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芬兰】第20集-Elvi-全额奖学金!在阿尔托大学的留学生活

疫情留学 / 在芬兰的一年

“the most valuable lesson—that nothing is final. ”


//深入生活稳步向前

当我试图回溯过去一年的经历并试图总结的时候,我总会想到高三时读过安德烈·莫洛亚的《致青年》
“年轻人会受到各种机会的诱惑,
而机会是无限的。
限制一个年轻人的选择会激怒他。
他想拥有各种朋友,
踏上每一次可能的旅行,
拥抱所有的学问,
尝试每一种事业,
经历各种爱情。
但生活的一个条件是,
人必须限制自己;
他必须做出选择。
那时,而且只有那时,
他才能够深入生活,稳步向前。”


毫无疑问的是,过去的一年对我来说是无比艰难的一年,但也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体验。

芬兰对我而言有着极特殊的意义,它像一面镜子,平静地接纳着我的全部,同时映照出我最本真的样子。

我在这里完成着自我解构与重组,也克服着恐惧,学会诚挚地拥抱眼前的世界。


//与芬兰的缘起

第一次来到芬兰是16岁那年的夏天。那时的我是一个孤僻且不自信的小孩,而芬兰的夏天就那样温柔地张开双臂拥抱了我~

我跟随一群朋友一起体验冰上运动,去划皮划艇,去骑马,去森林徒步,去北极圈见圣诞老人!那个夏天用暖烘烘的咖啡香和浓浓的桑拿房水雾,打开了我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


初次来到芬兰露营时的风景照


那个芬兰夏天对我来说有着一种神秘的魔力,让敏感而不安的我被治愈。因此在高二,当我听说芬兰阿尔托大学有英语授课的本科项目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申请。

阿尔托所提供的英授本科项目涵盖8个专业,需要SAT和雅思(或托福)成绩。因为一直对经济学感兴趣,我选择了申请阿尔托商学院。我利用高一暑假和整个高二的时间备考,最终在高三第一学期期末得到了理想的成绩并递交申请,同时在2020年5月底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和全奖。

申请的顺利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踌躇满志,我的心被一种无畏的热情和期待填得满满的,即使我清楚自己即将独自生活在异国他乡,面对完全陌生的城市和不同的文化。

在我的印象里,芬兰永远都是那个拥有浪漫夏天的千湖之国。


//到芬兰的反差萌

初入住埃斯波的我对于这座北欧城市的冷清和野生感到强烈的不适,也觉得人和人之间的社交距离之大,使得芬兰人有种难以靠近的冷漠。

校园里的华人学生以研究生和交换生居多,和我同项目的同学也大多是芬兰本地人,像我一样本科国际生非常稀少。

从拿公寓钥匙到买家具组装,我一直都受到了学长学姐们热情的帮助。在我晕头转向找不到目的地的时候总有人好心地提醒我,缺乏生活经验遇到难题的时候也得到了许多朋友们的指点。


初入住时的家徒四壁


疫情下本就寂寞的奥塔涅米和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还是和我之前对大学的构想相去甚远,慢热的我遇上腼腆害羞的芬兰人有时会尴尬得忘了如何交流,最后落了面面相觑的下场……

习惯了家乡热情淳朴的人际关系,我一时还无法习惯芬兰人的“社恐”属性。最初到达芬兰的几个月里,我几乎每天都呆在家里,因为入境隔离政策错过了新生入学周的种种活动,也感觉自己与整个校园格格不入。


Step 01

第一个认识的朋友是一位总在公用厨房里看电视剧的俄罗斯大哥,与他开口交谈的契机则是新生周开学第一天早上我把自己锁在了房间外面,不得已向他求救。

一向沉默严肃的大哥二话不说下楼帮我打了电话,陪我一直等到开锁的人来,甚至耽误了自己的工作。从那以后我便经常和他交谈,请他品尝中国菜,他也会偶尔请我尝一尝他自己熬的罗宋汤。这些小小的改变让我的心迅速温暖起来,也让我开始敞开心扉去结识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们。


Step 02

刚开学的第一个月的线下课上,我终于鼓起勇气问我的芬兰朋友们是否可以加入他们的学习小组。就这样,我开始尝试与芬兰同学们一起吃午饭,写作业,讨论问题。

身边的芬兰人给我的初印象是严肃而内敛,但绝不吝惜向他人提供帮助,相处久之后才发现他们独特而有趣的个性。


Step 03

从最初的向身边同学寻求帮助,到对他们的生活观念产生好奇,再到与他们畅谈中芬文化的差异,我吃惊地发现我与他们的共同之处多的超出自己的想象!

