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录 | 《法治的细节》(2)

今天读罗翔老师《法治的细节》中《在读书中超越有限的今生》一文,摘录了一些让我深有启发的句子,写点自己的体会。

我们因为无知而读书,读书又让我们真正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是因为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

“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正因为读书,才让我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在吸取更多知识之后,更加明白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虚心求知的态度。而不是觉得比他人博学而变得傲慢,而觉得有优越感,读书也不过是消耗时间的一种方式,并不会比看小视频的人更加高贵。而加入产生这种优越感,恰恰走入了读书的误区,显得自己更加的浅薄。知识永无止境,时刻保持谦逊。


罗翔老师在文中谈到读书的四种境界。分别是:在书籍中逃避世界在书籍中营造世界在书籍中理解世界在书籍中超越世界

在书籍中逃避世界

一个在购物节通宵购物的人,和一个读一夜书的人,难道不都是带着暂时的兴奋,和事后的疲倦,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逃避可能有用,但现实世界的困境并不会因为逃避而消失。

读书可以暂时地离开现实,文字里也有描述现实的记录,还是离不开现实的生活,这样做可以加强对现实的理解。所以读书还是为了回归现实吧。但其实短暂的逃离(不是逃避)还是可以接受的,在书中重新积攒一些希望与勇气,再去面对这个不那么美好的世界。

在书籍中营造世界

当你像鸵鸟一样,把脑袋埋进书籍的沙土之中,这个世界并不真正变得完美。这种营造的美并不真实,而且带有强烈的虚伪和自我欺骗。

想象我以前也是,读武侠小说经常就把自己带入到情节中的快意恩仇,把自己当作是大侠,除暴安良,嫉恶如仇,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现实世界不完美,就在书中构建一个完美的世界,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世界。然而,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我的世界,而并不关心真实世界中他人真实的苦楚,我们的阅读还有意义吗?这需要我们反思。

在书籍中理解世界

总之,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对你心灵的追问,都在帮助你反思自我、走出偏见,引发你思考那些自以为是的观念是否真的无懈可击。

读书是对自己固有思维的一种冲击,让自己可以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世界,书中任何一种矛盾的观点都可能引起我们的深思。看书会对自己有更深的自我觉察,从而逐渐完善我们的认知。反思自己,走出偏见,这很重要。

在书籍中超越世界

如果书籍无法赋予我们对抗黑暗的力量,那么,读书就毫无意义。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本质之后,却依旧热爱生活,在接受现世的不美好以后,却依旧拥抱现世,像能够拥抱美好的来世一样拥抱现世。一直抱着明天会比今天更好的心情,失败了不内耗,成功了不骄傲。


人类只有站在伟大的观念上,才能感到自己的高贵和价值。伟大的观念创造伟大的人类,我一直觉得,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不在大师,更不在大官,而在于伟大的观念。

所以读书的意义就在于改变我们的观念,构建我们的价值观。什么是伟大的观念?要能让自己感受到高贵和价值。

因此,我个人的读书体会,是尽力寻找共相和殊相的结合,这是我一生的追求。

……

我们需要拥有对普遍性的追求,因为唯有伟大的普遍才能抵御人世的无常,才能对抗每天的庸碌和琐碎,但是我们要尊重多元,共相和殊相能够在苏格拉底否定性的智慧中得到结合。这种否定的智慧让我们即便探究了真理的浩瀚,也不会独断和傲慢。我们越多地认识真理,只会让自己越多地谦卑,越多地尊重,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与光同尘。

共相是普遍性,偏重于一元论;而殊相是独特性,偏重于多元论。过分追求共相容易认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的真理,过于武断;而过分追求殊相又容易陷入相对主义,认为没有绝对的好坏,在虚无中消解意义。我们在读书中需要对两者进行兼顾,开阔自己的视野,才能不发生有失偏颇的理解。

我们无知,所以我们读书,我们读书,所以越承认自己的无知。

虽然读书的过程让自己越来越加深无知的感受,但是在读书时获取新知、接近真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快乐,读什么,读多少不重要,过程快乐才是我需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摘录 | 《法治的细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