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视角看世界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一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反过来,时代的一座山,在一个人眼里,不过是一粒灰尘。

这是罗胖新书“阅读的方法”中的一章 ---窥视,中的一句话,他谈到认知现实的构成,从传记的侧面,看社会的具体的细节而避免概念化、标签化的认知。说了几个人相关的事。

林清源 ,围棋大师 ,他的自传中的时间与中日战争时间重迭,但记录中没有任何战争的事。

胡适--江冬秀 ,蒋介石的评价: 新文体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下新思想的师表。

作家铜锐在“精进”一书描述的他告诉自己8岁的儿子前面是有名的一幢高楼时,儿子数了这幢楼是86层, 引起的铜锐的思考,我们很多时候是以抽象的概念去认知世界,而忽视了很多现实中的具体细节。

历史视角与个人视角

卡夫卡---1914年 8月2日 德国对俄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卡夫卡的日记----宣战,去游泳学校游泳--同等的事。

林清源----中日战争,只是他的围棋生涯的背景音。

被德军占领的巴黎---主妇们的生活,无处不在的鸡与兔子,生活的现实,并非每人都在意战争的意义,活着是人的基本需求。

胡志明---狱中的诗--肚痛不开门、开门不肚痛--现实的困境。

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

胡适与他奉母成婚的文盲太太---江冬秀 也有闰房之乐,与江冬秀结婚,主要是让自己的母亲开心 ---双生日时的诗很写实。

傅仪---想复辟,各种人的想法,日本人内部也各有小算盘,各自想争夺这个名人。

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

王鼎钧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关键---山东妇女,信教能唱歌对她们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解放。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不光是反对剥削,更反对旧的生活模式、信仰、关系的破坏,一切都变成赤裸裸的交易,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关系与解体了。

我们现在的认知大都是从书本、从别人的总结归纳出的信息得来,再形成一些抽象的概念在于我们的脑子里,但现实往往并非完全如此,同一个事件,对于不同的芸芸众生,对于不同时段的人,会有很不同的意义。这就是这个世界现实的多样性,也是它的精彩之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同视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