从我惊讶地听到同组芬兰男生流利地讲出普通话,到中秋节我写下毛笔字送给朋友们,到一起写作业的同学开始学习中文而我开始学习芬兰语,再到考试后大家约定一起野餐吐槽考试难度,我们之间缓慢地建立着一种联系。

与他们相处使我意识到,社交性格和在人群中扮演的角色不再重要,朋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细水流深,看似平淡却可以无比真挚。


送给芬兰朋友的书法和她的木雕很搭


还记得Vappu(五月节)那天我穿上芬兰大学生传统的连体服,和同项目的几个朋友在校园里四处闲逛时,周围不断有喝醉的芬兰人举起手里的香槟向我们大声致意:Hyv Vappua!(五月节快乐)我们也兴奋地回应。

往日内敛的芬兰人一反常态,在喝醉之后变得开朗有趣,开始主动和陌生人搭话。我们最终爬上了一个屋顶,望着几近半夜但依然亮着的天空,伴着炸耳的摇滚放声大笑。眼前的一切都不是我熟悉的景象,方圆十里内除了树还是树,但我确信那一晚我拥有了最纯粹的快乐。


// 在芬兰拥有独处的勇气

开学一个月后,疫情的逐渐加重使得全部课程转为线上,所有的校园活动几乎全部取消,与之一同而来的还有黑暗漫长的冬季,从十月开始一直持续到了来年二月。

在家上网课的这五个月可以说是我的至暗时刻,我曾无比期待一天赶快结束。躺在床上没有起来的动力,把自己封闭在小小的房间里,每天唯二必做的事情是吃维生素片和一个人去海边溜达。

此后很久我才意识到那段时期的消沉也许是因为北欧特有的季节性抑郁,也许更源于我面对孤独深深的不安。在此之前我从未正视过孤独,我的安全感也基本源于群体活动。


雪夜的海边

疫情期间长时间的独处对我而言就像跨出舒适区后,一脚踏进漫无边际的黑暗里,无从判断等待我的是否是更理想的生活,也无从向身边人谈起自己的心情,只觉得自己的生命力在一点点被消耗掉。

日复一日的独居像是监禁我的小小牢房,每天使自己感到了一种切实的倦怠和惶恐。

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我收到了一封阿尔托国际学生connection group的邮件!组织者是埃斯波当地教堂的三位女牧师,她们同时兼任阿尔托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报了名,而这个小组也最终成为了我摆脱抑郁的出口: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专业,一周进行一次线上见面,用meme形容自己的心情,讨论一个之前给定的话题,在telegram群里分享自己的日常,聊喜欢的书和音乐。

所有活动都旨在鼓励我们去 表达自我,尊重彼此。直到所有小组活动都结束的时候,有人打趣说 如果可以线下见面,我们也许会因为过于熟悉对方而感到尴尬。


和connection group的朋友们野餐

这个小组的效果让我感到惊讶,也为我提供了全新的契机,那便是拥有勇气去直面真实的自己,并赋予自我以价值。

对内心的深度探索建立在珍视自我的基础上,基于你相信每一个微妙的情感与变化都有着它们的意义。那些早已习以为常的想法也许是打开新的大门的钥匙,那些似乎微不足道的情绪也需要被合理表达。

在孤独中的我总是惶惶不安,试图忽视自己各种各样的感受,但在芬兰度过的漫长冬夜里,我积攒起自己最细微的思绪,学会享受这珍贵的、远离人群的时光。



// 芬兰的大学教育

(疫情下的不完全体验)

芬兰一直被誉为世界上基础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尽管前往芬兰之前我阅读了很多相关的文章,但其中的很多差异还是要亲自体验之后才能真切体会到。

