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文浅教 教之有道

今天是“王崧舟老师网络视频课学习”第二天,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上午的课王老师用一堂《十六年前的回忆》向我们展示如何难文浅教。《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李星华写于1943年,她在文中深切地回忆十六年前自己的父亲李大钊先生因为革命需要坚守而最终被捕、被审、被害的经历。整篇文章中李星华在字里行间表达了对身为父亲和革命者的李大钊先生面对敌人时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之由衷的敬佩之情。王老师在课堂开始时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题目,最后关注点落在“回忆”二字上,他让学生厘清是谁在回忆,回忆的又是谁,弄清楚人物关系,之后视角落在十六年前,让学生去溯源十六年前处于1927年,这里结合学生课前所查阅的资料,弄清楚16年前的社会环境背景:形势严峻、环境恶劣,话锋一转,联系文本:即便这样恶劣的环境,李大钊当时的选择是坚守,接着梳理文本中的几个时间短语,从中可以得出李星华对十六年前的时间节点记忆之深刻,简化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内容,其次老师又用一个问题:李星华除了对时间节点记忆深刻,还对什么记忆深刻呢?从而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对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等的描写。在关注这些细节描写时又结合文本发现这里李大钊先生的反常,从而来探究反常的具体表现,从中发现李大钊作为父亲对孩子们的慈爱和关心,以及反常的深层次原因,作为革命者,李大钊对革命的全心全意付出和为了革命甘愿牺牲,对革命充满信心的这种革命精神。

整堂课的两个高潮部分:一是用背景音乐烘托带入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法庭之上父亲最后一眼望向女儿时可能的所思所想,可能想要表达的千言万语,入情入境地让学生表达出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二、赋予革命精神以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强化加深理解,配乐介绍钟南山爷爷等时代楷模的故事,师生合作诵读中升华整堂课的情感。整堂课中王老师一直引导学生去寻找、去思索关于十六年前的李星华记忆深刻的时间和十六年前父亲的外貌、神态和语言、动作,从探究记忆深刻的原因之中领会革命精神被永远铭记,穿破时代的力量等,结尾部分赋予革命精神时代的意义更是神来之笔,使得文化精神得以传承。“革命主题”的文章对于我而言由于远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代际鸿沟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领会,但是革命精神又必须让学生牢记于心,所以经常执着于实现知识和情感二维目标的我也一直头疼怎么样能不着痕迹地使得学生们浸润革命精神,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我想这堂课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范例,就是结合回忆录文章的特征以及抓住人物身份,从细节中体会,进而找到主题思想在现实中的立足点,这样的话文章的结构思路厘清了,文化精神也得到了传扬。很宏大的主题在这样深入浅出的教学中落了地,生了根。

在难文浅教的路上仍有漫漫长路要走,坚持学习,努力进步吧!

酒店隔离中学习照片,明天就自由了,真开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文浅教 教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