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讲讲互联网行业4大经典岗位之一——运营。如果你准备从事互联网行业或者已从业但时间不长,本文或许对你有一些启发。
1、运营是什么?
关于“运营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互联网运营从业者未必能说的清楚,因为运营真的是一件复杂度远超局外人想象的事。从微观上看,行业不同、产品形态不同以及产品所处阶段不同会产生各式各样的运营岗位,所做的事也存在很大差异。
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款产品,因业务类型的差异,面向的用户群和要解决的问题完全不一样,如金融、房产、物流、能源......
一款产品,因产品形态的差别,运营的方式也不同,如工具类、平台类、社交类、游戏类、电商类、内容类......
一款产品,因所处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运营侧重点不同,如一款刚上线的探索期产品和一款成熟型的产品......
即便目标和运营侧重点完全一致,为了实现同一个目的,运营具体可以采用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如为了搞定10万新增用户,可以策划一个事件,可以做一个效果投放,也可以发一堆软文......
以上几点基本决定了运营很可能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每一款产品在每一个时间节点上的运营策略如何制定以及工作内容如何规划,都需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思考。
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前提下,还要能够给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并通过一系列动作和具体手段令其生效,这恰恰是运营面临的最大挑战。
所以,运营到底是做什么的?我觉得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从宏观上看,即围绕一款互联网产品做开源(获取新用户)、节流(减少流失)、维持(提高用户活跃和留存)以及转付费。
以淘宝APP为例,围绕上述4个目标所做的运营工作如下图所示:
目前互联网行业内相对有一致共识的4大运营职能划分是: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和产品运营。虽然4大职能在岗位职责上有很大的不同,其本质都是围绕上述4个指标进行的运营手段。至于每个职能具体是做什么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看到这里,你还想做互联网运营吗?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运营工作的挑战性也是运营工作的有趣之处。正因为这些无处不在的变量,运营才会是一个“看似琐碎缺乏技术含量,实则深不见底”的事情,完成挑战的同时也能收获惊喜。
2、运营从业者的职业发展及薪资水平
初入行的运营会感觉像是打杂的,做的更多是执行或支持类的工作,目的性不强或者根本没有目的。如果你让自己一直处于这种状态,很容易变成一个打酱油的;而如果希望在这个方向有长远的发展,在你的职业生涯里大致可以规划以下2个阶段:
1~3年的职业生涯努力成为一个好的运营
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比如产品思维、目标和效率导向意识、流程化和精细化意识、回报后置意识等,详细说明可参考《运营之光》。
其次,在执行的工作中练好基本功,比如文案撰写、活动策划、数据分析、基础的PS、画原型图、写简单的产品需求等。金融行业的某些岗位还要求熟练掌握SQL。你不需要样样精通,但需要知道方法论,至少在内容生产、活动策划、用户维系、数据分析和策略制定等运营技能上积累一项能直接带来产出的硬技能。
3~8年的职业生涯努力成为一个顶尖的运营
一个顶尖的运营是能够做到以下几点的:
熟练运用各种常规和非常规运营手段;理解各种不同产品形态的运营侧重点;把握“连接产品和用户”这件事的整体节奏感;围绕产品价值和用户价值的提升建立一个可良性循环的生态闭环;建立起运营方对用户群体的相对影响力和控制力。
鉴于本人未达到这个段位就不发表过多的言论,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如果你有志于在这条道路上长远发展,这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方向。
一个优秀的运营要懂产品
产品和运营“大牛们”都说过一句话:好产品要懂运营,好运营也要懂产品。这句话是真理。之所以把这项能力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它贯穿于运营工作中,不管你运营哪种产品,具备这种思维去解决问题,会让你事半功倍。