我的心得主要基于在阿尔托大学第一学年的部分经历,因为疫情等等原因不算完整,在芬兰不同的大学情况又有不同,因此仅供参考~


01-适应中芬课堂的不同

阿尔托的课程进度出乎意料地紧密,往往一个学期只有6周,一年有五个学期。我个人学东西比较慢热,所以并不太适应这种快节奏。

虽然本科第一年学业并不紧张,但疫情下缺少和同学交流的机会还是给课程难度雪上加霜,加上一些年长的教授芬兰口音浓厚,我总是要花近乎两倍的时间才能理解这门课的内容。

芬兰教授们更倾向于将ta们的学生当作独立的学者看待,更加鼓励他们去依靠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权威人士那里直接获取答案。当然,他们也非常欢迎学生提问,但不会限定思路,语气更像探讨。

这也导致了我的很多门课教授布置了非常多挑战性极强的任务,但并没有模版也没有唯一思路,且只要自圆其说结果并不重要。

这种作业让适应了应试教育和标准答案的我无从下手。虽然大部分时间抓耳挠腮搜集一下午资料之后只能挑出一点点可用的信息,我的确可以感受到自己独立过滤信息和对知识点的理解有所加强。


02-学会无差别的尊重和信任

如果谈及第一年的学习给我带来的最大转变,我想我的答案也许不是学术相关,而是在与人交流时尝试建立的那种无差别尊重和信任。

正如教授Esa在他的哲学讲座中提到的:“相互信任是芬兰人的默认价值观。我们像对待远方的家人一样对待彼此,这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基础。”

在新生周的讲座和开学第一个月的培训中,老师也不断地向我们强调着尊重和关怀的重要性,这在一个多元化和国际化的文化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我开始逐渐被周围人那种真诚的态度深深地感动,并努力使之成为我与人交流的准则。“你所有的想法都重要,不要过早评判自己”。

一次在我语无伦次地向我的tutor表达了自己的不自信之后,他非常认真地回应我说。在那一刻我的鼻头有些发酸。“不要过早地评判”我已经听过不下千遍,但还是无法克制评判别人甚至自己。

在我看来真正做到这一点意味着忘记外界一成不变的标准,真正给予身边人以宽容,直至意愿穿上他们的鞋子思考。这当然很困难,但当自己被一种温柔的信赖和理解所环绕时,你便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

摒弃潜意识中偏见和束缚远比想象中复杂,但每当沉默的我被其他性格,文化背景迥异的人们问及观点,且和他们一样认真聆听彼此对同一问题的讲述,我都会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和驱使。



// 芬兰的艺术与自然

带来无尽的幸福感

生活在芬兰这样一个可以随时随地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地方,心情总会在一种理想主义的洒脱和野生荒凉的寂寞之间反复横跳:

阳光明媚的夏日和朋友一起蒸完桑拿坐在湖边闲聊时会觉得所有的光影和景致都恰到好处;

大雪封路的冬夜缩在被窝里忿忿不平地望着窗外时又会觉得那些干枯的树枝和湿漉漉的泥泞无可救药地凄冷。


但当那些已经看得无比厌倦的干枯芦苇和荒木一点点在阳光的照耀下活过来,那些被积雪覆盖的泥土终于裸露在视野里,成群的鸭子在草坪上闲逛时,你的心中又会不由自主地升起一种苦尽甘来的幸福感。

“这样极端的天气反而让快乐变得简单纯粹”

四月积雪完全融化了的时候,我开始拾起记日志的习惯。促使我这样做的是我选修的一门ExpandingVisualization的艺术通识课。我们会在课上学习photoshop技巧和视觉设计知识,最重要的环节是分享自己用ps完成的作品并互相评论。

完成每一篇作品前我都会望着窗外发半个小时的呆,然后把看到的景象和想法写下来。那些意识流的,毫无逻辑的表述会作为我起草作品的灵感,也让我意识到我与身边的环境有着多么紧密的联系——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似乎都与窗外这片森林和海岸息息相关。

一如安德烈所说,“同样,如果再年长几岁,生活会教导我们,很多事情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自己会理顺自己。”

我曾如此渴望再次回到芬兰,也曾对在这里独自生活感到恐惧和不安。但冬去春来,我最终还是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静。


然后 你创造了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芬兰】第20集-Elvi-全额奖学金!在阿尔托大学的留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