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沈从文

这是一篇极短的文章,短到可以当作课文来用。但里面的人物行为又不宜为少年所知仿,所以落得个文学经典,18岁以后方可深探。

文章主要讲的是旧时代压迫,基层民不聊生。农村男子娶了妻子后,大多都让妻子去城里船上“接客”挣钱,勉强度日。

男主妻子‘老七’也不例外,为养活在农村耕种的丈夫,她辛勤接客。一日,男主去城中看望妻子,看到有了城市气息的妻子反而有些手足无措,妻子也无忘本之意,善待丈夫,煮饭做菜买东西,面面俱到。

在城中逗留期间,丈夫躲在船舱亲眼看到妻子接客,也擅自贬低自己将别人的言语奉为恩赐。直到后来,两个副官醉酒闯入妻子的接客船闹事,妻子又用肉体平息了事端。

丈夫越来越不能忍受这样的生活,只是像个小孩一样说要回去。结果第二天清晨,与老七同船的老鸨发现夫妻二人都离开了城市。

故事到此便结束了。

明明是很短的一篇文章,读完内心却很繁重。

文中只是写了老七,但谁都清楚,她只是贫苦人民的冰山一角。我钦佩她对丈夫的爱,哪怕代价是不去“爱”丈夫;如果不是爱,我也钦佩她骨子里的忠厚淳朴;又或许,那不是忠厚淳朴,那只是传统习俗的奴性,如果是奴性,我想我就不会有钦佩,而是有些怜悯了。

穷人的自尊一直都被踩在脚底,而穷人也没打算把它翻上鞋面。老七的丈夫以为水保是妻子的常客而感恩戴德、亲眼看见妻子接客而很快抚平内心波澜、有城里人说要一起喝酒便高兴得唱起了山歌……他的一切兴奋、快乐、荣耀都是建立在别人的恩赐之上,可笑的是,那些“恩赐”实际意义上却是侮辱。

沈老先生也终究内心柔软吧,老七的丈夫自尊开始觉醒。

当他把老七和老鸨给他的七块钱扔到地上并捂头痛哭时,他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与城里人平级的人,至少他不会再妄自低人一等,也不会再让妻子沦落风尘。

我不知道为什么沈老先生会把这篇文章命名为《丈夫》,是因为后来丈夫思想发生了觉醒,开始懂得保护心爱的人了吗?

我不清楚,在我看来,老七在文中一直是个牺牲者,她分得清生活与世俗,她美丽、镇定、识大体,最重要的是她不忘本,我很喜欢她,在我心里我已经把这篇文章标题篡改成了《妻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丈夫》——沈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