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写作课第一讲 文字和写作的本质

李笑来的作品实用性强,逻辑严密,美中不足的文采差些,但据他自己说,当初选择文风的时候,就经过思考。在有趣和有用之间,有所选择,凡事认真思考的人,是很可怕的。

识字是把我们从动物区别开来,但古今中外在用字(写作)都很失败。

1 文字的构成

词--段-章

词的基本构成

名词(主语,宾语)(具体 ,抽象)


形容词 修饰名词

动词(谓语)

副词 的作用在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的副词

李笑来的词的用法

1 名词是描叙你感知的事物。

具体名词很好理解,比如一张床,一个凳子,但抽象名词很难理解,比如思考。

2 动词是你描叙你对于动作的感知。

3 形容词是描叙你对于感知即名词的感知

4 副词是描叙你对于动作的感知

如何区分动词和名词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 文字的作用

记录感知,传递感知

打破幻觉,人有一种幻觉,当我们看到别人写的文章的时候,啊,原来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是个错觉。这是李笑来的观点。

不过,对于这样一个观点,我不是我去赞同。我个人觉得,读者或者受众肯定是可以感觉到某种东西的,否则艺术作品怎么产生共鸣,而一些优秀作品就是共鸣者多,读者可以感知,但不知道怎么表达。

我们看一幅画,就是觉得舒服,我们读一首诗,就是觉得写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就好像和朋友去KTV唱歌,如果你唱的不好,就不会引起朋友的共鸣。

第一是拥有丰富的感知,第二是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感知正确的传递给别人,从而改变别人的想法。这就是写作的作用。除了文字外,对于改变人的想法,使用最多的是说话交流,如果想改变别人的想法,非常难,简单点说,人和人差异太大。

下面的小故事是讲叙,大多数爸爸妈妈用错误的方式去改变小孩子的想法。

为了讲叙这个概念,李老师还举例,说一个小女孩根妈妈告状,说有个男孩打了它,一般妈妈会说,他为什么打你?或者说,你应该学会宽容,这都不能够有效传递感知。

插句题外话,我父母当年的回答是,别人怎么不打我,光打你,意思是我自己的问题。

正确传递感知的答案是,当小孩告诉你有人打她时,应该问,对方是故意的吗? ,不是故意的,那对方道歉了吗?

这些我都不理解,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小事情。特别是这些和写作有什么逻辑关联。

我一直理解不了这段话,太难理解了。我听了几百遍也理解不了,他到底说得是什么,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只能期待将来某一天听懂吧。

写作的第一步是开眼,开耳,开皮肤,开鼻,开心,也就是锻炼自己的感知能力。

第二步是思考如何把自己感知到的东西传递给别人

感知能力我还是很差,这一点是因为当时读书的时候没有word by w0rd ,养成习惯了。还有就是一些感觉,只有在刚醒来来有,这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如何把自己感知到的东西传递给别人,我基本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三  作业

1 看一篇文章,把文章中的名词,形容词勾画出来,理解作者感知到的世界。

2 写一篇300字的感受文章,任何感受都可以。

3 看完一篇文章后,问自己三个问题

a 作者想要我们获得哪些感知

b 他做的如何?

c 如果我来写,该怎么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笑来写作课第一讲 文字和写作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