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水了一篇……

新制度经济学已经开课五周了,这五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么现在我就来具体总结一下这五周我学习到的内容。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导论部分主要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疑惑。就是在研究新制度经济学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知道三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制度?新制度的新又新在哪里?

首先,我先讲一下什么是经济学?老师的课件上讲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发家致富之学问,研究人们如何配置资源之学问,研究人们如何最优选择之学问,而我认为经济学就是在人们理性的情况下,如何选择出对自身最有利情况的一门学问。

其次,说一下什么是制度?制度(Institution),或称为建制,是社会科学里面的概念。用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而我认为制度就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动,达到统治阶级目的而制定的一种多数人需要遵守的行为方式准则。那么什么是制度经济学呢?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学问,用制度学方法研究经济的学问,两者合二为一,就是制度经济学。

最后说一下,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既然有新制度经济学,当然也会有旧制度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主要指的是凡勃伦,康芒斯以及马克思等代表的学说。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相比,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大创新是把制度分析纳入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轨道。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比,新制度经济学最具新意的则是引入制度因素分析修正了新古典的缺陷。新制度学派以新古典批判者的面目出现,研究的是新古典经济学中所忽视的制度因素,但其理论研究的立足点、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新古典经济学。即凭借新古典的分析架构和分析方法,从新古典理论的缺陷出发进行制度因素研究,补充了新古典体系的不足或完善了新古典理论体系。我的理解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方式,来完善与修补新古典经济学。

第二章讲的是资源配置理论,首先先讲了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主要和两个方面有关,第一个就是人们的需求有关,第二个就是和现有的技术条件有关。简单来说,为什么资源会稀缺?一是我们的技术生产不出来这么多东西。第二就是想要的人太多了。

其次是资源的配置,资源的配置是主体积累财富的过程(主体包括组织、集体、群体和团体),也是主体管理财富的过程。而且资源配置与交易也具有同质性,两者都有稀缺资源的转移功能。而资源配置也包括交易和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它包括主体之间,主体内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用途。所以讲对资源的分配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要不停摸索,要达到一种均衡,而且我认为均衡也是随着时间在不断改变,所以要不断的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然后是讲资源配置要素。资源配置要素包括资源配置的方式,规则,效率,目的和收益代价。资源配置的这种方式既包括计划,也包括市场。资源配置的手段不重要,达成所需的目的才重要,我一直认为计划和市场两者都应同时兼顾,因为两者都有其各自优点,也有其各自缺点,两者可以相互补充。资源配置规则有激励,约束,引导和协调,这有强制和非强制的,这为更好的配置资源,提供了解决方法。资源配置的效率有私人的也有社会的,我认为私人效率要符合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配置收益代价包括交易成本和收益率,我认为随着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提高和演进,资源配置的代价也会逐步降低。

再然后就是强调了资源的初始配置。资源的初始配置主体有政府性主体,也有非政府性主体。资源的初始配置规则,就是制定法律的法律。简单点说,就是形成一套专门构建法律的体系。资源初始配置结果就表现为各种正式法律法规,比如说这个绝对产权制度。

最后就是资源的再次配置。资源的再次配置,其实就是说资源不停地转移的这种过程。资源的再次配置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家庭及学校等。再次配置的规则就是初始配置的结果,具体就表现为各种正式的法律法规,而资源再次配置的结果就是现实资源的配置状态。

资源的初始配置和再次配置都很重要,因为它起着一种分配作用,而这种分配的结果会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地位。所以我认为初始配置和再次配置的规则一定要清晰完善,而且要透明公开。

第三章是讲的制度。包括了三个方面,分别是制度是人的行为规则,制度的功能和制度的结构。

一、制度是人的行为规则。

1.制度的唯物观,制度的唯物观中有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具有强制执行性,比如说宪法,法律,部门法,条例和党纪惯例等。如果违反规则,将会被第三方处罚,第三方一般主要指政府暴力机关代表。非正式规则,则是具有自我执行性,即自愿性。它包括文化,习俗,宗教,意识形态,情感和习惯。

2.制度的唯心观,包括凡勃伦的精神态度,青木昌彦的共享信念,董志强的精神现象。虽然我论文没有看很多吧,但是我觉得制度的唯心观其实就是讲,人们对某种制度达成一致,人们遵守就是制度,人们不遵守就不成为制度。

3.均衡的制度观。包括博弈均衡观,供求均衡观和帕雷托均衡观。对于均衡的制度观,我还没有深入,然后现在也讲不清楚。

4.制度的错误观点。包括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制度是组织,这是不对的。制度应该是规则,而组织是主体。第二是制度是制序,这也是不对的。制度调节行为,进而产生秩序,而秩序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二、制度的功能。

一是激励,约束,引导和协调。1.告诉人们能够做什么或应该做什么,2.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3.做了能做的和应该做的能够或者应该得到什么,4.做了不能做的和不该做的将会和应该付出什么。

二是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减少信息的不完全性。

三、制度的结构。

含义就是不同制度之间的关系,包括平行,互补,互斥。然后就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两者可以互相演变。

所以在刚开始学这门学科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现在想要制定的制度和以往的制度有所冲突,那么应该怎么做?我说的想要施行的新制度是更加符合实情的制度,但是如果施行这个新的制度,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代价。但是这个成本代价如何衡量?然后这就是我很想要搞明白的东西。

第四章讲的是人的经济行为。

第一节讲的是行为模型。

首先先讲了经济主体即经济人,它包括三个论点。一,人都是自私之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二,都是理性人,我们都并完全理性之人,但都追求变得更为理性。三追逐私利最大,不满足人类滚滚向上的车轮。

但是看了丹.艾瑞里写的《怪诞行为学》之后,我觉得人们存在理性的情况,也存在非理性情况,经济学的研究也应当把非理性经济学当做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说的是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正式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安排,科学知识存量,进展和结构(当然,科学知识是在不断进步的)与其他相关主体间的利益的最大化行为。

周围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经济人的行为抉择,他们给予自身判断所做出的所谓理性选择,也会使他们得到相应的成果。但是,环境是否改变,或者说如何改变,我觉得很多经济人其实是很难预测到的。

然后说的是自身约束。包括:一,利益结构,互斥利益与共同利益;二,价值观念,个人喜好,偏主观的与非理性;三,理性水平,这个是客观并且会受到约束的,决定行为意愿;四,实力地位,决定意愿能否成为现实。

最后讲的是行为模型,它是围绕着行为主体展开的。包括行为目标,行为结果,自身约束,周围环境和角色变量。

第四章第二节讲的其实就是寻利行为,它包括直接寻利行为和间接寻利行为。

一,直接寻利行为。1.制度影响人的行为;2.何谓直接寻利行为?给定制度框架下人的行为,包括合法的与违法的;3.特征:不改变规则,4.原因:不愿,无力,受制于集体行动的困境。

二,间接寻利行为。1.人的行为影响制度,人的行为塑造制度;2.间接寻利行为含义:使用资源试图改变制度框架下的权利行为,包括合法的和违法的;3.特征:改变规则;4.原因:更划算,有实力,能克服集体行动的困难。

虽然说分利行为,不会给社会带来财富,只会带来无意义的损耗,但是如果分利行为不均的话,这其实是会严重影响到人的生活处境,这反而对生产制造等环节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说,其实对于分利行为,我觉着还有待商讨。

好了,那么我本次的新制度经济学总结就先写到这里了。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指正。

真水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水了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