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与专家之别

      我个人通过啃读《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的第六章,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一个与我们认知相左的一个观点是:初学者没有能力像专家一样思考,即使是想要培养专家型思维,也是很难的,因为就像一个网球初学者,他要学会打网球,重要的不是在打网球的过程中思考应对策略,而是应该关注和思考如何移动脚步和挥拍来接住对方的球。

      作者还强调,专家做的一些事情,学生确实也可以做,但是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没有太大帮助,所以说:如果教师在孩子们还没有弄清楚一篇课文的基础知识和内容的来龙去脉就下大功夫去培养孩子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上的解构和重新建模,这是不可能的,也是吃力不讨好的。当然,另一方面,拥有像专家一样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起到的激励作用也不容小觑。所以,对于老师来说,首先要能充分的了解学生学情,创造学生能挑战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专家型收获思维方式带来的创新体验以及成就感。毕竟初学者与专家的思维结构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不同,所以,照葫芦画瓢是没用的。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决定了初学者与专家的思考维度不同。

      了解了初学者与专家的不同,对于课堂的启示有什么作用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专家与初学者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思考能力强弱而已。他们之间的思维方式有本质上的不同。学生理解但不能创新知识。毕竟说句大白话,学生现在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总结过的所谓概念,经验,是事实性知识,初学者的学习其实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式。所以,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可以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达到学习目的的。对于一个学生来讲,更谨慎,更实际的目标是理解知识。而专家不只是懂行,他们还向他们所处的领域增添新的知识。

      教师很重要的责任是尽量多的给学生提供一些他人创新知识的经验和方法,而不是让学生直接创新知识。说到创新,即使是发明家爱迪生,也只是谦虚地说:“每一个艺术节都是从学徒做起的。”做为初学者,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经验的累积,花很久的时间学习背景知识以及学会通过练习达到自动化。做好这两项基础,才能在大脑中留出更多的工作记忆空间,因为工作记忆是思维发生的场所,也是思考的最大瓶颈。只有有能力思考,创新才有可能发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学者与专家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