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狠的正确方式



今天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的其中一章,讲了曾国藩是如何打退重重困难建立起湘军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


因为湖南各县的会党、土匪势力不断崛起,湖南境内人心惶惶,急需稳定社会治安,所以41岁的曾国藩来到长沙兴办民兵团抵抗太平天国。


但当时的曾国藩做事太过于刚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常常越过其他官吏直接下达命令,导致当地的这些官吏对他恨之入骨。


比如,曾国藩一到长沙就大刀阔斧,在自己的公馆里开设了一个“审案局“。然后下令,凡有土匪、流氓、抢劫犯被抓获,不必经过其他各地官吏,直接由他处决。


这种方式抢了其他官吏们的饭碗,所以就惹恼了全省很多文官。


再比如,曾国藩创立军队时,每逢三日、八日就把军队召集到操场上演讲,给军队灌输孔孟之道和岳飞精神,教育他们忠君爱国,不得扰民。


这当然是好事儿,但问题是曾国藩又一次越过其他官吏,直接把他们的士兵也拉过来一起听演讲。


当时的长沙副将清德就不乐意了,带头闹事儿,结果曾国藩立刻给皇帝上了个折子,弹劾清德。然后清德的上司鲍起豹就生气了,鼓动军人闹事儿,差点砍了曾国藩。


堂堂二品大员被逼成这样,却没处讲理,这种难堪在整个大清朝上也不多见。可以想象出曾国藩当时被气成什么样。


然后曾国藩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带着自己招募的湘军前往僻静的衡阳。全省官员都看不起我,我不争一日之短长,等我在衡阳练成一支劲旅,打几个胜仗给他们看看。这才是挽回面子最好的办法。


曾国藩一个读书人,从来没打过仗。刚到衡阳时面临着五无:

无办公场所,无名正言顺的职权,无经验,无朋友帮忙,无制度保障(没钱)。面对这些困难,他居然全部克服,并真的打造出了一支一万七千人的队伍,与三万太平军死战,以少胜多。


这是太平军军兴以来清军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咸丰皇帝大喜过望,特命曾国藩除湖南巡抚一人之外,有权调遣整个湖南的文武百官。


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湖南的很多高官拥着一顶绿呢空轿,亲自来接曾国藩入城。骂他最凶的官吏徐有壬当晚单独拜会曾国藩,诚恳检讨过去的态度。


曾国藩的打掉牙血吞终于取得了胜利。他用自己的艰苦奋斗,成功挽回了面子。



通过曾国藩发狠的方式,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边人存在的一些问题。

工作中,受到同事的批评、排挤、勾心斗角,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实力确实太弱,为人处世太嫩,没有做出很大的成绩,不能服众,所以会被人挑战。


正确的发狠态度要像曾国藩一样,拼命做出业绩,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只有这样,领导及同事才会对自己刮目相看。


而不是不务正业,因为被同事得罪,整天在人际关系上耍心眼,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最终两败俱伤。


工作的本质是创造价值,是为了钱,为了更好的生活。


如果为了争人际关系的一时之快而忘记了创造价值这个核心,那就只能在中底层沦为办公室油子,始终被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缠绕,不会迈入更高的层次。


应了成龙说的那句话:“如果我们不自己挑战自己,就会有很多人来挑战我们。”这才是发狠的正确方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狠的正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