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中文之最魅美

圖片:智法居士

对对子,这种雅俗共赏的中文游戏,上至庙堂,下至江湖,既可出阳春白雪,也可见下里巴人。其精巧黠慧、简练生动若无学富五车的真材实料,也需丰富的阅历学养,否则面对绝妙上联,衹能做个吞了舌头的哑巴——至于网上各种恶搞玩梗、低俗粗鄙的对子,则不在此列。

儿时看电视曾为一副上联绝倒,下联一出,钦服之间,迅速在心中咀嚼了几遍,将这千古名对默记于心——也是我现在能记得的唯一名对:

上联:饥鷄盗稻童筒打

下联:暑鼠凉梁客咳惊

对对子,不仅上、下联意思要关联,平仄、字意、字音、字形的结构与解构都要求对仗工整,是以才特别凸显遣词用字的意趣。

譬如上面这一组玩的是三组同音字,下面这一组玩的是拆字格:

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

八目加贺,贺年贺月贺升平

而你以为对“独角兽”可以用“九尾狐”或“三脚猫”就肤浅了,因为“独”是形容词,并非数词,所以“比目鱼”才是完美下联。

又譬如回文加谐音的用法: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更有一“经典”骂人绝对,读来相当畅快:

稻梁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个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必问老子?

清华大学一九三二年的新生入学的国文试题由陈寅恪所出,题目极其简单,一篇文章,一个对联而已。

所出上联也简单,便是“孙行者”三个字。

和“独角兽”一样,若随便以三字人称应对,定失偏颇。

三个字里有名词、动词、虚词,考的是学生的中文水平:字与词性的应用、平仄对仗的能力,语藏之贫富并学生的条理思维。

尽管陈先生说他最理想的答案是“胡适之”,个人觉得“祖冲之”在平仄上更胜一筹。

囿于篇幅,对联之奇趣妙巧实非区区文笔能描摹一二,古诗文之中,亦多有高妙,多常读细品,必有所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对子——中文之最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