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与“好孩子”

我一直认为,家有“熊孩子”是件很悲催的事情。这里的“熊孩子”是指不讲道理、总给大人找茬的孩子。“好孩子”则是讲道理的乖孩子。

家里的“熊孩子”,学校里的“好孩子”

先讲讲我家孩子的故事。

在我眼中,我家的孩子是个“熊孩子”。无论让他干什么,经常会装作没听见。让他写作业、看书的时候,常常会拖拖拉拉。闹着要休息。而看电视的时候,眼睛眨也不眨地,看一个小时都不累。平时也是各种调皮,经常和大人顶嘴。我常常感到苦恼,感叹教育孩子绝非易事。和孩子好好相处,一起成长,真的是个痛并快乐着的事情。

而在学校里,在老师眼中,他是个懂事的乖孩子。经常会自发地帮助同学。课堂作业也能够及时、认真地完成。

为什么老师眼中的“小天使”,在我眼中就是一个令人苦恼的“小魔头”呢?

满满的时间表

这个故事是闺蜜的故事。她家孩子写作业非常拖拉,总是等到她回家才写作业。有一天晚上,都快11点了,她还在监督孩子写作业。
仔细一问,才知道学校已经放假了。他白天在托管班,晚上回家才做作业。闺蜜给孩子安排了满满的时间表。

我看了时间表后,吓了一跳。朗读、写字、跳绳、学英语等,一点儿玩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换了是我们,这样的工作谁能受得了啊?如果是我们去执行这些任务,恐怕都未必能完成。难怪孩子拖拖拉拉,不愿写呢。

但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太多的压力。

儿童本位

“熊孩子”与“好孩子”都是站在做父母的角度,去评判孩子。
我们需要换位思考,由“成人本位”转换成“儿童本位”。

儿童本位是伟大的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在《童年的秘密》中提出的。

儿童本位就是从儿童的眼光看教育。以往的教育大都是用成人的眼光看教育,认为“儿童需要成人的教育”,这就是“成人本位”,蒙台梭利发现,回归儿童本位,传统教育的很多困境将迎刃而解。

我们站在儿童本位去看孩子,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进而更好地与孩子相处。比如,孩子装作没听见我们的话,也许是没听懂,也许是他正在专心地玩,被我们打断了。而我闺蜜的孩子之所以拖拖拉拉,很可能是因为妈妈给他安排的时间表太满了。其实是在强迫他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要真正做到以儿童本位去思考问题,确实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利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不停去觉察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经常想想,如何能不强迫孩子,培养孩子自发地做一件事情的热情。

总之,很多问题看似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错了。孩子是一面镜子,帮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祝每一个“熊孩子”都能变成“好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熊孩子”与“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