有理由的愉悦了起来。

注意力就是爱,关注就是爱,持续的与此刻契合,就深深地关注了自己,照顾刻自己。

当然我也在想:这样不全情的投入到另一个地方,是不会有“艺术品”,或者实现某些目标吧?那我要一直这样活着吗?

下次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灵的秘密-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