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北京已是实实在在的春天,像一只夜行猫,迈着听不见的脚步来到了我们身边;杨柳绿成一片,不少树枝抽出新芽,嫩绿的春意让人感到生命的盎然。鲜花次第开放,街头轻松可见的玉兰、迎春花、连翘花、美人梅、丁香花,它们用芬芳和娇艳在欢庆着春天,草地也迅速变绿,野生的荠菜召唤着喜爱他的人们走进自然。
期间的一个周末来到绿心公园,公园位于大运河畔,面积相当于3.8个颐和园,构建成一副大美生态画卷。曾有相关负责人表示,“绿心的定位,不只是一座公园,它还是一片城市森林,一个展示副中心风貌的城市客厅。”
公园开放两年多以来汇聚了旺盛的人气,各种设施在逐步完善中陆续开放,在绿树的掩映中正在建设的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现代化公共文化设施仍在全速施工中,其中被称为一座“文化粮仓”、一间“森林书院”、一艘“运河之舟”的三个文化建筑犹如“森林中散落的明珠”已拔地而起,令人满怀期待。
当日的学习计划被打乱,既然来到公园就感观当下,放慢速度不计时间,也正因这样想着,那绚丽鲜花的迷人姿态才真正映入眼帘,走进一颗海棠树,海棠花瓣四五成朵,花瓣大小匀称,上面的茎络清澈可见、舒展的自然平和给人以自在宜人之美,淡淡的粉色花瓣晶莹剔透的像婴儿的脸纯洁娇嫩;有的白色花瓣上点缀了少量的粉色,静静的释放着婉约与宁静,很像一张少女的脸娇羞动人。“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堂”。“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海棠花的气质在古代诗人的笔下仿佛更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表达着不同心境。
关于疫情,月底之前默默关注四月里发生在上海的故事,没有辨识真假的能力就没有评论的权利,肯定的是经历同一场战疫的人们必定会有着云泥之别的经历。月底这几天北京的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态势扩散在多个区,工作地位于朝阳区最早封控的区域,25号开始已居家好几天了。身处安宁时看故事,有种感觉是所谓的以最小代价赢得最大抗疫效果中的最小代价可能会给一个家庭带来无法承受的灾难,而这样的最小代价在时代发展面前又是那么渺小和必然,隐隐让我多愁善感,比2020年疫情开始时多些焦虑。现在疫情就在身边,反而从容了,更加知道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也许会和我们的命运息息相关,做好该做的和能做的,未雨绸缪可以但不要杞人忧天。认真过好每一天。不虚度,要平和,要有意义。虽然保供稳价的蔬菜直通车已经开进小区,菜品新鲜,价格透明亲民,但我还是从心里里更加的敬畏食物、珍惜粮食,好好吃饭了,所以也由此促成了一件高兴的事情——我做了一次韭菜馅饼。做饭这事心里不排斥就会有意尝试更多,我做的面食,好吃谈不上,70分左右吧。高兴的自然不是味道而是我把这事告诉我妈时,她原话说:“你会烙饼了,我心里还挺高兴。”话音落下,我抬头看,妈妈的脸上挂着笑一直看着我,显然那份高兴在心里、在眼神间、在笑容中。妈妈的高兴里没有半点因我会做饭她便轻松的含义,也绝非渴望吃上我做的饭~~~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对惦念和牵挂的安放,憧憬着我掌控着烟火气的画面,或者她认为这样做“孩子妈”才算合格,也或者是觉得面食作为北方人的主食,掌握了它的做法才算拥有做饭的技能~~~。高兴复制给了妈妈,也反馈给我, 对高兴心情的表达对出生于50年代的妈妈是难得的,我总感觉妈妈一代人很少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诉说需求,很怕麻烦子女,这代人记忆里多的是艰苦朴素、自力更生、勤奋耕作、勤俭节约,经历过贫苦岁月的妈妈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快乐已变得简单,我想我能给予的就是把妈妈经常念叨的事情当着她的面做一做,然后告诉她您说的真对,我想这样做至少会博得老人家一笑。
早高峰同行着的人络绎不绝、脚步匆忙,地铁上人们都各自心无旁骛的听着、看着、眯着、挤着。大多时候我都站在靠里的位置避免拥挤,相对松宽儿的时候我会看手机,偶尔听听音频,如果人多站着比较吃力就稳稳的站着,想起来就转动眼球当作眼保健操,或者发呆冥想。那天快下地铁时站到了车窗对面,透过窗子看到自己的口罩带返了。第一感觉是,啊,狼狈感、尴尬、一路上得有多少人看到感觉丢人,回过神才拿个新的换上。后来想想,自己不够从容,不应该在意别人的看法,何况每天时空交错中同行的人这么多,谁也未曾多看谁。关注我的和我关注的人也不会在意这些。想起那句:“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哈哈,这事就过去了。但也感叹,这世界这么多人。走出地铁又听了很多遍《这世界那么多人》,这首歌总在那儿强烈地呼唤着往事,管不住思绪去回头看,但也不停的努力前进和平静的祝福,努力让一切一切不管是什么,都融化为美的流动,都凝聚为美的存在,充满善意继续经历。
运动方式还是以跑步为主,本月跑步18次,共92公里,单次跑步距离均超过5公里,平均时速8分钟上下,本月有单次跑步距离和单次跑步时长方面的突破。放慢速度去跑,能跑很远了,但动作还是存在问题,膝盖稳定性不够有时候会疼。喜欢早晨跑步的感觉,舒适感明显。这个季节早起相对容易些,最早一次是五点半出门,这种早起不是被动完成任务,而是由内而发、身心合一,自然轻松的醒来、起床、拉伸、跑着~~~~~~早起就是当日最大的福利,出门先深吸一口清凉的空气,看深邃而宁静一晚的天空正在苏醒,朝霞扩撒柔和的红色把它照亮,慢慢的地平线上的缕缕红霞,明快起来出现一轮红日,顷刻朝霞满天,你会发现,路旁的植物努力伸展枝条,竞相接受着大自然的阳光普照,树上鸟儿的鸣叫感觉它们已开始了今天的布置,这时路上人不多,没有白天的急促和嘈杂,周围焕然一新,使春天和希望都更加浓郁!
