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好好学一下别人的成功经验,为什么那么难?

继贾会计之后,戴威成为了又一名被限制消费的出名创业者。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评论文章,是这么描述的:

当年戴威所以成功,归为五大点:

1、年轻,敢想敢干

2、自信,成事发动机

3、情怀,让事业插上翅膀

4、执着,心无旁骛

5、主控,乱局定盘星

他的ofo沦落成“老赖”,也归为五大点:

1、太年轻,不成熟

2、太过自信,错失良机

3、太情怀,就是背离商业的迂腐

4、太执着,一条道走到黑

5、主控意愿太强,太独

我就在想,如果没有后来,前5点的所谓成功是不是应该学习的?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学习他人的经验?

今天来思考一下。

01 你是否被光环效应忽悠过?

我们至少被以下的一种或多种模式忽悠过吧:

1、励志故事

从小开始,身边就充斥着各种名人励志故事,基本上都可以总结出一套“模式”:

出生上都是与我们无异的屌丝,甚至还有很多不如我们,例如罗斯福、霍金身体有残疾、奥巴马父母离异等等。

能力上被人嘲笑,什么爱因斯坦3岁不会说话,爱迪生12岁不会阅读等,马云早年被人嘲笑的次数或许跟今天赚的钱一样多。

然后他们的成长是这样的:

有的是超人,不玩不睡觉,付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有的独具慧眼,在战略上做出与众不同的决策;

有的胆略过人,不给自己留后路,敢于孤注一掷;

有的是打不死的小强,经过多少次失败依然能爬起来满血...

总之都是各种反人类的模式。

这类故事典型的问题就是”幸存者偏误“:只分析成功的案例,忽略反面的案例。难道那些失败的创业者就不努力?难道他们就没有坚持?

2、鸡汤鸡血

若干年前,有位讲成功学的陈老师红极一时,以量产鸡血鸡汤出名,自称总结出一套成功理论,我随便Copy几条法则:

”成功很简单,只要方法正确“

”只要你把成功的方法不断地运用,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成功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按部就班“

”做好每件小事情“

”一个人的成就不在于他拥有什么,在于他对社会有多少帮助“

关键的是,陈老师总结了那么多成功法则,就是不知道他自己是不是按照这样的法则成功的?上面的法则是不是应该要加上一条“较强的表达和忽悠技巧”?

后来,某企业家怼了陈老师,说自己不知道怎么定义成功,只知道不断分析别人的失败。

3、名人发言

当然,这位企业家成名后也是口无遮拦,看看他说给创业者的一些话:

“我招人从来不看学历,如果看学历,当年xx成立的xx个合伙人,放到如今来看一个都进不了公司”

“什么是失败?放弃就是最大的失败”

“一个好的东西往往是说不清楚的,说得清楚的往往不是好东西!”

“这世界最不可靠的东西就是关系。”

“免费是世界上最昂贵的东西。”

......

虽然断章取义,但试想创业者如果把以上当成创业宝典,不知道到现在他们的公司是否还健在。

其实这位企业家不如讲讲如何用三寸不烂之舌,把那些自己都说不清的”好东西“忽悠起来的技巧,我看很实用。

虽然言语有些得罪,还是很服他的能力。

4、事后诸葛亮

前面几类还比较容易识别,这种类型最容易让人入坑,这些事后诸葛亮式的管理分析师,虽然预测能力堪忧,但是却很善于在名人成功后找理由,甚至连名人的一些日常普通习惯特征,都能成为成功的理由。

典型的案例就是一开始关于戴威的描述。

我的一个名人同学每次看到群里有人转发关于他的文章,总会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再加上小编的臆想和推测“。

02 别人的成功经验可能与你无关

看看这位老兄在TED上的分享,比上面提到的那些模式强多了。

Bill Gross,Idealab 的创始人,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也是学他的吧。

“我 12 岁就开始创业,当时,我在初中学校的公交车站卖糖果;到了高中,我开始自己做太阳能设备;大学时,我又做扬声器。而当我大学毕业,我开始创建软件公司,然后大概是在 20 年前,我创立了 Idealab,之后二十年,Idealab 共产生过 100 多家公司,其中很多获得成功,也有很多失败得很难看,我们从这些失败中学到了很多。”

Gross通过五大因素来思考公司的发展:想法(Idea)、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融资(Funding)、团队和执行力(Team/Execution)、时机(Timing)。研究样本包括100个IdeaLab的公司,以及 100 个非 IdeaLab 公司。

研究结果如下:

来自TED视频截图


我们看到,看上去最不起眼的Timing(时机),却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也不认为Bill Gross的模型就肯定正确,Timing(时机)本就不是一个稳定的因素,有运气、巧合等偶然因素,是一个不太可量化的因素。