掌握产品的思考方法和逻辑:能够从用户、需求、场景的角度甄别用户需求的必要性以及思考是否存在更好的解决方案;
有意识用产品的方式去解决运营的问题:拥有某种产品层面的思考,对当前存在的具体运营需求,如何借由一些产品机制的变化更好更有效地实现它,这样可以减少大量机械劳动,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出错率,从而把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更有产出的事情上;
懂得某些产品的逻辑、架构:可以帮助你降低与产品和研发沟通运营需求的成本;
从产品工作本质出发,更深入思考业务:有助于你在整个业务链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拿到业务环节中的话语权。
运营从业者的薪资水平
黄有璨老师在《运营之光》一书中对运营岗位薪资的划分还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基本上可以作为一线城市互联网运营从业者薪资的参考标准。具体情况综合个人能力、所处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行业会高于其他行业)以及公司性质(大厂还是小厂)决定。
北京北五环外,有一块叫做后厂村的土地,被誉为“中国硅谷”。这块远离北京市区的区域聚集了百度、腾讯、网易、新浪等互联网巨头公司,是“中国单位经济产出和智力密度最高的地方”,薪资水平应该会更高。
看到这样的薪资有没有很心动呢?毕竟放在全中国范围来看,月入过万算得上是高薪的门槛。腾讯理财通等机构发布的《2019国人工资报告》指出,工作10年以上的受访者中月薪过万人数比例仅为22.44%,也就是说,近8成人工作10年月薪没过万元。而在一线城市,互联网行业月入过万算是比较常见的收入水平。
看过抖音上一条比较火的视频,大意是说:拿着15K的月薪,晚上加班到11点半,半个月休息1天,压力大、迷茫。
据视频推测,作者应该是做电商运营。有意思的是评论区:大家纷纷表示羡慕,想转行。事实上,越是赚钱多的工作越不好做,互联网行业加班也是很常见的事。你眼里的好工作不一定适合你自己,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好好修炼内功。
互联网行业变化如此之快,让人既兴奋又不安,从业者需要始终保持好奇开放的心态,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判断总结和创新。如果只是纯粹出卖劳动力,结果可能是埋没了青春,被一批又一批便宜年轻的后继者抑或是人工智能替代掉。
3、运营从业者的职业信仰
所谓职业信仰就是在工作中对某种思想或精神的信奉。这种信仰可以为自己确立价值目标和前进方向。
有些产品本身具备某些“信仰”,比如,淘宝——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美团——帮助人们吃的更好,生活的更好。这种信仰也是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激励着个人和公司为之奋斗。
有些产品并没有明确的产品愿景,你只知道做什么,并不清晰为什么工作,在这个意识下,运营工作很可能是在用户面前按部就班地执行、看转化、看数据,然后一点点追着数据往上走。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麻木。
任何一项业务都需要具备用户、产品和运营,而运营作为产品和用户价值的连接者,如果只是等着产品去赋予价值,未免太被动了。所以,做运营需要具备自己的职业“信仰”。它是你的工作除去经济属性后的意义所在,是让你认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后仍然保持工作激情的驱动力。
这种“信仰”内涵大致是这样的:
你需要相信一些东西,相信你和你的用户可以成为朋友,你则可以通过一系列“价值创造”式的努力,建立你和你朋友之间的默契;
你得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且经由你的一系列努力把很多人和事连接在一起后,你可以在你与用户之间创造这种美好;
而你最应该相信的就是,把我可能得到的潜在回报先丢到一边,只专注于为用户们去创造出来一些令他们惊喜的价值,真正把你的用户作为你身边真实的朋友对待,这种“回报后置”的行事方式终会为你赢得更多的回报。
而做运营最大的乐趣在于能以自己为杠杆,为用户创造价值并传递价值,撬动成千上万人的愉悦和满足。这种情感层面的满足感会帮助你走的更远。
PS:
这篇文章在于让大家对运营有基本的认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如果没看明白,小编就回去面壁~
如果大家对运营还有其他疑问,欢迎留言探讨,小编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查看更多干货和趣事,可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互联网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