河道两边锻炼的人也多了起来,内容也在丰富,除了跑步、健步走、跳绳还能看到花滑爱好者,更有令人惊叹的——大声读。一天早晨,跑着跑着从后面传来很有质感的声音,以为是遛弯的人们随身携带的收音机发出的声音,当经过时才发现是一位退休年龄的老人,骑着自行车在大声朗读,正在读“生如胡杨”,声音洪亮层次丰富犹如男播音员一般,虽也有些字音不准,“戈壁”被一本正经的读成“隔壁”的音,但丝毫没有影响老人的专注,自享其乐。
飘远了的声音让我惦记起素有沙漠脊梁之称的胡杨,胡杨是一种生长在沙漠中的植物,我是从阿紫老师的诗歌中知道它、记住它的,恰巧这月去园林博物馆,馆里也展示着胡杨古木,旁边的介绍写着:“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胡杨就像在我记忆里出现过的人和事,可能会被封存但不会轻易抹去,不时的还会在生活的轮回中以不经意的方式看见。胡杨纵观千年历史,历经人间变化,在它长久的生命里会怎么看人类世代变迁呢?
上网查询知:其实胡杨并不是千年不死,一般胡杨的寿命在100-300年左右,最长也只有500年,远没有达到人们所说的千年不死。不过,作为一种能够在大漠中生长的树木,胡杨有一种傲骨凛冽的风格。干旱、强碱,使得许多植被都无法在这里存活,但是胡杨是个例外,它能够“闻到水、嗅到水、跟水走”,从而在这片土地中顽强的生存下来。胡杨的根系非常强大,它的根系不仅密集,而且还能够深入地下20米远的地方寻找水。当地下水位高于4米时,胡杨会生活得非常惬意。当地下水位跌落到6-9米时,胡杨的生长就会受限;低于9米时,胡杨就会死亡。所以,如果我们在大漠中见到成片死亡的胡杨,这说明这里曾经有地下水,但如今却干涸了。
胡杨虽然不是千年不死,但可以做到千年不倒,原因和它们强大的根系有关。胡杨的根系不仅能深入地下几十米远,其根系网络还非常发达,能够蔓延几十米远,能够固定周围几十米内的土壤。所以即使是再大的风,也不会将它们吹倒。而且胡杨死亡之后,只有枝干矗立,叶子都已经掉光了,这也减少了风的受力面,所以胡杨死后能够做到千年不倒。
胡杨之所以千年不腐,是因为当地的气候环境。我们知道,大漠地区气温较高,降雨较少,空气中湿度较小,以至于这里的微生物并不活跃,分解胡杨的速度就会下降。
四月在勃勃生机中续写着春天的活力,在接近尾声的此刻依然令人充满期待与希望,我先种下一棵胡杨的种子,等条件允许了,一起去大漠!最后以阿紫老师的诗歌结束对四月的记录,向行走在逆境中依然坚毅自强不息,风骨凛凛挺立的精神致敬!五月不远了,继续好好的!相信明天会更好!
《生如胡杨》作者:阿紫
朋友,让我们穿越亘古的洪荒,穿越钢筋水泥筑就的屏障,脱去红尘华美的衣裳,赤裸着我们的双臂,赤裸着我们的胸膛,一起去大漠,去跪拜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
你看那戈壁荒漠,沙粒飞扬,你听那风沙呼啸,肆虐恃强;而胡杨却在沙漠上站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一座永恒的雕像。他孤独地承接荒漠的风剑刀霜,用无悔的守望,执着地生长生命的渴望。
它努力的深扎根系,努力的繁衍梦想。它高昂着枯竭而扭曲的肢体,仰天高歌与自然、与生死较量。用自己感天动地的悲壮,昭示生命的律动,生命的坚强和生命的歌唱。
你也许在为患得患失黯然神伤,你也许在奔波的路上迷失了心海的方向,你也许在物欲横流中浮躁了深邃的思想,你也许在世俗的纷扰中无法抑制膨胀的欲望,那你就来大漠,看一看寸草不生的戈壁滩,看一看生长在戈壁滩上高傲的胡杨。
你会瞬间悟出,生命不在于昼短夜长,而是每个章节都要尽显英雄气概,尽显精彩和辉煌。都要活得筋骨铮硬,都要活得凛然豪放。
也许有一天,胡杨也会倒成一弯古道,一抹斜阳。但胡杨不倒的精神,永远会激励我们的英勇顽强,永远会激发我们挑战苦难,战胜命运的勇气和力量。
朋友,让我们用胡杨撑起的希望,对抗风霜,对抗雨雪,对抗生的迷茫,对抗死的恐慌。
做人:生如胡杨,千年不死!死如胡杨,千年不倒!倒如胡杨,千年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