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胡志明,靠《冬牧场》的文字想象着新疆荒野里的冬日

文/茶梅

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褶皱,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作者李娟在2010年的冬天,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居麻一家,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迥异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也可能是最后一位。因为国家政策,牧民们在2011年就可以搬进安居点,结束按季节转场放牧,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而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为我们呈现出阿尔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景观。

百度百科

01 哈萨克族的人们啊

居麻,居麻老婆,加玛,扎达,隔壁一家新什别克、萨依娜,喀拉哈西,热合买得罕、努儿塞拉西,还有来冬窝子做客的,路过的人们啊,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礼仪和尊重,在餐布前,喝着茶,吃着馕,时不时聊得兴起,一把冬不拉弹起来,大家伴着音乐就能跳起黑走马。在这样的荒野里,有这样的景象,是逐水草而居留下的乐观。

一望无际沙漠里的冬天,最寒冷的时候可以到零下四十几度,方圆几千公里只有几户人家,走亲戚,要骑马走上半天,一天甚至两三天。放完羊回家时,眉毛都是带霜,手脚冰冷,羊饱了,人却饿极了。满眼黄沙,行走在天地之间的哈萨克人,孤寂又落寞,当遇见人的时候,该是多么高兴。

02 李娟笔下的牧民生活。

李娟是汉人,要交流只能指望会说汉语的哈萨克人,或者依靠自己一点点的哈语水平。所以大部分人对这个汉人很感兴趣。她怎么会来冬窝子生活,这么娇小的人,应该待不了一个星期吧,这难捱的冬日生活,可不简单啊!可李娟待了一整个冬天。

我很有幸,在这么多书里读到了《冬牧场》,了解到了冬天牧民的生活,放羊,放牛,放骆驼,找马。用羊粪修冬窝子,给马套玉米套子,在马身上留联系方式,绣花毡,绣花袋,背雪,挤牛奶,背羊粪块,清理羊圈,清理牛圈,还有冬宰。我还知道了包尔沙克(一种油炸面食),还学了一句哈萨克语的口头禅:豁切(去!走开!滚开的意思)。这些场景都不曾在我的生活里出现过,甚至看过的电视剧里也没有,这是真实的生活,真实地被记录下的牧民生活。

03 冬日里的温暖

越了解生活,越会为人类的勇气鼓掌。

无论环境再恶劣,生存条件再差,人,这个物种,总是会想方设法,穷尽一切办法活下来。寒冷的冬天,取材羊粪,可以取暖。地表环境抵抗不了风霜,那就把家安在地下。哪里适合生存,那就去到哪里,才会有按季节转场放牧,逐水草而居。

看完这本书,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李娟文字的魅力,字还是那些字,可是多了一丝俏皮,诙谐,后来还多了寂寥,孤独,最后文字里还有无奈和希望。像书里写的,当牧民再也不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还叫牧民吗?但又有谁愿意过飘荡不定的生活呢?

我在胡志明很热的冬天里,靠着想象《冬牧场》里的画面,过了一个很寒冷的冬天。

如果你也对牧民的冬日生活感兴趣的话,那就去读《冬牧场》吧。

VX公众号首发:茶梅未了CHARM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胡志明,靠《冬牧场》的文字想象着新疆荒野里的冬日)