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愁最痛,何以解忧?

近来看了一本篇幅比较短的书,书名叫做《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所著。

从第一封信“谈读书”就已然被深深震撼,看到第二封 “谈动” 更让我拍案叫绝。

由于自己的生活正处于低谷,各种愁苦每天萦绕在心。

读到这一篇便觉得云开月明,一种自我疗愈的动力正在觉醒。

01.

尽管信中所指是十八九岁的青年,但那种颓唐沮丧的病态就是当下我的状态。

今年遭遇了诸多坎坷,经历了不少失败,也有重要的人离开,生活的不如意一度让我行走在抑郁的悬崖边,稍有不慎就会掉下深渊。

后来无意间看了《人生的智慧》,了解到叔本华那比较悲观的人生哲学:

我们生来就是要尝遍磨难,人活着不是在追求快乐,而是在尽量避免痛苦。

那并不是一种厌世主义,只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

当我看透了这一点时,便时刻做好了准备,不会再轻易地为下一个打击感到剧烈的痛苦。

伏尔泰说:快乐只是一场梦,痛苦却是真实的。

然而那也只是一种提防,一种期待的降低,一种人性的抗拒,而没有给出一条如何面对人性的方法。

朱光潜在信中对年轻人看的很准,作为一个没有多少生活阅历的青年,很难参悟那些哲学家花了一辈子时间凝结成的思想,而大部分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顺从情绪,顺从人性,顺从自然的规律。

所以我们还是会为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或者是人生尺度上的小事,在某一阵子陷入愁苦的沼泽,会失望、会焦虑、会恼怒、会忧愁。

重要的是,顺从人性没有什么错,人性就是万事万物的规律之一,顺从它才能得到发展,抗拒它只能走向毁灭。

聪明的做法,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02.

那愁和动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不得不复习一下高中政治课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世界上所有物质的规律,所谓人不能同时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就是这个道理。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句话中最核心的两个字不是高和低,而是流和走,动力和生机是蕴含在所有事物中的本质属性。

人,不过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罢了,所以朱老在信中写道:

人生来好动,好发展,好创造。

能动,能发展,能创造,便是顺从自然,便能享受快乐;

不动,不发展,不创造,便是摧残生机,便不免感觉烦恼。

不妨想一想我们不快乐时喜欢说的那些词:抑郁、苦闷、心塞、不快、沮丧。

而我们快乐时常常会说:爽快、舒畅、激动、欢腾、快活。

我们感到烦恼就是因为抑制了人性中的动能,而感到开心则是人性中的动能得到了释放。

一旦认识到了这一点,解决烦恼就像开闸放水一样,把心中压抑的那些情绪通通释放出来就可以得到解决。


03.

可惜谈及释放,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只是 —— 发泄。

比如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找个合适的机会大醉一次,或者去跳伞去蹦极,去做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只是为了让自己去叫去疯。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说的就是唯有狂饮方能解脱。

事实上做这些事情确实有所帮助,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常常在各种电影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情节。

然而,我认为身体上的运动只能暂时缓解心中的压抑,只能解决生活中的小烦恼。

就好像在球场上浑汗如雨的你,决然不会因为昨日领导的一句工作上的批评而失去水准。

平日里我们去跑步去健身,或者去K歌去找刺激,这些看起来是放松娱乐的活动其实就是在排解工作中生活中的小麻烦,把积压在心头的阴霾一点点散去。

但那些人生中刻骨铭心的重大时刻,例如职业选择时的迷茫焦虑,爱人背叛时的愤怒悔恨,亲人离世时的悲痛欲绝,绝不是可以靠一次买醉或一次嚎啕就能够轻易解决的。

歌德少时因失恋而想自杀,幸而他的文机动了,埋头两礼拜著成一部《少年维特之烦恼》,书成了,他的气也泄了,自杀的念头也打消了。

愈是刺痛灵魂的痛苦,愈是要唤醒灵魂的生命力,那黑色的生命力。

当你滑落至前所未有的谷底,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也没有什么能让你的痛苦再多一分。

这时便是你豁出去,干自己真正想干的事情的最佳时机。

不是刷刷抖音打打游戏,而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也就是采铜说的那些半衰期较长的事情,比如学画画,学吉他,学健身,读各种书,写各种东西。

现在的我一有时间就不断的看书,不断的写作,在充实中享受心流的状态,时常忘记睡觉,忘记吃饭。

不论是对过去的懊悔,还是对未来的焦虑,根本就没有侵蚀我大脑的机会。

并不是一定要读书写作,每个人的志趣各异,但请一定找到那件你真正热爱的事情。

郑重的去做,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它,自觉而专注的投入。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沉浸其中,并从中找回自信。

也唯有如此,才能配合时间的助攻,真正放下过去,让烦恼过眼烟云。

否则,若是一味让自己瞎忙瞎动,那不是烦恼的解药,而只是暂时的麻药。


04.

如果你对自己稍有观察,就会发现人性还有一个特点:

我们越是忙就越会做好各种事情,越能不顾一切抓住时间的碎片,而越是闲则越容易伤春悲秋,滋生不必要的闲愁,干啥啥拖延。

我每天下班后总能抓住难得的闲暇写一点东西,而到了休息日却一整天都写不完一篇文章。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如果你是一个老板,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交给公司最忙的那个人去做,反而做的更好。

如果你很长一段时间不运动,被朋友拉到操场或健身房,要你跑个两公里简直会要了你的命,但你跑了几圈后就会发现,那快感,根本停不下来。

这就是动和静的惯性。

05.

我很庆幸自己一个偏爱安静的人,无比珍惜独处的闲暇时光,对很多无意义的社交和喧嚣避之不及,由此可以自由舒适地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读了朱老给青年的信件后,我发现我的生活方式容易掉进静止的惯性中去,所以时常郁郁寡欢,少了年轻人该有的那些朝气和活力。

但我并不觉得喜爱独处和运动的自然规律有冲突。

一群人有一群人的活动,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活动,我用键盘敲下的每一个字,都是我的灵魂在律动。

所以只要我的大脑仍在思考,手指仍在书写,我就能生生不息。

最后,也用朱老在信中的结尾来结尾:

朋友,闲愁最苦!

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

何以解忧?

说动就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愁最痛,何以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