但是不管怎样,他至少用了较为全面的统计样本,从更多的维度来分析。

如果别人的成功中”时机“占有很大因素,意味着别人的成功到我这不好使了。

我们可以复制别人的一个思维、一个行为,但是无法复制他那些没有公开的思维和行为,更无法复制他所在的时机、环境和运气。而恰恰那些不好复制的才是他们真正成功的关键点,甚至有些是他们成名的绝招,而那些名人对这些是很少公开提的。

03 用生物学的视角看待成功

这里用物理视角和生物视角的区别来描述商业职场的因素,或许能得到一些答案。

物理学视角把世界理解为一个物理概念,期望从中找到规律,并推出物理公式来描述世界,这确实是很符合人类的习惯,因为只要找到确定的规律,我们就能进入舒适区。否则,总是惶惶找不到规律,那么生活怎么可能有幸福感?

但是,商业世界的规律偏偏就不是物理视角那么简单,要测量的因素太多,比如阿里的成功,需要能带来救命基金的蔡崇信,要赶上宽带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机,要处在中国这样的人口红利大国环境,要遇到不熟悉中国文化的竞争对手eBay,要碰上中国这种打假力度不足的政策,要在2002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拿到软银的投资,还需要马云的三寸不烂之舌......

上面的诸多因素,如果按照生物学的视角,反而更容易理解,一个生态环境就是由无数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因素组成,这些因素相互匹配,实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可以说,现在还在的动物,都是成功者,他们都利用自己的优势特征适应了生存环境,而那些不适应的生物其实更多,但是它们早就不存在了,只是我们看到的都是胜利者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有限的特性,去适应极其复杂的生态环境,而成功可以定义为:成功者不过是生态环境中,自己的特性与环境匹配度最好的那个个体

盲目照搬别人的做法,就如同把草原上的非洲狮丢带到热带雨林。不要看到大型食肉动物们的强壮,从生物学的角度上,他们的生存能力远远不如那些食草动物。

想到这里,我也有点迷茫,那么是不是别人的成功经验都不能学?如果有,那又应该如何做?

04 一个分析商业的简单框架

虽然物理视角不完善,我觉得还是应该遵循人性的习惯,试着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达一个生态关系:


成功=(天时,地利,人和,能力) * 努力

这个公式,除了努力因素外,强调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与能力等几个维度的匹配程度,而不是某一个或几个因素的强弱 ,每个维度可以由更多的具体因素组成,这正是一个生态的体现。

我们人类是当前最成功的物种,但是我们很多能力都不是最强的,而是整体能力与环境匹配是最强的。

有了公式,关于商业成功案例,我们可以去试着用这个公式来分析了。

天时代表成事的时机,如腾讯占有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红利,阿里顺应了电商的天时。大家知道最早的平板电脑吗?  三星开发的,DOS系统,生不逢时啊。

本图来自互联网


地利代表成事的环境,在哪个细分行业,在哪个位置,在哪个职位。是不是感觉人不在北上广深,机会要少?

人和代表身边的贵人,家人、好的上司、好的队友甚至好的客户等,他们是成功强大的后盾。

能力代表自身的特征、性格、三观和技能等。

总之,可以分析案例对象的天时地利人和、能力、努力各维度的情况。避免被某一表面因素或分析对象的光环所蒙蔽。当找到天时、地利、人和、能力相匹配的因素,就容易找到真正成功的原因。商业世界极其复杂,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型,从这个简单的公式入手,也只是一个开始。

因此,要想提升,不加分析地看再多的名人故事,案例分析也无济于事,别人的生态位跟我们的生态位完全不是一码事,要做的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抛去表面,通过背景全面地去分析他们的成功,这样才有意义。

那些没有背景分析,只强调少数几个因素的文章,还是不要看了。要么自己去另外找背景来完善,要么尽管当鸡汤喝喝完事。

除了按照简单公式框架去全面分析成功模型,分析中还需要注意另外两点:

第一、探索未知生态因素

例如,5G来了,我们可以想到什么?可以看到移动基站、发射器、天线等生产的机会,可以看到万物互联的机会,大规模手机更新升级的机会,继而可以看到共享云数据中心的机会,还可以看到车联网以及各类远程作业,如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商业世界,永远有你未知的生态因素。

第二、找到变化的因素

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什么都在变,没有永恒的舒适区。一旦有因素发生变化,这个生态就蕴含的机会。当你喜欢变化,看到变化的时候,那么也正是你成长的时候。


--- END ---


参考文献:

1 罗森维 《光环效应》

2 Gross TED演讲

3 德拉格威尔 《异类》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只想好好学一下别人的成功经验,为什么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