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七国才出一门》

        我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会问我,你的术数都是从哪里学来的,有没有师父教授?你这么年轻,术数学了多少年了?

        今天,我正好来详细的说一说我技艺的出处。首先明确一点,我的所有技艺都是源于兵家典籍。兵家,就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兵家,代表人物就是孙吴子。有人会说,《孙子》、《吴子》我们也读过,也没有找到你所说的术数与遁甲呀!

呵呵呵

        如果,你的意识当中兵家,仅仅只是《孙子》、《吴子》。那么,你就该去好好度娘一下,兵家的概念以及兵家所有流传下来的典籍。我这里并不是贬低《孙子》、《吴子》的价值,而是这些仅仅是兵家的入门指导思想(就像学英语要从音标开始一样),具体的实践运用如果不了解,那么肯定就是纸上谈兵没有意义。


        下面,我略微来介绍一下兵家的起源。兵家,即专门研究军事战争为主的派别,在古代战争中,多为农民武装械斗,按常规思维,那就是人越多,械斗的武器越多,赢得胜利的机会就越大。而兵家的理念正好相反,即如何实现人少、武器匮乏的情况下,来夺取最终的胜利,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实现以少胜多。

        淝水之战之所以载入史册,就是因为完美的诠释了兵家以少胜多的理念。但这不是第一次,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这一理念的战争,应该是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任何一本书中记载,蚩尤的形象都是,人马强壮、武器精良,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历史选择了黄帝轩辕氏,并不是因为轩辕氏天命所归。而是,黄帝轩辕氏掌握了以少胜多的兵家核心思想。

        那么,这核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己方的队伍组织形式是否达到令行禁止,后勤辎重的供应以及部署,通常也被称作运筹帷幄;第二,就是借助天时地利人和对敌进行精确打击,这其中就包括各种各样的战术、阵法、间谍、情报等内容,记载于《阴符经》。而这就是三式术数的起源,奇门遁甲、大六壬、太乙术,无不源于此书。

        由于年代的久远很多古兵法都已失传,这失传的仅仅是文字的载体。而技法则是会代代传承下去。就好比农民种田,并没有很多典籍和文献的记载,即便有文字记载,普通的农民也目不识丁,但是农民依然会具备耕种的技艺。就像孔夫子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下面来说说兵家一些相关典籍:

基础篇:《孙子》、《吴子》、《六韬》

中级篇:《武经七书》中的《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等

高级篇:《武备志》

        术数大六壬,历来为兵家所重视。如六壬名家陈公献,便是武人世家出身,精于兵法术数。学兵不识六壬,如种田不识苗圃。

你可能感兴趣的:(《兵家七国才出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