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时间,你的生命也就没有存放之处
去年现在的我还会为了五块钱的优惠券,在京东淘宝,还有苏宁之间来回找。
甚至是几个月之前,我都会为了凑单而去思考,买什么更便宜。
大概是两个月前我给自己的时间强行定价,一个小时200块钱。
有了这个定价之后,我做所有事情都会按照这个价钱来进行衡量。比如为了省五块钱我去比价,去找优惠券值不值得,甚至是去生气,值不值得?
最开始完成这定价的时候,我还是会有焦虑,比如玩的时候。
之后我再次修订这个定价生效的范围,做自己不认同,或者没有价值而不得不做的事。这样做喜欢的事情,还有休息的时候,就不算在定价里面,也就不用担心。
■一个不珍惜自己时间的人,是很难珍惜别人的时间的
意识到这点,是在掌门谈话之后,我回来做反思。
你跟人交流时,心中有一个考核者的身份,你必然会面对考核。就会反复思忖,言不由心。
当时我跟别人聊天是有障碍的,我会反复思考这句话是不是符合场合,是不是会冒犯别人,是不是前后逻辑一致,每一句话都很费脑筋。
等我回来反思的时候,我发现这其实是教师和学生身份的设定。当你以教师和学生的身份来面对你跟你的交流对象的时候,就自然而然的不敢说随便说,想给出一个正确答案。
但如果你用一个同学的身份去交流的时候,你们是去共同探讨一个答案,并且找一个合理的解释,不在乎对错。
之后,我的交流问题好了很多。
所以当你以考核者的身份去考核别人的时候,你必然要面对别人的考核,因为身份的存在不是单一的。
■我试图解释一下,人与人最大的差别是认知差别
这件事是昨天意识到的。
如果一个人的基础设定是觉得别人有什么话都会跟你说,那么他在做决定的时候,就会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因为他知道,如果你感觉到不满意会跟他说的,你们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但如果你认定别人一个周前做的没有经过严格商讨的结论已经是最终结果了,不用再次确认,原地等待而错过什么。这个问题就是由你们没有达成共识造成的后果,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他的错。
你们都会很委屈。
再次解释一下,如果一个人的基础设定是自己的时间不值钱,他请求你帮忙的时候,也不会想着如何替你省时间,为你的时间付费。
你用时间就是金钱的基础设定来要求他,给他索要回报,这会产生问题:
他会觉得你很势利,你会觉得他不懂规矩。
■如果两个人的认知不匹配,交流成本会非常高
很显然,你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去为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而纠结很久。
当然,这是一个磨合过程,但如果基础设定是相似的,这个过程会很容易。
嗯,这个可以用来解释三观要一致吧~
所以,对重要的人有耐心,说出内心想法,而不是就假定——他是坏的,他不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