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号石西珍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善解人意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虽然涉及很多心理学内容,但是没有想象中的晦涩难懂。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和故事深入人心。可是近来,读着这些言语,我的内心却产生了恐惧,惭愧之情越来越强烈。

      最近,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慢慢地迷失了方向,离初心渐行渐远。读了第31——36章,我不禁问自己:我是一名好老师吗?我做教师合格吗?面临着马上到来的期末测试,我能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内在的焦虑、担心。我怕学生发挥不好,怕结果是我无法承受的。我怕丢失了自己的颜面,怕别人说我是一个无能的老师或者说怕自己丢失了已经得到的鲜花和掌声。人啊!这个贪婪的动物,总是为自己着想,总要想法设法去追逐自己的利益。

        当我被名利所牵制时,人性渐渐被淹没。面对学生,眼睛里、脑子里想的全是分数和成绩。看着那些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的学生,我会火冒三丈。我理所应当地认为,都到现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比认真学习更重要的呢?那些一次又一次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换来的是一次次的指责和批评;对于陈佳硕和司英阔这样丢三落四的孩子,过多的警告只能让他们犯错率升高,根本无法帮助他们改变自己;陈佳音、薛佳航的错误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原谅的……可是,面对他们为什么不是温暖、善解人意的话语,而是凶狠的眼神、冷漠的表情。这样的教师在学生眼里应该是不可理喻吧,冷漠得让人不敢接近。起初,学生可能会害怕、恐惧,可是,慢慢地,他们却不以为然,甚至是对抗。他们用不屑的眼神、无所谓的态度来警告老师,此路不通。

        我到底丢失了什么?丢失了善解人意的心,那颗纯洁、美好的心已经被污染了。“忍不住”不能成为发脾气的借口,追根到底是太自私,不肯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不肯面对眼前的痛苦,不想主动吃苦。怎么让积极的想法作为自己心中的“图形”,让消极的想法掩藏在“背景”中,使它“搁浅”?唯有重拾“善解人意”。

        “作为教育者,一直‘想着他的好’确实很难,特别是面对捣乱的,说谎的等等所谓的问题学生时。当你对学生的恶作剧恼羞成怒时,当对学生充满怨言时,是否应该转变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从学生的缺点上面转移到学生的优点上面,再重新思考一下问题?”重新审视问题,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看到自己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唯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才能做到。善解人意是相互影响的,当我们善意地对待学生,他们心底的善也会被唤醒,以他们的善回馈我们。师生之间这种微妙的情感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样也会减轻我们的精神压力,使我们在工作中体会到幸福与愉悦。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当然,对待学生还需要智慧,文中案例中聪明的妈妈就是利用了“心理加减法”让一个厌烦英语的孩子喜欢上英语。我们在教育中又能运用那些智慧呢?面对那些不愿意学习的孩子除了唠叨、说教,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愿不愿意为了帮助学生而付出努力?

        善解人意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德行。时刻保持内心的善,心灵之花会永不凋零!

你可能感兴趣的:(2号石西珍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后感 善解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