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4 读王阳明传习录的感悟

      最近在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有些典故也并不是很清楚,毕竟,现在基础教育是没有学那些儒家的经典的。

       读的过程中,感觉王的思想体系有些诡辩的色彩,喜欢把密切相关的东西,有因果的东西,都混为一谈,强行磨平他们之间的差别,概念的外延约展开越大,直到把世间万物都囊括了。比如,“耳、目、口、鼻及四肢,是人的身体,如果没有心、怎么能够视、听、言、动呢?因此没有心也就没有身,没有身也就没有心。” 这里把心的概念泛化,视为广义的心。

      后面开始展开:“就它充盈空间而言,称为身;就它主宰作用而言,称为心;从心的发动上而言,称为意;从心的灵明上而言,称为知;从意的涉及之处而言,称为物,都是一回事。意不是凭空存在的,必须要附着,涉及于具体的事物。所以,要想诚意,就要随着意所涉及的事物去‘格’,剔除私欲而回归到天理,那么,良知在这件事上,就不会被蒙蔽而能够‘致知’了。这就是诚意的功夫。”这里又是方法学,在对具体事物的认知上,强调剔除个人的私欲,发现事物本来的规律。总体呢,还是要去人欲。

       这个控制人欲,其实也没什么不对,看富兰克林的对自身的要求,也要求节制自身的欲望,只限于满足健康的范围。可能还是讲求这个度,过犹不及。现在社会,富人,资本家的权利有些过大,没有节制,高科技公司对普通人工作机会,财富的侵占,实现了很小一部分人对绝大多数人的掠夺。

       现在社会价值取向,以经济价值为最优先的指标,普通人以财富作为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国家之间,以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作为最重要的指标,强取豪夺,倚强凌弱。这个其实是很原始的状态,也可能是事物发展的最真实的状态。就是赤裸裸的实力,遵循丛林法则,道德仁义所占比例是比较小的。从这一个角度讲,王阳明强调致良知,就是内心,尊崇道德的标准,是能够节制个人遵从生物本能无限扩张的弊端的。

      王先生强调的,正是人类个体和社会所欠缺的,而且他是以个人为中心的,没有强调个人对国家,对集体的牺牲,这方面,是没有私欲的。而且,遵从个人本心这点,可以灵活运用,不存在具体事,非得有统一标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14 读王阳明传习录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