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寒潮来袭,蜂群覆灭,巢脾上有封盖蜜,老蜂农却说是饿死的

新年伊始,跨年寒潮自北向南横扫我国大部,是近8年最冷跨年日,局部气温骤降14℃,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据悉,在此期间,闽西有些中蜂养殖户的部分蜂群出现全群死亡现象,死亡蜂群巢脾上还有封盖蜜。那么,蜜蜂究竟是被寒潮冻死的还是被饿死的呢?

蜜蜂究竟是被寒潮冻死的还是被饿死的呢?

一、越冬蜂团的保温形式

蜜蜂是变温动物,当外界气温高于10℃时,中蜂能正常出巢采集,7℃以上还能能出巢活动,温度降到5℃左右出现轻度冻僵,在0℃时完全冻僵。当外界温度长期低于5℃时蜂群便进入越冬期,蜂群处于半休眠状态,在蜂巢中结成椭圆形的半球体蜂团越冬。

越冬蜂团的温度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蜂团表面温度一般保持在7℃左右,中心温度在14-32℃的范围内波动。当中心温度较低时,饲料脾上的蜜蜂,通过吃蜜转换热量来提升温度,蜂团中心和蜂团表面的蜜蜂不断交换位置,热量随蜜蜂身体及不断运动向外输送,反复循环。

二、越冬蜂群全群死亡的原因

越冬蜂团对低温有极强的抵抗能力,球体蜂团的表面积最小,蜜蜂紧密地叠、靠、黏在一起,有利于保温、减少热量流失。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健康强盛的蜂群,能够抵御极度的严寒,在零下40℃的北方,野外的中蜂群依然能够顺利越冬。由此可见,新年伊始的跨年寒潮,虽然温度骤降14℃,最低温度在-6℃左右(闽西),但对于正常的蜂群来说,4天的寒潮是完全不可能将蜜蜂整群冻死的。

蜜蜂是靠吃蜜的热能转化来维持巢温的,如果巢内食物耗尽,蜜蜂就无法继续进行热能转换,不再有热量向蜂团表面传导,随着蜂团表面温度的逐渐降低,蜂团外围蜜蜂的体温也随即下降而被冻僵掉落到箱底,蜂团变得越来越小,直到全群覆灭。绝大多数的越冬蜂群,都不是被寒潮冻死的,而是因为食物匮乏饿死的。

三、死亡蜂群巢脾上还有封盖蜜,蜜蜂怎么会饿死?

越冬初期,蜜蜂一般在蜜脾的中下部位结团,随着中下部位的蜂蜜被吃掉而逐渐往蜜脾上方移动。因为外界温度低,没有蜜蜂依附的封盖蜜脾,因结晶而显得异常干硬,不利于蜜蜂取食。只有当蜂团移动到该封盖蜜脾位置,蜜蜂用体温将它“捂热”后,蜜蜂才能正常取食。

寒潮来袭,蜂群为了抵御严寒就会大大增加蜂蜜的消耗量,群势太小的蜂群,其保温能力差,如果来不及将封盖蜜脾“捂热”,就会造成蜜蜂无蜜可食,最终导致蜂群的毁灭。2016年的时候,我也遭遇了同样的事件,突然的降温造成7箱蜜蜂被冻僵,虽然经过抢救,还是有4箱蜜蜂被活活饿死。当时我也以为蜜蜂是被冻死的,在收拾蜂箱割开蜜脾的时候才发现,硬邦邦的蜜脾都成晶体状,蜜蜂不被活活饿死都会被活活“气”死。

防止蜂群越冬死亡的措施

一、健康强盛的蜂群

蜜蜂的寿命与其劳动强度密切相关,大流蜜期只能活30天左右,越冬期长的能活6个月。这种在越冬期能活半年左右的越冬蜂,是在当年最后一个较大的流蜜期培育出来的,这些越冬蜂只进行过飞行排泄但没有参与过任何哺育、采集工作,寿命比一般工蜂要长很多,正是这些越冬蜂才使蜂群能顺利撑过严冬的。

结团越冬蜂群处于半休眠状态,虽然不需要参加采集、哺育等工作,但它必须通过吃蜜来进行热能转换,以此来维持蜂巢温度、抵御严寒,避免被冻死。越冬蜂团越大,温度保持越长久、温度流失越慢,越省饲料,才能保证蜂群顺利越冬。弱群保温能力差,不能有效抵御外界的严寒,应及时将弱群组建成双王群,或直接合并。

二、充足的优质饲料

外界温度较低时,蜜蜂通过吃蜜产热来维持蜂团温度,漫漫严冬需要耗费大量的蜂蜜。因此,只有饲料充足的蜂群,才不至于被饿死、冻死,才能顺利越冬。蜜蜂饲料不但要充足还必须保证优质,劣质饲料容易让蜜蜂感染生理性疾病。另外,纯糖脾和容易结晶的封盖蜜脾,因低温而变得干硬,不利于蜜蜂取食,在储备越冬饲料的时候可添加不易结晶的蜜脾(如洋槐蜜、荆条蜜等),或直接用不易结晶的封盖蜜替换越冬饲料,避免出现巢脾上还有封盖蜜蜂群却被饿死的现象发生。

三、适当的人工保温

蜜蜂结团后对低温有极强的抵抗力,群势强大且巢内饲料充足的蜂群完全能抵御寒潮,短时间低温是不会把蜂群冻死的。但如果长期低温则对蜂群越冬极为不利,蜜蜂吃蜜产热不但会增加饲料消耗量,还会加速越冬蜂老化速度并使越冬蜂提前死亡。因此,持续低温地区要及时给蜂箱保温。

总结:越冬蜂团对低温有极强的抵抗能力,蜜蜂是靠吃蜜的热能转化来维持巢温的,群势强大,饲料充足、优质的蜂群完全能抵御寒潮,绝大多数的越冬蜂群,都不是被寒潮冻死的,而是因为蜂群太弱、食物匮乏或劣质饿死的。

养蜂的朋友,小寒刚过,最寒冷的时节已来临,你的小蜜可否安好?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关注我,你的任何相关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探讨,蜂语语愿与你结伴同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跨年寒潮来袭,蜂群覆灭,巢脾上有封盖蜜,老蜂农却说是饿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