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位父亲的沟通实录——PET父母效能训练后记

另一位孩子与家长的协议书

跟这个班的家长朋友共同学习《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已经一年多了,每两周一次,每次两个多小时。事实上关于PET的理念,父母们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践行不易。很多家长朋友在看到效果后,还是觉得很麻烦而选择回到之前的家庭教育模式上。三个月前在一位家长寻求帮助并协助他们亲子之间完成了一次有效的协议后,我更加坚定了要在家长们中间倡导PET父母效能的实施,以保证家庭教育能够有效并能够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

其实,PET父母效能训练,主要是帮助家长学习掌握亲子沟通的有效方法的。这里面针对问题区的划分、如何倾听、如何面质、怎样与孩子达成协议等方法阐述的非常清晰。而中国家长受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影响,首先无法正确对待孩子,普遍将孩子“物化”,始终保持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中国的孩子小时候无能力反抗,只好逆来顺受,等到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于是会出现各种彻头彻尾的反抗,这时的父母又无能为力了,于是就用“叛逆期”来给孩子贴标签。我的导师说的好:“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叛逆期,因为无逆可判啊!为什么会叛逆?因为无法正确表达诉求啊!”是的,当孩子的正当、不正当的诉求都可以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表达时,孩子还判什么呢?父母效能训练就是要让父母改变观念,给孩子表达诉求的机会、渠道和引导孩子表达的方法。掌握这一点十分重要。

下面是一位断断续续学习了PET父母效能训练的父亲在跟12岁的儿子进行了沟通协商后,达成了一个协议,父亲希望我作为他们亲子协议的见证人,让孩子将协议拿来给我签字。看到协议后,跟孩子做了一个简单的沟通,孩子表示接受这个协议并完全遵守,我还是不死心,希望这位父亲能够做得更好,改得更彻底。于是有了下面的沟通——

小周,您好!已经看到您和孩子的协议,非常感谢您的信任!但我暂时没有签字。现想就我的一些想法与您讨论。上图是我帮助Z妈妈与孩子做的协议,您先看看。然后我再谈谈我对您的协议的看法。

事实上,那天晚上回来的路上和多多聊的过程中,已经发现如下的问题:一是你们将孩子物化到了孩子认为那是正常的,并且接受了这样的现状。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也是目前您看不到后果会觉得安心的一个定时炸弹,或者从另一个方面讲,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这可能会导致在初二、初三之后,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时的全线反攻,那时你们的亲子关系可能会陷入一个很尴尬和难以沟通缓和的境地。或者就是让孩子完全进入这样的“体制化”的无自我的状态。无论哪一种都是我不希望看到的。也许我是杞人忧天啦。二是多多的很多想法还是孩子的想法,并不涉及真正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是说,因为时时事事处处都受制于你们,孩子已经丧失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这也是很可怕的后果。所以,父母的适时地放手、给予孩子必要的自主很重要。

看到你们的协议,我的感受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不平等的协议。跟多多侧面谈了谈,孩子还是认可的。又一次验证了我上面的那个担忧的问题。所以,我想建议你能否考虑在协议的措辞上再修改一下,把父母高高在上的那种优越感尽可能地改善一下。多多是个男孩子,将来是要开创自己一番天地的,首先要让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就是我们做父母的要平等地对待他。您的协议中用了很多诸如“不管”、“坚决”、“不论”、“不准”等等的词语。如果您是乙方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PET父母效能训练中有一个原则是:不预设后果,也就是不跟孩子讨论如果做不到怎么办?因为孩子如果做不到,是因为协议有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再次协商修改的。

Z的协议中那个坚持300天的内容,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我当时跟孩子反复确认了,我甚至提议将那个时间缩短到100天或者50天,如果觉得不合理可以再次协商修改,但是那个孩子自己认定了,所以就那样写上了。后来回访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孩子坚持的还不错不错。偶尔做个小调整,也是在先协商的基础上的调整,基本是不违反这个协议。妈妈也知道了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让步。因此执行协议几个月来,一直效果良好。所以,关于与孩子协议的问题,和其他问题一样,是无法实现一劳永逸的,是需要不断趋于合理的。你说对吗?

另外,PET父母效能训练中也谈到,与孩子协议解决问题,一次只针对一个问题,而你们的协议中涉及了好几个问题,包括:锻炼、学习、作业、家务、个人卫生习惯等,并将玩手机作为奖励。且不说解决的问题太多,并不利于帮助孩子培养习惯,固化习惯。单就那个奖励来说,也是违反了奖励原则的,这就如同告知吸毒的人,如果能够按照我的要求做,就可以奖励一些毒品一样。我们管控手机的目的是让孩子增强自控能力,而您的奖励又回到了手机上,是鼓励他玩手机的,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的地方吗?

我觉得这个协议还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特别是,在协议过程中,作为本来具备优越感的父母一方,应该引导孩子充分表达自己,表达自己的愿望,而不是为了能够玩手机就匆匆答允,结果孩子内心里还有很多不满或者迷茫。您说呢?

家长回馈:谢谢杨老师,是我考虑欠妥了,总想控制孩子,再修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一位父亲的沟通实录——PET父母效能训练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