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读书认知的变化

这里的书多指课外书,如小说,功能性用书,历史记录等等。回顾往昔,不得不说对于读书的看法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相比许多人,自己接触课外书的时间可能晚得多,基本可以算到大学时。

刚开始时,并不是因为对课外书感兴趣而阅读,多是因为课堂作业需要,需要阅读相关的书籍才有些不情愿的去读书。后面一点是因为周围的朋友喜欢阅读,一个人没有什么其它的娱乐方式,只得跟着他们去图书馆。因为不便打扰他们,自己只得随便找两本吸引眼球的书籍来翻阅一下。在一定程度上这个时候应归类为被动阅读。

后面一点,经常听朋友们谈论书籍,说出了好多自己不曾阅读过甚至是听过的书籍。顿时觉得他们很棒,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因此慢慢地也开始去网上搜索一些比较经典的小说书名,然后去图书馆借阅或是购买。总体而言,这个时候借阅成了主要途径,因为自己也没那么喜欢,觉得看一下就可以了。除此之外呢,朋友也会给我推荐一些他们阅读过的且比较感兴趣的书籍。

刚刚开始时,每个月会去图书馆借阅几本,但到还书日期,总还有几本未看。即使是看过的,也只是看过了。但那个时候更注重的数量,所以也就没有过多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看的书籍数量也增多了一些。偶尔也可以和朋友说自己看过这本书,自我感觉还挺好的。

但那时候的看过真的就只停留在看过的层面,有时候只知道书名及对应的作者以及一些零散的内容。时间一长,恐怕就只知道读过这本书,其它的便一无所知了。真的权当娱乐,潇潇洒洒的来,潇潇洒洒的去,丝毫不带走一片云彩。

有时候和朋友聊起书的内容,真的是零零散散,有种没看过的感觉,真的只是打发时间了。在后面一点,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多,开始会在脑海中梳理一下文章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有些书读完之后也能大体的叙述文章主要内容,印象自然也深刻了许多。当然也会遇到一些根本就读不懂的书,读完了只觉得一头雾水,丝毫没有印记。

对于好多书籍,自己就只会阅读一遍,基本上不会看第二遍。一方面是为了快速增加阅读的数量,获得内心的满足;另一方面是为了赶快还回图书馆,也就没有生出再借的意愿。就这样循序渐进了一段时间,时不时也会逛一下周边的那些小书摊。因为价格合适,再加上自己也有一点点兴趣,便会跟随朋友购买一两本。闲暇之余,也会拿出了阅读一番。

时不时也会沉浸在故事中,一口气读完了一本书。慢慢地,好像也越来也能静下心来阅读了,偶尔也会很享受这个过程。毕业后也会偶尔逛一下书店,时不时购买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籍,但大多是经典小说或是吸引眼球的新书。就这样,这也成了自己生活的小乐趣。

再往后一些,也会看一些其它类型的书籍,像旅游类或是少许功能性的书籍。对于感兴趣的小说,也会隔一段时间再拿出来阅读。有时候也会发现偶尔会有新的收获,而且随着自己年龄和经历的增加,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后面一点点,读完之后也会用手机简单地记录一下大概内容及些许感触。这样之后,发现对书籍的印象深刻了许多。偶尔看一下便也能勾画出大体内容,重读之时,速度也会快一些。再后面一点也有了自己比较中意的作家,会系统性地去阅读他/她所写的书籍,然后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而且慢慢地也体会到读书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阅历,而且还能让自己变得淡定从容。因此对书的喜爱便也多了几分,开始会收集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书籍。从此自己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小书柜,愿自己也能在读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网图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关读书认知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