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患者的自我剖析&打破负面心理暗示怪圈

什么是绝症?

是令人感到绝望的病症。

绝望又是什么呢?

是当你知道治不好的时候绝望,还是当你明明知道可以治好,却无能为力的时候绝望呢?

新冠的突然席卷,让很多人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很多患者在重症监护室里绝望的闭上眼睛,不是救不回来,而是救的太迟了。明明可以早一点发现,早一点重视,明明可以少一点出门,少一点感染的风险,明明可以......

“明明”,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叹惋,令人痛惜,令人悔恨,令人无力的词。

孤独是病么。

有人觉得孤独不过是生活中的某一个状态,当感觉到孤独的时候,只要找点事情做,或者找个人说话,便不会再感觉孤独了。

我很羡慕这种人,因为他的孤独来源不过是现实中的独处状态,因为他们有一万种摆脱独处,摆脱孤身的方法,所以他们从不畏惧孤独。

而我想说的孤独,是一种心理病。

看着微信里动辄99+的微信群,却本能的畏惧参与到其中。害怕说出来的话没有人回应,害怕言辞老土被人嘲笑,害怕措辞不当遭人记恨,甘愿成为每一个群里的透明人。

翻看一下通讯录,在册好友成百上千,却找不到一个可以闲聊的对象。害怕打扰他人,害怕朋友不愿意做负能量垃圾桶,担心自己跟某人的关系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亲密,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一个许久未联系的朋友展开一段对话。对话框里的文字编辑了无数次,始终没有勇气按下发送。

从来不发朋友圈,害怕没人点赞评论,害怕被人打上矫情做作的标签,害怕成为朋友圈里的底层笑柄。

即使跟室友住在同一个屋檐下,遇到不顺心的事除了翻个白眼,也绝不会有下文。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满,于是甘愿忍受所有的不顺意。

为了让自己感觉不那么孤独,我爱上了看直播。直播的魅力在于,屏幕的那一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和你同步地经历着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同时他会一直跟你对话,让你以为自己身边就待着一个话很多的朋友。既然面对真人我也不会去倾诉和输出,直播于我而言,就是饮鸩止渴最好的药了。

孤独感不是一天形成的,是经过长时间的感受和积累,在负面心理暗示的恶性循环下,一刀又一刀刻在心里的。

当你去细细剖析孤独的成因,其实底层原因真的很简单——不自信。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敏感,纠结,拖延,想太多,在意他人看法等等,这些名词往往都是都是成群结队的出现,共同作用在人身上。

有这样特质的人,习惯于被动接受,害怕尝试,害怕改变,害怕被否定,害怕被拒绝。一方面渴望跟别人交流,可当有人给自己发消息的时候又嫌维系关系太麻烦,害怕自己的做的不好,辜负了对方的关心。一方面想改变自己,学些新知识,一方面又怕自己学不来,怕花了时间最后没有收获。一方面想好好打游戏,却总是害怕要上课要写作业,不能太投入,一方面该好好学习的时候,又再看直播看比赛,懊悔自己为什么不能参与其中。

拧巴地活着,拧巴地思考,拧巴地社交,拧巴地学习,拧巴地焦虑,拧巴地孤独,拧巴地抑郁,拧巴地自暴自弃。

心灵鸡汤喝了不少,有毒的没毒的都已经免疫了。明明知道只要去做就好了,不要想太多,不要犹豫。不做,就是什么也不会发生,但是做了,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什么也没发生,除此以外都是收获。

唉,我又开始用“明明”造句了。这也是一种病,一种明知故犯,知然并卵的病,看的听的知道的越多,反而更加踟蹰不前,畏手畏脚。身后没有坚强的后盾,脚下没有支撑的梦想,我活该被淹死在叫做“平凡”的温水里。

能拯救自己的,不是别人的人生哲学,不是别人的经验分享,不是别人的激励批判,而是自己。想打破孤独,打破拧巴,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行动。当你发现自己有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时,请立刻止住自己,找到循环的源头,并坚决执行下去。

于是有了这篇文章。没有人交流便自己跟自己交流,把脑海里想法和思考记录下来,不管有没有价值,这都是我痛苦成长的宝贵见证。

祝你生活无忧,心灵明亮~


微信公众号:怪力少女林未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孤独患者的自我剖析&打破负面心理暗示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