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风”,更有“骨”。
风是风度、气质,它是一种流动而充沛的情感表现,是优雅自洽的,中国主张的圆融、中庸之道哲学,就是风的诠释。
骨是内心坚定不移的力量,是骨子里的顽强,是走得慢但从未后退的信念,是支撑中国人成长的核心。
为什么说中国人最能体现“风骨”呢?
刀叉的出现是为了方便切割大块肉食,本质上还是原始人茹毛饮血的级别,而筷子的出现则是把文明提升了一个维度。
由于食物变得精细了,中国人现今普遍使用筷子,这让用餐姿态变得更优雅了,这就是无形的“风”。
在我眼里,外国人是快速而粗浅的,中国人则是低调又坚韧。不像纸片人单薄而空无一物,中国人是丰满的、真实的、稳中求变的,因为有礼仪渗透着,有道德约束着,这就是无形的“骨”。
中国人很讲究“气”,气是内源的发散。地水火风,气就是风。说一个人的消散,就是地水火风四大的散失,先是地(骨骼),后水(津液),后火(温度),最后才是风(气)。
因此中国人修炼丹道,最注重气机,气幻化成的各种外现,就是风。你看一个人的气质很不错,那都是内在气机平衡的体现。
六爻八卦,是道的智慧,无一不在洞悉本源。易经是统一中寻变化,变化中寻统一,卜卦流程十分复杂,需要通过多维度测算与解析。这也是中国人的保守主义,稳定而准确,从不粗莽定论。
卦爻是由内向外、由下向上画的,这也说明了中国的“重骨”思想,所有事物都得回归本质,符合天地流变之根本。
中国人兼具灵气与自然的野性,而外国人只有野性,差一点的可以说野蛮,没有灵气与秀气。
你看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多是含蓄而有内涵的,即便是豪放派诗词,也是点到即止,绝不情绪泛滥,显得余韵悠长。
你看《雨巷》里那句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只有中国文学才有的诗意。情绪本来浓重,却又采用平素之语淡化了去表达,这种“隔”反而更加深了情感的厚度,骨意尽显。
如隔帘看花,花就变得没那么真实、没那么粗糙了,是一个梦境般的隐隐留白,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里的神已经出来了,不浮于表面,是只能意会却又不能言传的。
外国一般都是咆哮型选手,有一说一,没有矜持收敛的距离感,而没有距离感就没有美。
水墨书法里的“绵裹铁”,是能看到正中的一道黑线的,旁边则是被清淡的水墨包围,那是运笔时的力度拿捏、内心思想体现。
这种艺术表现就是有骨(思想)的,风(情感)只是外化的形象,便于让人理解和代入。就像水果再清甜软糯,还是会有果核,这个核就和骨一样,柔中带刚。
这便是最好的姿态,只要有骨节支撑着,就不会显得空洞。
再看中国人喜爱的玉和竹。
玉温润,需要反复打磨才能成就自身的无暇,怪不得都说君子佩玉、美人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竹清雅,不喧夺人世,悄悄拔高,独自生长,完美对应了中国人的高风亮节、低调前进。
这一切,都是风骨的表现。
抗日地下党女兵,把36种酷刑尝了个遍都宁死不屈,这也是中国人骨子里的精神气概。
而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其他国家屠杀中国人的凶狠堪比野兽,占上风时就使尽力气,从来不留后路。
而中国对待战俘却有如邻友,尊重每个人的生命权,善待他们并释放回国。这也是一种“骨”,无关乎胆小懦弱,而是尽仁义之事,不被任何仇恨左右到自己刚正的气节。
现今,中国面对国外的质疑,沉默是最有力的还击。有些东西不是大声就可以的,多少屈辱隐忍了下来,才造就出完整的国土、统一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三两句言论就能够轻易破坏的。
再看此次的新冠疫情,中国连90岁的老人都尽力救护,不放弃每一条生命,这就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体现,是一种风骨。
反观国外,各种拔呼吸机、放弃老人、群体免疫的行为,真是让人瘆得慌。
很多人说90后、0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不这么认为。疫情期间,多少年轻的医护人员自发参与战斗,这是一大群90后在守护着中国。
我认为中国新生代是不会垮掉的,因为中国的大环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风骨自小就存在于他们的血液里。
最后引用一下鲁迅先生的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中国人的风骨是长存的。
想看更多原创内容,欢迎私信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