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效应

教育心理学分享第199天

六尺巷效应

      最近一阶段时间,有个伙伴一直在做冥想训练,而且,她正在准备情绪博物馆的筹划,是一件特别利他利己的事情。

      说到冥想,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能否将注意力集中在内心。然而,阻碍这种深入内心的障碍,你知道是什么吗?

      先来讲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故事吧!

      据说出在清代康熙和雍正年间的桐城人张廷玉,他是满清入关后,父子入阁拜相的汉人。

      当年张廷玉在家乡盖相府时,邻居与他家争三尺地。官司打到县衙里,张家总管便立即写信到京城里告知相爷,希望相爷写封信给县令关照一下。

      张廷玉看完信后,在原信上批了一道诗寄回:“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接到回音,总管立即吩咐让了三尺地出来,邻居一见,觉得有些惭愧,也让出三尺地来,于是留下六尺空地,成为人人都能通行的一条巷道,后称为“六尺巷”。

      当我们不原谅某人(或自己)时,愤怒、痛苦、报复及自责的想法就会在我们自己的头脑和心灵中肆虐,肆虐的过程,就是精神焦虑持续升高的过程,而精神焦虑就会直接导致体内皮质醇过量增加。

      脑部扫描和医学测试显示,皮质醇过度的释放可能会损害我们的大脑。

      皮质醇持续过高,对身体的负面影响是全面的,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皮肤、毛发、结缔组织损伤、骨质减少、向心性肥胖、免疫功能下降、糖尿病易感等。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中风、大脑部分受损,甚至导致老年痴呆症。

      最后,问你一个跟自己有关的问题,在夫妻和亲子的情绪关系中,有你们的“六尺巷”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尺巷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